牛蒡子
牛蒡子


--------------------------------------------------------------------------------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 的果实。亦名恶实(《名医别录》)、鼠黏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等。味辛、
苦,性凉。入肺、胃经。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消肿、解毒。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内服:煎汤,3~
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其甙元为l-牛蒡粉(l-Arctigenin)。其另一成分异牛蒡酚(Isoarctigenin),以2%KOH处理,则生牛蒡酚。
果实尚含脂肪油25%~30%,其碘价为138.83,在空气中,约经1个月而固化。脂肪酸中主要为花生酸(Arachidic acid);此外,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榈
酸,油酸及α-亚油酸,并含有牛蒡甾醇(Gobosterin)C27H45OH、维生素 A 类物质和维生素 B1。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从牛蒡根中离析得抑制肿瘤生长的物
质。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牛蒡子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
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牛蒡子煎剂(100%)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
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降血糖作用 牛蒡子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碳水化合物耐量增高,毒性较小。

  3. 牛蒡甙的作用 牛蒡甙能短暂地降低兔血压。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或麻痹作用。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亦呈麻痹作用。能引起蛙、小鼠、兔
的强直性惊厥,呼吸细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对蛙下肢及兔耳血管呈扩张作用。对离体蛙心有麻痹作用。能引起
小鼠的轻度举尾反应。并有轻度的利尿及泻下作用。

  4. 其他作用 有报告指出,牛蒡子内服可解毒、消炎、排脓;根内服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利大便,通经;叶外用有显著消炎、镇痛效
果。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牛蒡子30g,陈皮、茯苓、合欢、佩兰、菖蒲各15g,半夏、竹茹各10g,天竺黄(研面冲)、甘草各5g,随证加减。水煎
服,每日1剂,配合西药脱水、降颅压、止血及对症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100例,3周内症状缓解者76例,脑膜刺激征消失者70 例,4周内病死例数为5
例;而没有加服中药的100 例中,3周内症状缓解者只有48例,脑膜刺激征消失者41例,4周内病死例数为2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10(9):568〕

  2. 治疗小儿上感发热 牛蒡子、黄芩、柴胡各10g,葛根12g,石膏30g,皂角刺、连翘、二花各15g,随证加减。咳嗽加前胡、射干;便秘加大黄、栝
楼仁;便溏稀加桔梗、藿香。治疗60例,体温退至正常时间为:0.5~1天者50例,1~2天者8例,3 天者2例。扁桃体化脓的患儿,服完3剂药后,分泌物全
部消失。说明本方具有解表散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表里双解的作用。〔湖北中医杂志 1990;(4):7〕

  3. 治疗慢性咽炎 牛蒡子、桔梗各10g,赤芍、山豆根、草河车各15g,甘草3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3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中
西医结合杂志 1990;10(12):733〕

方剂选用:

1. 治疗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2. 治疗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太平圣惠方》)

  3. 治疗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本草衍义》)

  4. 治疗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5. 治疗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6. 治疗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份。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配伍效用:

牛蒡子配伍桔梗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清肺利咽之功;桔梗有宣肺开音利咽之能。二者配伍,共奏疏风解表利咽之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或热毒壅盛所引起之
咽喉肿痛。

  牛蒡子配伍桔梗、贝母 牛蒡子疏散风热,清肺利咽;桔梗宣肺祛痰止咳;贝母化痰止咳。三者伍用,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嗽之功效,可治疗外感风
热或肺热之咳嗽、痰黄而咳之不爽者。

  牛蒡子配伍金银花、连翘 牛蒡子散风清热,消肿利咽;金银花、连翘宣散风热,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应用,有疏散风热,解肌利咽之功效,可治疗外
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本草
经疏》)

  毒副作用:牛蒡子提取物毒性较小。牛蒡子甙能引起蛙、小鼠和兔强直性惊厥、呼吸细弱,随后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

  临床应用中尚未见到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医家论药】

  “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痈,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
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药品化义》)

  “牛蒡之用,能疏散风热,起发痘疹,而善通大便,苟非热盛,或脾气不坚实者,投之辄有泄泻,则辛泄苦降,下行之力为多。”“凡肺邪之宜于透
达,而不宜于抑降者,如麻疹初起,犹未发泄,早投清降,则恒有遏抑气机,反致内陷之虞。惟牛蒡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且温热之病,大便自通,亦可
少杀其势,故牛蒡最为麻疹之专药。余如血热发斑,湿热发,皆以此物外透其毒,内泄其热,表里兼顾,亦无疑忌,非其他之寒凉清降可比,慎不可谓牛
蒡泄降,宜于斑疹,而与芩、地、知、膏、玄参等物一例视之。若此外痈肿水肿等证,则苟非热结,慎弗轻用。”(《本草正义》)

  “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本草经疏》)

  “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是以感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便
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泄泻为尤忌焉。”(《本草求真》)

  “牛蒡子,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药性论》)

  “牛蒡子,气寒,味苦辛,无毒。苦能解毒退热,而利咽喉之痛,并柑橘为妙。辛能达表润肌,而散疮疡之肿,同解毒尤良。合气与味,又治腰膝凝滞
之血。若痘出不快者,即用麻黄桔梗汁煮之,则痘不时起发矣。”(《药鉴》)

  “辛苦而寒,泻热散结除风,宣肺气,清咽喉,理痰嗽,通行诸经,开毛窍除热毒,散诸肿疮疡,为痘疹要药。”(《本草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