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眼科)
指自觉患眼沙涩不爽,甚则视物昏朦,白睛赤丝细脉,病情
缓慢而迁延。与西医学之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相似。
诊断要点
l、自觉眼常干涩灼热不爽,频频眨目,眼易疲劳,常以夜间或阅
读书物而加重,久则视物昏朦。检视眼部,白睛不红不肿,或见淡赤血
络,或眦角有少许白色眼眵,胞睑内面微见赤丝细脉,粟粒颗颗。或于
裂隙灯下可见细小星翳,肉眼则未能看到,荧光素呈点状染色。
2、本病须与椒疮、聚星障相鉴别。椒疮病变位于上睑内面,表面
粗糙不平,赤脉模糊,并见红色颗粒及半透明小泡,聚星障则指黑睛上
星翳互相融合,肉眼亦可见,裂隙灯下更加明显。
辨证分析
本病有因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之不彻底,致邪热内恋,或表邪客
肺久而不解,郁而成热;有因饮食不节,恣食辛燥炙煿,致脾胃运化失
常,湿热内阻;有因脾肺两虚,或患眼疾过服寒凉,郁遏清阳之气,不
能通达于目。热病伤阴,肺阴不足,使白睛失润;或肝肾阴虚,阴精不
足,目失濡养。此外不注意眼部卫生,过用目力,应配戴眼镜而不配戴,
经常熬夜,生活起居无规律,或长久风沙烟尘刺激,也可造成此病。
本病须根据局部与全身情况分清实证、虚证。邪热留恋或脾胃湿热
时,眼涩痛,白睛微红,有少许眼眵,属实热证。肺阴不足时,眼干涩
畏光,久视易疲劳,咽干舌燥;脾肺虚弱时,眼干涩羞明,视物疲劳,
体弱神疲;肝肾阴虚时,眼干涩畏光,泪少,视物欠清,腰膝酸软,头
晕耳鸣。治疗原则是实证宜清热祛湿,虚证宜养阴益气。此外本病迁延
日久而致气血瘀阻,脉络不畅,见眼涩痛明显,睑内及白睛红赤显著,
赤脉粗大而迂曲者,需加强应用活血祛瘀法。
辨证论治
本病乃属慢性外障眼疾,除眼部症状外,应根据全身情况辨证论治,
内服中药是相当重要的,同时配合一定外用药。
邪热留恋型
[证见]暴风客热治不彻底,致使眼干涩不爽,有异物感或眼微痒,
有少许眼眵,畏光流泪,睑内及白睛轻度红赤,全身症状不显。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黄芩9克,菊花9克,黄连6克,
桔梗9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赤芍15克,防风9克,白芷9克,甘草
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夏桑菊冲剂,冲服,每次l包,每日3次。
(2)野菊花冲剂,冲服,每次l包,每日3次。
脾胃湿热型
[证见]眼干涩隐痛,眦帷时有白色泡沫状眼眵,睑内可见粟粒样小
泡,胞睑重坠感,白睛污浊不清,病程持久难愈。全身可见口臭口粘,
便溏不畅,溲赤;苔黄腻。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
l、三仁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杏仁9克,白蔻仁9克,薏苡仁12克,法半夏9克,滑石15克,
通草9克,泽泻9克,竹叶9克,厚朴9克,绵茵陈12克,黄芩9克,赤芍
12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金菊五花茶冲剂,冲服,每次l包(或l块),每日2~3包。
(2)广东“王老吉”凉茶,冲服,每次l包,每日l~2次。
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型
[证见]眼干涩疼痛,畏光泪少,久视易疲劳,白睛微红赤,或黑睛
星翳,频频眨眼,咽干。舌苔少,脉细。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
l、主方:十珍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知母12克,地骨皮12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当归9克,
天冬12克,麦冬12克,牡丹皮12克,白蒺藜9克,白芷9克,蝉蜕6克。
水煎服。
2、中成药
(1)麦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2)扶正养阴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
5片,每日3次。
脾肺虚弱型
[证见]眼干涩羞明,视物易疲劳,白睛不红或微赤;全身体弱乏力,
面色不华,或咳嗽痰多色白,口淡,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补气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l、主方:香砂六君子汤(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加减
处方:木香6克(后下),砂仁9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
法半夏9克,黄芪15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防风9克,白芷9克,水
煎服。
2、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片),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8片,
每日2~3次。
(2)参苍白术散,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型
[证见]眼干涩畏光,泪少,视物欠清,频频眨眼,白睛微红,或黑
睛星翳稀疏;全身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苔薄少,脉
细弱。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
l、主方:杞菊地黄丸(董西园《医级》)合明目地黄丸(傅仁宇《审
视瑶函》)加减处方:熟地黄30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9克,茯苓12克,
泽泻9克,枸杞子9克,当归9克,决明子9克,五味子6克,白芍12克,
柴胡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2)滋肾宁神丸,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3)洋参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当归黄芪汤(黄淑仁《眼病的辨证论治》)
处方:当归12克,炙黄芪25克,决明子12克,谷精草10克。水煎,
一日内分2次温服。
上方适用于浅层角膜炎。若舌尖红、心烦、失眠、健忘者,加麦冬
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4.5克。大便秘结者,加柏子仁10克,火麻仁
10克。
(四)外治法
1、可用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外障眼药水点眼。
2、症状较重时,可用鱼腥草注射液或银黄注射液0.5~l毫升作结
膜下注射,每2~3日1次。
(五)其他疗法
l、饮食疗法
(1)淮山沙参猪瘦肉汤:淮山药30克,沙参20克,猪瘦肉100克,冰
糖适量。将淮山药、沙参洗净,猪瘦肉切块,入锅中加4碗水,煎至1碗,
加入冰糖溶化服食。
(2)玉竹粥:玉竹15~20克(鲜品用30~6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先将新鲜玉竹去须切细,加水煎汤取汁,或用干玉竹煎取浓汁后去渣,
人粳米,加适量水煮为稀粥,放人冰糖溶化后服食。
2、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防止转变为本病。
(2)注意眼部卫生,使用目力宜适当,尽量避免熬夜,加强生活规
律性,改变不良习惯和嗜好,注意调节饮食。
(3)有屈光不正者,须配戴合适眼镜。
---------------------------------------------------------------------------------------------------
胞轮振跳 (眼科)
胞轮振跳指上胞或下睑不能自控地搐惕瞤动,俗称眼皮跳或眼眉跳。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若偶尔发生,不心治疗,可以自愈;若跳动过频或
久跳不止,则须调治。本病与西医学之眼睑痉挛相似。
诊断要点
上胞或下睑跳动,时疏时频,不能自控。一般过劳、久视、睡眠不
足时跳动更加频繁,休息之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胞睑跳动严重者,
连同半侧面部肌肉、眉毛、口角皆瞤动。日久不愈,恐有?偏之变。每
于胞睑振跳时,患者自觉不适,但检查胞睑外观正常。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气血亏损或久病失调,劳瞻过度,损伤心脾,心脾两虚,
筋肉失养而 动。变有因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拽胞睑而
振跳。本病发病于胞睑,与心肝脾关系密切。辩证以虚证为主。胞睑振
跳,劳累加重,心烦失眠,食少神疲者为心脾血虚。胞睑振跳不休,不
能自控者为血虚生风。治疗原则是补养心脾,养血熄风。
辨证论治
心脾血虚型
[证见] 胞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加重;每兼心烦失眠,怔忡健
忘,食少体倦。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养心脾。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12克,远
志9克,龙眼肉12克,白芍15克,僵蚕9克,全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
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归脾丸,口服,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或合补
中益气丸同服。
血虚生风型
[证见] 胞睑振跳不休,或与眉、额、面、口角相引,不能自控;
每兼头晕、面色不华,经来量少色淡。舌淡,脉细。
[治法] 养血熄风。
[方药]
1、主方:当归活血饮(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天
麻9克,钩藤9克,僵蚕9克,全蝎9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人参养营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⑵当归补血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其他疗法
1、 针炙疗法
⑴针刺:取穴睛明、瞳子髎、攒竹、丝竹空、承泣,四白、凤池、
地仓、颊车、足三里、昆仑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⑵胞睑周围按摩,或用梅花针叩刺振跳周围穴位。
2、 饮食疗法
⑴猪心当归汤:猪心300克,当归6克,黑豆12克,香茹6个。将猪心
切成两块,洗净后用热水烫过,再用6杯水煮。去除泡沫和浮油,放入浸
好的黑豆,加少许姜,以文火煮1小时。当归另外用2杯水煮成1杯,再放
入猪心汤内,加入香茹,用中火煮半小时便可。
⑵参芪白莲汤:人参6克,黄芪30克,大枣15枚,白莲子(去心)60
克,粳米60克。先将人参、黄芪加清水用文火先煮取汁,与大枣、莲子、
粳米同煮为粥。
--------------------------------------------------------------------------------------------------------
胞生痰核 ( 眼科 )
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的慢性外障
眼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相当于西医学之霰粒肿。
诊断要点
1、本病初起多无自觉症状。检查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
大之硬结,皮色如常,按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
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行消散,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
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内自助行穿破而愈,或
形成肉芽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2、本病须与针眼相鉴别。后者病程急,局部红肿焮痛起疖肿,化
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本病。名本尊若感受外
邪,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3、本病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
否为痨瘵。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恣食炙煿,脾胃蕴热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经络,致气血
受阻,隐起于胞睑内而成。也有因胞睑内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
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
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脾,多为实症。证见胞睑起硬结,为脾胃
痰湿内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散结,必要
时手术。
辨证论治
痰湿阻结型
[证见] 小者无任何自觉症,较大者有胞睑重坠感,异物感,胞睑
起硬结。舌苔薄白,脉缓。
[治法] 化痰散结。
[方药]
1、主方:化坚二陈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白僵蚕(炒
)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煎服,复渣再
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硬结大而未溃
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
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鸡内金10克、麦芽15克。
2、中成药
⑴内消瘰疬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瘿瘤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痰热阻结型
[证见] 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内相应部位色紫
红,甚则溃破。舌红苔黄白,脉滑。
[治法] 清热散结。
[方药]
主方:清胃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
风10克,黄芩12克,枳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
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1、局部湿热敷,或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液热敷。
2、紫金锭调外障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
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内。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剂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
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
袋或热毛巾敷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内服中药有困难,宜行刮除术。
其他疗法
1、针炙疗法参见“针眼”针炙疗法(1、3)
2、饮食疗法参见“针眼”饮食疗法
3、预防调护参见“针眼”预防调护。
---------------------------------------------------------------------------------------------
暴风客热 ( 眼科 )
指平素肺、肝多有积热,外感风热之邪,而突然发生白睛
红肿热痛的一种急性外障眼病。与西医学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过敏性
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淋病性结膜炎相似。
诊断要点
1、本病发病急,自觉眼突然红肿痒痛,眼眵多,热泪如汤,白睛
红肿,血丝显露,甚至胞睑肿胀。
2、假膜性结膜炎以睑结膜、弯窿部结膜表面形成灰白色不透明假
膜为特点,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结膜炎是因致敏物质,如动物
蛋白质、花粉、昆虫、食物、药物等引起眼部变态反应性结膜炎,以眼
痒刺痛,眼睑浮肿、结膜水肿为主要症状,分泌物稀。淋病性结膜炎为
一种接触感染,见于成年者因淋病性尿道炎传染,以男性为多;见于新
生儿者因母体淋病性阴道炎之分泌物污染。起病急骤,眼睑及结膜高度
水肿,红赤,有多量黄白色脓液从结膜囊排出;每因合并角膜病变而严
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3、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时,结膜囊分泌物涂片可找到肺炎双球菌、
柯一魏氏杆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假膜性结膜炎时,分泌物
涂片可找到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杆一魏氏杆菌及某些病毒。淋病性结
膜炎,在分泌物涂片和结膜刮片可见上皮细胞内外聚集成对的革兰氏阴
性(红色)的奈瑟氏淋病双球菌。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风热之邪,突从外袭,风热相搏,上攻于目,猝然而起。
若素有内热,则症状更为显著。
本病以风、热为主,属实证热证;临证时须分清风、热孰轻孰重。
若风邪为主者,则眼痒痛并作,胞睑、白睛浮肿。若热重于风者,则眼
红赤刺痛,眵多而结,热泪如汤。治疗总原则是疏风清热解毒。
辨证论治
本病必须采用内外合治,方能凑效。
风重于热型
[证见]患眼痒痛并作,羞明多泪,胞睑肿胀,白睛红赤:全身多伴
鼻塞头痛,恶风发热,舌苔薄自,脉浮。
[治法]疏风解表兼清热。
[方药]
l、主方:羌活胜风汤加减
处方:参见“流泪症”之风邪外束型方药。
2、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2)午时茶,煎服或冲服,每次l块或1袋。
(3)消炎散结片,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热重于风型
[证见]患眼赤痛较甚,眵多粘结,胞睑红肿,白睛红赤较甚;每见
口渴尿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兼疏风。
[方药]
l、主方:泻肺饮(黄岩《眼科纂要》)加减
处方:石膏30克,知母12克,桑白皮12克,黄芩12克,栀子9克,
连翘9克。枳壳9克,羌活9克,防风9克,赤芍12克,大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参照“针眼”中成药。
风热并重型
[证见]患眼肿痛刺痒,泪多眵结,胞睑红肿,白睛壅肿红赤。头痛
鼻塞,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怯风清热,表里双解。
[方药]
l、主方:防风通圣散(刘完素《宣明论方》)加减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石膏20克,黄芩9克,连翘9克,栀子9
克,桔梗9克,赤芍15克,滑石15克,大黄9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参照“针眼”中成药。
热毒壅盛型
[证见]患眼红赤肿痛严重,眵多色黄粘稠,胞睑高度红肿,白睛高
度水肿、红赤,或有灰白色假膜;每伴发热头痛。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
l、主方:五昧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王焘《外
台秘要》)加减处方:金银花15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
丁15克,黄芩9克,黄连9克,大黄9克,栀子9克,防风9克,白芷9克,
赤芍15克。水煎服,每日2剂。
病情严重,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时,可结合应用抗菌素。
2、中成药
(1)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2)清开灵口服液,每次2~3瓶,每日2~3次。或用清开灵注射液30
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点滴。
3、单方验方:祛风清热汤加减(赖锦端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9克,蒲公英15克,黄芩12克,赤芍15克,
防风9克,白芷9克,桑白皮12克,夏枯草12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
每日l剂。
若胞睑浮肿、眼痒明显者,加薄荷6克(后下)。蝉蜕9克。胞睑肿胀,
眵多硬结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黄连9克。有假膜者,加重解毒
药用量,并酌加绵茵陈15克、苍术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克(后下)、
玄明粉9克(冲)。黑睛出现星翳者,加龙胆草9克、柴胡9克。分泌物粘
胶者,加土茯苓20克。
外治法
l、用20%黄连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每日l~2次。若有假膜,
须先抹净后再冲洗。
2、用蒲公英100克、冬霜桑叶30克煎水熏眼,待冷后洗眼,每日1
~2次。
3、选用清热解毒眼药水点眼: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
外障眼药水,每半小时至l小时点眼1次;待症状减轻,则改为每日4~6
次。
4、以内服药渣再煎取澄清液外敷。
5、红肿较重者,用新鲜野菊花、犁头草、蒲公英、一点红,选 l
~2味洗净捣烂,闭睑外敷,每日l~2次,每次15分钟。
6、必要时加用抗菌素眼水点眼。
7、婴儿患者可用人乳直接滴入患眼,每日5~6次。
其他疗法
l、针刺疗法
(1)针刺:取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骸、合谷、曲池、太阳、
外关、少商穴。风重于热者,泻太阳、外关、少商为主;热重于风者,
泻合谷、曲池为主;均配合眼周穴位。太阳、合谷若点刺出血,效果更
好。
(2)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或于耳尖放血。注意严格消
毒。
2、挑治疗法
在肩胛间找敏感点挑治,或在大锥穴及其两侧5分处选点挑治。
3、饮食疗法
(1)银菊红糖茶: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开水浸泡10分钟,加入
适量红糖,代茶饮。
(2)蒲公英绿豆粥:蒲公英10克,绿豆30克,冰糖适量。先将蒲公
英煎水取汁,以绿豆煮粥,调入药汁、冰糖。
(3)取菊花、夏枯草、桑叶各12克,煎水代茶饮。
4、预防调护
(1)本病有一定传染性,应尽量做好隔离,尤其对假膜性和淋病性
结膜炎。若为过敏所致,必须立即停用致敏物,或嘱其今后勿用。
(2)患病时以局部治疗为至关重要,点眼药水次数不宜过少,切忌
包眼。
(3)忌辛辣煎煿及烟酒,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畅通。
-------------------------------------------------------------------------------------------------- 赤脉传睛(眼科 )
是赤脉起自内眦,逐渐向白睛侵犯的眼病。以两眦部红赤
涩痛为特征,多双眼、两眦同时起病。本病类似西医学之眦睑缘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以睑裂部位充血者亦属于此病。
诊断要点
1、自觉睑部涩痒不适,眦部皮肤或睑缘皮肤红赤,睑头部赤脉显
露,呈树枝状,渐向自睛蔓延,但不侵入黑睛,视力不受影响。
2、本病须与以下眼疾相鉴别。若从睑部向白睛发生脂膜状胬肉,
渐向黑睛生长者,为胬肉攀睛。若眦部睑缘皮肤及白睛红赤,糜烂、起
泡为主要症状者,为眦睢赤烂。若赤脉从他处而起,虬蟠卷曲,则为赤
丝虬脉,不属本病范围。
辨证分析
本病与心关系最为密切。因喜怒失常,肝郁化火,或喜食煎炒,脾
胃积热,火积于心,心火克金,结于两眦及白睛。属心经实热证。因劳
瞻竭视,或思虑过度,或房事不节、或睡眠不足,均可致精血暗耗,心
阴亏损,阴虚阳亢,虚火上浮灼于目眦而发病,属心经虚热证。
心经实热证时,两眦红赤刺痛,赤脓粗而色红。心经虚热证时,两
眦干涩,赤脉细小而色淡红。治疗时,实热用清心泻火,虚热用滋阴清
热。
辨证论治
心经实火型
[证见]两眦红赤刺痛,眦部赤脉粗大色红,眵多干结,口苦溺赤,
或口舌生疮。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活血。
[方药]
l、主方:导赤散加减
处方参见“胬肉攀睛”主方。
2、中成药
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3次。
心经虚热型
[证见]两眦干涩微痒不适,眦部赤脉细小稀疏色淡红;常伴心烦少
寐,口咽干燥。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
l、主方:补心汤 (黄岩《眼科纂要》)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2克,生地黄20克,麦冬12克,知母9克,
远志9克,连翘9克,桔梗6克,甘草6克,赤芍15克,茺蔚子9克,牡丹
皮9克,白蒺藜9克。水煎服,每曰l剂。
若阴虚火旺明显者,党参改沙参,去黄芪,加黄柏9克。兼干咳少
痰者,加桑白皮12克。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9克、冬瓜仁12克。睡眠
差者,加夜交藤12克、五味子6克。
说明:以上二型,若眦部痒甚者,均需加防风9克、蝉蜕9克、僵蚕
9克。红赤严重者,加重活血药用量。
外治法
参照“胬肉攀睛”外治法 l、2项。
其他疗法
饮食疗法和预防调护均参照“胬肉攀睛”。
-------------------------------------------------------------------------------------------------------- 风赤疮痍 ( 眼科 )
风赤疮痍指胞睑皮肤红赤如涂朱砂,痒痛肿胀,起小泡,甚则溃烂
化脓,破裂结痂,或仅为红斑疹点。西医学之眼睑带状疱疹、眼睑皮肤
炎、眼睑湿疹、眼睑热性病疱疹等有类似表现者,均属本病范围。
诊断要点
1、临床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胞睑浮肿作痒,皮色红赤如涂朱砂,
或出现水泡、脓泡及渗出粘液,水泡溃破结痂脱落,愈后可不留痕迹。
②胞睑浮肿刺痛作痒,继则于同侧面颊额肋出现成簇疱疹,局部焮痛,
疱疹基底潮红,日久水泡内可灌脓,终则干燥结痂,愈后留下痕迹,
一生不退。③上述二种,严重时或日久失治均可侵及黑睛、瞳神,变生
星点云翳、瞳神干缺症。
2、本病须与睑弦赤烂相鉴别(详见上节)。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脾胃湿热蕴积,外受风热毒邪,内夹心火,上攻胞睑所致。
也有因其他眼病或点用药物过敏所致。胞睑红赤焮痛、起脓泡属热毒为
犯,皮肤溃烂起水泡属湿热熏蒸,胞睑肿痒为风邪。证虽属风、湿、热
毒为犯,但以红痛为主。用语治疗上以清热泻火解毒为先。
辨证论治
湿热兼风型
[证见] 胞睑肿痒,皮色红赤,少许丘疹,渗出粘液。
[治法] 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
1、主方:除风清脾饮处方:参见“睑弦赤烂”湿热偏重型方药,
酌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参照“睑弦赤烂”湿热偏重型中成药。
风火上攻型
[证见] 胞睑红赤如涂朱砂, 痛难忍,局部坏疽溃烂。
[治法] 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
1、主方:普济消毒饮(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黄芩12克,黄连9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僵蚕9克,柴
胡9克,薄荷6克,玄参15克,赤芍15克,甘草6克,升麻6克,大青叶
、 15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牛黄解毒丸,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⑵穿心莲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⑶七厘散,每日1~2克和蜂蜜调匀,开水冲服。
⑷严重者用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1~2次。或用
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静脉滴注(用法详见“针眼”“眼丹”)。
外治法
1、局部皮肤灼热刺痛:先用龙胆草、苦参、马齿苋适量,洗净煎
水外洗患处,再搽炉甘石粉或滑石粉,每日2~3次。
2、鲜羊蹄草适量,洗净捣烂如泥,外敷。
3、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或B12穴位注射,穴位取第四颈椎旁开5
分处。
4、如有黑睛星翳,瞳神干缺者,参照有关症型外治疗。
5、如为药物过敏所致者,应停止使用致敏物。
6、青黛散外敷:青黛30克,冰片0.3克,共研为细粉,用牛胆汁
(猪、羊胆汁均可)调成衡糊状。外敷局部皮肤面,每日数次。
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⑴水鸭银花汤:水鸭1只,金银花9克,生熟地黄各6克,瘦猪肉120
克。将水鸭剖好洗净,与瘦猪肉连同汤料一起放入锅中,煮约的小时,
加油盐调味,饮汤吃肉。
⑵黄花菜马齿苋饮: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洗净入锅内,加清水
适量,武火烧沸后,文火煮30分钟,即可饮用。
⑶其他参照“睑弦赤烂”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
⑴平素必须注意增强体质,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劳,保持足够的
睡眠。
⑵发病后应体质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渗液脓液,避免用手揉擦
患部。
⑶治疗上宜采用内、外治相结合,及时用药,防止黑睛及瞳神并发
症发生。
--------------------------------------------------------------------------------------------------------
风牵偏视( 眼科)
本病指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临床特点,且多因风
邪引起而名。相当于西医学之麻痹性斜视。
诊断要点
l、突然发病,单眼或双眼偏斜于眺侧,复视,头痛头昏,甚至恶
心。检查发现眼球向某一方向转动限制。若患者诉有复视,而外表看不
出眼位偏斜时,可做红玻璃试验。
2、本病须与共转性斜视相鉴别。后者眼球运动向各方向均无障碍,
无复视、无头痛。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失固;或阴血亏少,脉络空虚,风中经绍;
或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复感风邪,风痰阻络;或因肝肾
阴虚,阴虚阳亢,风动挟疾;也有因中风后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或
头部外伤,经络受损,瘀血停滞。以上诸因,均可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的
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肉失养,弛缓不用。
本病发病与风、痰、气滞、血瘀均有关。若起病突然,兼恶寒、头
痛、恶心者,为外风所致;若患者素有高血压、头晕耳鸣而发病者,为
阴虚阳亢,升动太过则动风,风阳煎灼津液生痰,风痰上壅,窜扰经络,
血脉涣散而致。若患者平素脾胃虚弱,风痰上壅,阻滞脉络,气血不行,
则筋肉失养而不用。总的治则是祛风通络。
辨证论治
风痰阻络型
[证见]眼珠突然偏斜,复视,头晕头痛,或恶心口区吐。
[治法]祛风痰,通经络。
[方药]
l、主方:正容汤加减
处方:参见“上胞下垂”风邪中络型之方药。
若为初起,兼恶寒发热表症者,加桑叶、蝉蜕、振子。兼口干烦渴
者,加石膏、知母。若素体软弱,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者,合四君子
汤。面色无华,素有头晕心悸,舌淡脉细者,合四物汤。素易感冒者,
合玉屏风散。
2、中成药
参照“上胞下垂”有关证型。中成药。
肝阳化风挟痰上扰型
[证见]眼症同上;伴有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息风。
[方药]
1、主方:天麻钩藤饮
处方参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方药,并酌加胆南星、僵蚕、全
蝎。
2、中成药
参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成药。
气虚络阻型
[证见]患者有中风病史,后遗目珠偏斜,口眼?斜;或半身不遂,
肢体麻木,面色萎黄。舌淡或有瘀斑,脉细。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
l、主方:补阳还五汤
处方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方药,配加白附子、僵蚕、全蝎、
胆南星。
若为外伤引起者,则用桃红四物汤。
2、中成药
参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成药
其他疗法
l、针刺疗法
(1)常用穴: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阳白、丝竹空、攒竹、
颊车、地仓、合谷、太冲、行间、风池。每次局部取2—3穴,远端循经
配 l一2穴。斜向左者,针刺右侧;斜向右者,针刺左侧。用平补平泻
法。
(2)针刺验方(杨元德《辽宁中医杂志》1988.;)
主穴:四白、合谷。配穴:攒竹、丝竹空、瞳子髎、颜厌、风池、
足三里、光明、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每10分钟捻转一次;四白穴可针3.3厘米深,以刺入眶下孔为佳,针感
颇强,应缓慢刺入,得气后不可提插,以免伤及眶下动脉。
2、饮食疗法
石菖蒲猪肾粥:石菖蒲30克。猪肾 l枚,葱白30克,粳米60克。先
煎菖蒲取汁去渣,再人其余3味煮粥。空腹食。
3、目偏斜日久且严重者,若服药针刺等均无效,在排除颅内肿瘤
后,如全身情况良好,可考虑手术矫正。
-------------------------------------------------------------------------------------------------------
疳积上目(眼科)
本病是小儿疳积而继发的一种眼病,以夜盲、眼珠干燥、黑睛混浊
为主要特点。如不及时医治,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相当于西医
学之角膜软化症。
诊断要点
1、双眼发病,初起症轻,仅有夜盲(雀目),眼珠干涩羞明,频频
眨目。继而白睛萎黄,眼珠转动时白睛表层于环绕黑睛处呈晕状皱起;
黑睛失泽,知觉减退。随症情发展,白睛睑裂出现银灰色三角形干燥斑,
基底向黑睛边缘,不为泪液所湿润,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浊呈毛玻璃
状。严重时,羞明显著,白睛粗厚如皮肤;黑睛呈灰白色胶冻样混浊,
知觉丧失,甚至表面糜烂破损,并有黄液上冲。愈后多遗留翳障,影响
视力。本病黑睛极易溃破,变为蟹睛、眼珠枯萎(眼球萎缩)等恶候。
2、全身症:初起常见患儿面色萎黄,身体赢瘦,毛发枯焦,掩面
而卧,或烦躁不宁。著见腹大如鼓,青筋暴露,频频泄泻,胃纳全无,
哭声嘶哑而低微,手足浮肿者,病属危重,除可双眼失明外,尚有生命
危睑。
3、本病早期出现夜盲,在外眼见症不明显时,需与高风雀目内障
鉴别。后者眼外观端好,眼底变化初起可不明显,随年龄增加,病变逐
渐明显,视野明显缩小,夜盲亦逐年加重,但全身无府积见症。
辨证分析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食有偏好等损伤脾胃,或久病虚赢,脾胃虚
弱等,皆可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酿成疳积。脾病及肝,肝血
虚少,目窍失养,且阴血不足,肝热上攻,遂发本病。此外,小儿病中
无原则地忌口,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病者,易罹此患。
肝血虚少,目失濡养,则干涩羞明,频频眨目,白睛萎黄,黑睛无
泽。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荣头面肌肉故见面黄肌瘦,肝失濡养,
热从内生,故烦躁不宁;黑睛属肝,肝热上攻,则黑睛混浊不清甚至糜
烂。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少便溏。阳虚无以温照,则胶厥脉微。
治疗总原则是健脾消疳,养肝明目。
辨证论治
本病是府积在眼的局部病变,必须根据局部及全身情况,综合应用
内治、针灸、捏脊及外治法。
肝脾弓虚型
[证见]小儿食少腹胀,面黄肌瘦;眼症初起,自睛干涩,频频眨目,
在暗光下或黄昏后不辨人物。
[治法]健脾消积,养肝明目。
[方药]
l、主方:八珍汤
处方参见“流泪症”方药,去川芎,加山楂、麦芽、夜明砂、陈皮、
谷精草、使君
2、中成药
(1)消积健儿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肥儿丸,口服,每次 l一2丸,每日 l一2次;冲剂每次 l块或
l袋,每日2次。
脾虚肝热型
[证见]疳积日久,腹胀便溏,夜睡不宁,咬牙,午后潮热;黑睛生
翳。
[治法]健脾清肝,杀虫消疳。
[方药]
l、主方:肥儿丸
处方参见“目劄”方药,若感受毒邪,致黑睛溃烂者,加金银花、
蒲公英、白芍、龙胆草。
2、中成药
参照上型中成药。
脾虚湿困型
[证见]面黄体瘦,精神萎靡,食少腹胀,大便溏泻;黑睛生翳或糜
烂,舌淡苔白脉濡。
[治法]健脾益气消疳。
[方法]
l、主方:参等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淮山药10克,扁豆10克,
薏苡仁12克,砂仁6克,陈皮3克,神曲10克。甘草3克,鹤虱6克,麦芽
10克,使君子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
2、中成药
(1)参苍白术散,口服,散剂或水泛丸每次各6克,胶囊每次3粒,
每日2次。
(2)其他见上型中成药。
中焦虚寒型
[证见]面色苍白,大便频泄,完谷不化;黑睛糜烂或破损,形成蟹
睛。肢厥脉微。
[治法]温中散寒,补益脾胃。
[方药]
l、主方:附子理中汤 (张仲景《伤寒论》)
处方:附子6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水
煎服,复渣再煎服。
本型须按儿科府积重症进行救治。
2、中成药
附桂理中丸,口服,每次4克,每日2次。
说明:本病无论何种证型,均需同时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索 AD制
剂。
外治法
l、可用鱼肝油滴剂滴眼。
2、黑睛混浊或糜烂时,用清热解毒眼药水滴眼及阿托品散瞳(详见
“凝脂翳”外治法)。
其他疗法
l、针刺四缝,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等。
2、捏脊疗法
部位:从长强至大推穴。操作方法:以两手指背横压在长强穴部位,
向大推穴推进,同时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将皮肤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
至大椎,作为一次。如此连续6次。在推捏第5、6次时,以拇指在腰部
用隐力将肌肉提起约提4—5下,捏完后再以两拇指从命门向肾俞左右推
压2—3下。
3、饮食疗法
(1)苍术末10克,鲜猪肝60克。将猪肝剖开,夹苍术末,以线扎定,
入米汤内煮熟,然后将药肝连汤分次服用。每日 l剂,年幼小者酌情减
量。
(2)夜明砂蒸猪肝:夜明砂6克,鲜猪肝50一100克。将猪肝切片,
与夜明砂拌匀,蒸熟后趁热食用。每日1次。
4、预防调护
(1)断乳期、发育期的婴儿,应适当补充营养,多吃蔬菜、蛋类、
鱼类等食物,台理喂养,防止偏食。
(2)小儿若有疳积见症,应及早治疗。患儿有频频眨目、畏光者、
应警惕本病发生。
(3)患儿要多吃肝、鱼、蛋、乳类及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
(4)黑睛一旦有软化坏死,应约束患儿双手,防止用手揉擦,并注
意勿用重力开睑,以免造成眼珠破溃。
--------------------------------------------------------------------------------------------------
花翳白陷(眼科)
花翳自陷指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似花瓣。西医学之
病毒性角膜溃疡、边缘性角膜溃疡、蚕蚀性角膜溃疡等均属本病范围,
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l、患眼疼痛或影响同侧头痛,畏光流泪,视力障碍。黑睛边缘可
见新月形灰白色翳膜,周围高起,中央凹陷,形似花瓣,抱轮红赤或白
睛混赤。也有由聚星障反复发作,病情加重,星翳溃破融合并发生溃烂。
严重时引起黑睛穿破。黄液上冲,瞳神紧小。蟹睛等而失明。愈后遗留
疤痕翳障,影响视力。
2、本病须与“凝脂翳”鉴别,详见凝脂翳诊断。
辨证分析
本病初起多因风热毒邪外袭,直接侵袭黑睛,或肝经素有伏热,又
感风邪,形成肝肺风热,上攻于目。风热毒邪未解,病邪入里。或因肝
经素有积热,以致脏腑热盛,腑气不通,上熏黑睛。患者素有痰火,或
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津液未能输布,影响肝气疏泄,郁而生火,火灼
津液成痰,痰火上扰目窍。也有因素体阴虚或热病后灼伤津液,以致阴
津亏乏,复感风邪,或素体阳虚,寒伤厥阴,循经上侵于目所致。
本病发于黑睛,初起黑睛边缘生翳,畏光流泪,胞险轻度浮肿。乃
因风热犯目,黑睛受侵之故。病情发展,黑睛边缘或中央星翳融合,且
混浊扩大加深,形如地图或半月状。边缘隆起属肝火炽盛;白睛混赤为
热郁肺经,气血瘀滞;畏光流泪加重为夹风邪。若病情缠绵不愈,眼陷
粘腻,苔黄腻为湿热熏蒸。若黑睛翳障逐渐扩大,边缘如蚕食状,为湿
盛郁木,木郁生火,火盛生痰,痰火交烁遂伤黑睛;痰火郁滞脉络,则
疼痛剧烈;痰火灼肺,肺气不利则咳嗽痰黄。病情日久不愈,伴有眼内
干涩,舌红少苔为阴液不足,虚火上炎。黑睛翳障久不愈合,身寒胶冷,
舌谈为寒伤厥阴之证;神疲体倦,面色不华为气血不足,邪毒留恋之证。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宜祛风、清热、通腑、化痰。虚症宜养阴、扶正。
辨证论治
风热上犯型
[证见]黑睛边缘骤生星翳,色灰白,迅速融合成半月状,周围稍隆
起。荧光索染色阳性,抱轮红赤。舌苔薄黄,脉浮数。(常见于边缘性
角膜溃疡早期)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
l、主方及中成药参照“银星独见”之肝热上乘型。
2、单方验方
(1)清肝汤(赖锦端《新中医》)1986.1)
处方:夏枯草、大青叶各15克,黄芩、连翘、防风、蔓荆子、柴胡、
茺蔚子各10克,车前子,赤芍各12克。水煎服。
局部症状严重,兼口苦口干,小便黄者,去夏枯草,加龙胆草,井
酌加栀子、水牛角、金银花。眼痛甚者,加三七、羌活。胞脸浮肿,畏
光流泪甚者,加荆芥、白芷。白睛混赤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大便欠
通者,加大黄、玄明粉。口渴烦躁者,加石膏,知母。
(2)泻肝清热散风汤(姚劳蔚验方)
处方:龙胆草,黄芩,炒栀子,羌活,防风,当归,川芎,生军,
白蜜(酌情用量)。水煎服,每日 l剂。
肝肺风热型
[证见] 上述眼症明显,白睛混赤,胞脸难睁,疼痛难忍,口苦咽
千。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常见于蚕蚀性角膜溃疡)
[治法] 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方药]
l、主方:加味修肝散(孙思邈《银海精徽》)加减
处方:羌活10克,防风10克,桑螵蛸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
栀予10克,黄芩10克,薄荷6克,白蒺藜10克,大黄6克,赤芍12克,甘
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 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2)穿心莲片, 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肝火炽田型
[证见]黑睛翳障扩大加深,形如地图,灼热疼痛,怕光流泪,自睛
混赤,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常见于地图状角膜溃疡)
[治法]清肝泻火祛风。
[方药]
l、主方:龙胆泻肝汤
处方参见“聚星障”方药。
2、中成药
参照“银星独见”肝热上乘型中成药。
痰火蕴蒸型
[证见]黑睛花翳色白带黄,或向黑睛中央并呈半月生长,进行缘如
蚕食之状,白睛混赤,疼痛剧烈,或兼胸闷不舒,咳嗽痰黄。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常见蚕蚀性角膜溃疡)
[治法] 清热化痰。
[方药]
l、主方:治金煎(黄庭镜《目经大成》)加减
处方:积壳10克,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葶蔚子10克,玄参12克,
桑白皮12克,黄芩10克,防风10克,菊花10克,白蒺藜10克,蝉蜕6克,
木贼10克。水煎服,每日 l剂。
2、中成药
(1)礞石滚痰丸, 口服,每次 l瓶,每日2次,孕妇忌服。
(2)羚翘解毒丸, 口服,每次1丸,每日 l一2次。
肝寒血虚型
[证见]黑睛翳障不断发展,中央凹陷,周围高起,进行缘如蚕食状,
目赤肿胀,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细微。
[治法]温经散寒通脉。
[方药]
l、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当归12克, 白芍12克,桂枝5克,细辛5克,生姜10克,大
枣10克,通草5克,甘草5克,黄芪10克,防风10克。水煎服,复渣再煎
服,每日 l剂。
2、中成药
(1)正天丸, 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2)元胡止痛片, 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3)附桂理中丸, 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
(1)白通汤(陈达夫验方)加味
处方:附片15克(先煎),生姜15克,葱头5根、桂枝9克,白芍9克,
白蒺藜12克,川芎6克。水煎服。
(2)四味大发散加减(刘振武验方)
处方:麻黄10克,细辛10克,制附子10克,蔓荆子15克,生姜 15
克,蒿本12克,蝉蜕6克。水煎服。
阴虚邪留型
[证见]黑睛翳障状如地图、花瓣、表面粗糙无光泽,病情时轻时重,
反复不愈,或于病之后期轻度抱轮红赤,眼内干涩,病灶区荧光素染色
阳性: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多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后期)
[治法] 滋阴清热散邪。
[方药]
l、主方
(1)海藏地黄散,处方参见“聚星障”方药。
(2)知柏地黄汤,处方参见“银星独见”方药。
2、中成药
参照“聚星障”中成药。
3、单方验方:养阴祛风退翳汤(张健验方)
处方:玄参、熟地黄、生地黄、 白芍各15克, 当归、麦冬、
白蒺藜、木贼、羌活、防风、菊花各10克、蝉蜕、川草、甘草各5克。
水煎服。
湿热困阻型
[证见] 黑睛翳障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病变位于黑睛深层,且
水肿明显,有粘性分泌物,或见黑睛内层有沉著物,眼红痛,怕光流泪;
全身每见胸闷、纳呆、头重痛,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
滑。(多见于病毒性角膜炎深层型)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
[方药]1、主方:除湿汤加减
处方参见“脸弦赤烂”湿热型方药,可酌加大青叶,夏枯草、柴胡、
白蒺藜。
2、中成药
参照“睑弦赤烂”中成药。
正虚邪留型
[证见]黑睛翳障久不愈合,表面不华,眼痛,畏光流泪不重;素体
虚弱。舌淡、脉弱。
[治法]扶正驱邪。
[方药]
l、主方:托里消毒饮(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参见“针眼”脾胃虚弱型方药,酌加白蔹、川芎。
2、中成药
参照“聚星障”中成药。
3、单方验方:补益汤 (潘开明《中医杂志》)1988.1)
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2
克,五味子9克,女贞子15克,黄精18克,丹参10克, 川芎9克, 陈
皮9克,升麻9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日 l剂。服3月后改每周3剂,
坚持半年。
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阳虚者,加附子,肉桂、
仙灵脾、巴戟天。
外治法
l一5、参照“聚星障”外治法 l一5。
6、割烙术:这是上海第一医学院眼科蔡松年教授等在中医钩割廉
烙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手术,适应于蚕蚀性角膜溃疡。具体方法:
(1)术前用抗菌素溶液滴眼2—3天。
(2)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轻症结膜下麻醉,重症球后麻醉。
(3)在距角膜缘2毫米处,剪开溃疡方位的球结膜,范围超过半圆。
(4)割除角膜缘及溃疡表面的病变组织,但勿损伤透明的角膜板层,
出血点及充盈的血管用大头针烙灼。
(5)用剪刀钝性分离结膜下的筋膜组织,使之与巩膜及球结膜分开,
用弯头小血管钳挟佳病变的筋膜组织约6毫米深,剪除之,残端用大头
针烙灼止血。
(6)将球结膜创缘后退固定在巩膜上,使巩膜暴露约6—8毫米宽。
(7)术后轻压包扎,每日换药,创面染色转阴后去包扎。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参照“聚星障”针刺疗法。
2、黄连素离子导人(高秀贤《中西医结合眼科》1985.1)
方法:直流电离子透入机(电压2—4V, 电流0.5—2A)的阳极为
治疗极,极板放在用0.1%盐酸黄连素溶液(约8毫升)浸湿的眼垫上,并
置于患眼,以砂袋压平。阴极用0.9%的盐水浸湿衬垫,置枕部。通电前
再次检查极板与皮肤间无间隙。操作时电流由0逐步增加,至患眼与枕
部有灼热感为止;停止时先将指针回调至0时再断电,以免被感应电流
灼伤。每次透入20分钟,每日1次。
导人疗效最高峰是第10次左右,若导人30次无效,则停止治疗。本
法适应于复发性实质层单疮病毒性角膜炎。
3、自血疗法:表麻后取患者静脉血0.8一l毫升,立即注人角膜病
灶附近结膜下,每5日1次。适应予复发型单疤病毒性角膜炎。
4、饮食疗法
(1)银菊葛根粥:金银花30克,杭菊花15克,葛根25克,粳米50克。
上三味煎水取汁,与粳米煮粥,人冰糖适量。
(2)参照“聚星障”饮食疗法。
5、预防调护
(l)本病若由“聚星障”发展而来者,则参照“聚星障”的预防调
护。
(2)若为蚕蚀性角膜溃疡, 由于眼症较重,疼痛较剧,必须积极
医治,尽快止痛。
---------------------------------------------------------------------------------------
混睛障(眼科)
混睛障指黑睛深层呈现一片灰白色翳障,混浊不清,漫掩黑睛,障
碍视力。与西医学角膜基质炎、深层角膜炎相似。
诊断要点
l、黑睛深层呈现一片灰白色混浊,状如圆盘或呈弥漫状,表面粗
糙,暗晦无华,如磨砂玻璃状,伴有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 自觉眼殊
疼痛或少痛,羞明流泪,视力下降甚至严重下降。
2、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实质层混浊连及内皮层水肿,有些可见角膜
深层血管呈毛刷状或刷帚状。
3、病程经过缓慢,翳障可逐渐吸收,但不能完全恢复透明,遗留
厚薄不等的疤痕而影响视力。病变过程可并发瞳神紧小症或干缺症。有
时可复发。
4、本病须与花翳白陷、宿翳相鉴别。花翳白陷时,黑睛出现灰白
色医翳障,中央凹陷,
周围隆起,荧光累染色阳性。本病黑睛表面粗糙如磨砂玻璃,荧光
素染色阴性。宿翳为黑睛病变后遗留疤痕, 只有视力不同程度的障碍,
而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荧光素染色阴性。
5、有条件作全身检查,排除梅毒、结核、风湿等疾病。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肝胆热毒或湿热壅盛,蒸灼津液,上攻于目,气血凝滞而
成;或邪毒久优,耗损阴液,肝肾阴虚或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本病在急性期以实证热证为主;病情反复发作,多为虚中夹实证。
肝胆热毒炽盛时,眼症明显,红痛畏光流泪,便秘尿赤;热致阏滞,则
赤脉贯布,抱轮暗红。若黑睛混浊暗晦无华,伴头重眼胀,眼皮沉重感,
不易睁开,为湿邪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上熏黑睛。舌苔黄腻,
为湿热之证。若病情反复,疼痛不显,则证属虚火;舌红少津,脉细数,
为阴虚火旺之证;若咽燥,干咳,为肺阴不足;头昏耳鸣,为肝肾不足,
相火妄动。治疗原则是:实证宜清热解毒除湿,虚证宜养阴清热退翳,
而且二者均需酌情活血祛阏。
辨证论治
肝胆热毒型
[证见]黑睛深层混浊,抱轮暗赤,刺痛流泪,便秘尿赤。 口苦苔
黄,脉数。
[治法]泻肝解毒。
[方药]
l、主方:银花解毒汤 (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
处方: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桑白皮9克,天花粉12克,枳壳
5克,龙胆草9克,蔓荆子5克,黄芩9克,大黄 5克,生甘草3克。水煎
服,每日1剂。
热毒甚者,重用金银花、蒲公英,再加野菊、土茯苓。抱轮暗红甚,
黑睛赤脉贯布者,加桃仁、红花、赤芍。大便数日不解者,加玄明粉。
2、中成药
参照“花翳白陷”中成药。
3、单方验方(陆绵绵《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处方:大黄5~10克,玄参、黄芩、大青叶、金银花、桃仁、车前子、
制没药各10克。水煎服,每日 l剂。。
若舌苔黄腻,口干不欲饮者,去玄参,加黄柏、茯苓各10克。角膜
新生血管多者,加生地黄、牡丹皮,紫草,赤芍各10克。睫状区压痛明
显者,加琉璃粉1.5克,大青叶改为青黛1.5克。血康华氏阳性者,加土
茯苓30克。
湿热内蕴型
[证见]黑睛深层混浊,拖轮红赤,畏光流泪,眼皮沉重感,不易睁
开,头重眼胀痛,大便不实。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
l、主方
(1)除湿汤加减
处方:参见“脸弦赤烂”方药,茯等易土茯苓,酌加菊花、木贼、
蝉蜕,九里明。
(2)甘露消毒丹(王孟英《温热经纬》)加减
处方:滑石15克,绵茵陈15克,黄苹12克,石菖蒲10克,木通10克,
连翘10克,藿香10克, 白蔻仁10克, 白蒺藜10克,甘草6克。水煎
服。
2、中成药
参照“睑弦赤烂”中成药。
3、单方验方(陆绵绵《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
处方:土茯苓30克,陈皮、法半夏、黄苹、车前予、芜蔚于、白术
各10克,薏苡仁20克,蝉蜕6克,琥珀粉1.5克,乌贼骨5克。水煎服。
翳挡瞳神者,加柴胡5克、石决明30克。
虚火上炎型
[证见]病情反复发作,疼痛不显,抱轮稍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
l、主方
(1)伴咽燥、干咳者,为肺阴不足,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参见“金疳”
方药)。
(2)伴头昏耳鸣,午后潮热者,为肝肾阴虚,用海藏地黄散(参见“
聚星障”方药),或知柏地黄汤(参见“银星独见”方药)。
(3)眼症如上,但见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者,为阴虚
兼夹湿热,宜滋阴清热利湿,用甘露饮(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加减。
处方:熟地黄15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
天冬12克,绵茵陈15克,枳壳10克,枇把叶10克,甘草3克,木贼10克,
白蒺藜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参照“聚星障”中成药。
说明:本病后期,遗留疤痕者,参照下节“宿翳”治疗处理。
外治法
l、可用退云散点眼。
2、用激素类眼药水点眼。眼症较重者,用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0.
3—0.5毫升结膜下注射。
3、早期即应用1%阿托品散瞳,以免出现瞳神干缺。
4、可用内服药渣再煎澄清湿热敷。
其他疗法
l、针刺疗法
参照“聚星障”针刺疗法。
2、饮食疗法
参见“银星独见”饮食疗法。
3、预防调护
本病部分病例发病与梅毒、结核、风湿等有关,也有由病毒感染,
故必须同时治疗原发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
火疳 附白膜侵睛、白睛青蓝 (眼科)
火疳又名火疡,指白睛里层向外发生局限性紫红色结节状隆起的眼
病。有明显压痛,推之不移;病程较长,易反复再发。相当于西医学之
前部巩膜炎。
诊断要点
l、初起患眼涩痛,羞明流泪,视物欠清。检视眼部,白睛深部可
见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隆起结节,圆形或椭圆形,推之不移,压痛明显。
若逐渐增大,周围有紫赤血脉,则自觉症状加重。
2、多单眼发病,亦有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病程缓慢,容易复
发。若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白睛青蓝(深层巩膜炎后期),病变侵犯黑
睛甚至瞳神,损害视力,甚至失明。
3、本病须与金疳相鉴别。后者病变位于白睛表层,小泡为灰白色,
四周血脉色鲜红,推之可移;可自行溃破,愈后不留痕迹;病程短,治
疗易,预后好,不影响视力。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肺热亢盛,气机滞塞,久而成瘀,混结白睛深层而成紫红
结节。或因心肺热毒不解,从内而发,致目络壅阻,气血瘀滞不行,结
聚于白睛深层。或因风湿内蕴,久而化热,湿热之邪阻滞气血,致使肺
气不宣,郁结于白睛深层而成结节。或因肺热久而伤阴,虚火上炎煎灼
肺之血络,使白睛结节久而不消。
本病发于白睛深层,以肺热郁结为主,病程经过有虚实之分。实证
者发病急,眼部症状明显;肺热亢盛时伴有咽痛、咳嗽、便秘,心肺热
毒时伴口苦咽干、便秘尿赤,风湿内蕴时伴骨节酸痛。虚证者眼部症状
不明显,但病情反复发作难愈。治疗总原则是泻肺热,活血散结。
辨证论治
肺热亢盛型
[证见]白睛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自觉眼涩痛、畏光流泪,但较轻;
全身每见咽痛,咳嗽,便秘。苔黄,脉数。
[治法]泻肺利气,活血散结。
[方药]
l、主方:泻白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桑自皮15克,地骨皮12克,甘草6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
浙贝母15克,黄芩12克,桔梗10克,赤芍15克,红花6克。水煎服,每
日1剂。
2、中成药
(1)消炎散结片,口服,每次5~8片,每日3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2次。
(3)银翘解毒片,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心肺热毒上攻型
[证见]发病较急,眼痛明显,羞明流泪、视物欠清症较重;白睛结
节大而隆起,周围血脉紫赤怒张,结节处压痛明显,病变多在睑裂部位。
全身可见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方药]
l、主方:还阴救苦汤(倪维德《原机启微》)加减
处方:黄芩12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连翘10克,田三七3克,
生地黄25克,知母10克,红花6克,柴胡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
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参照上型中成药。
风湿热邪上攻型
[证见]眼部症状基本同上型。全身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胸网
纳减。舌苔黄腻,脉缓或滑。病程迁延难愈。
[治法]祛风化湿,清热散结。
[方药]
l、主方:散风除湿活血汤(庞赞襄《中医眼科临床实践》)加减
处方: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鸡
血藤15克,苍术10克,忍冬藤15克,红花6克,枳壳10克,川芎5克,甘
草3克。水煎眼,每日l剂。
2、中成药
(1)消炎散结片,口服,每次5~8片,每日3次。
(2)天麻丸,口服,每次6克,片剂每次6片,每日2~3次。
(3)舒筋活络丸,口服,大蜜丸每次 l~2丸,每日1~2次。
久病伤阴,虚火上炎型
[证见]病情反复发作,病至后期白睛结节不甚隆起,血丝紫暗,压
痛不甚明显,眼酸痛,畏光流泪,视物欠清;全身可见口咽干燥.或潮
热颧红,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散结。
[方药]
1、主方:养阴清肺汤加减
参照“金疳”之肺阴不足型处方,酌加丹参15克、郁金10克、海浮
石12克。
2、中成药
(1)参照上型。
(2)参照白涩症之肺阴不足中成药。
说明:本病无论以上何种类型,其局部均有局限性肿胀,紫红色结
节隆起,乃为气血瘀滞所致,故均需在辨证基础上酌加理气活血消肿止
痛之品。若红痛明显时,也可用桃红四物沥为主治疗。妇女经期可用四
物汤加清热散结药;若有月经不调,需同时调理月经。
外治法
l、用犀黄散每日早晚各点眼1次,每次用约半粒芝麻大药散放于内
眦部,闭眼5~10分钟。
2、用千里光眼药水、外障眼药水点眼。
3、红痛明显者,可用湿热敷,或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
4、用0.5%可的松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症状严重时可用结膜
下注射。
5、发现瞳神紧小者,需用1%阿托品散瞳。
其他疗法
l、针刺疗法
(1)针刺:列缺、尺泽、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太阳、承泣、
四白等穴。用泻法。
(2)梅花针治疗:于患者背部胸椎3~7节两侧旁开1.5寸处(相当肺
俞穴与膈俞穴之间),消毒后用梅花针轻敲,至皮肤发红且有间断针尖
样出血,消毒盖上无菌纱布。隔日1次。
2、饮食疗法
(1)玄参三花饮:玄参15克,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红花3克,煎
水,入适量冰糖,不枸时饮服。
(2)老桑枝炖老鸭,老桑枝60克,老鸭1只。将鸭去毛除内脏洗净,
入锅与桑枝加适量清水熬汤,调味后酌量饮食。
(3)其他参照“金疳”,饮食疗法。
3、预防调护
(1)本病发病与全身病,如风湿、结核等有关,故在罹患本病时,
应积极寻找与全身病有关的全身病变,结合眼病一并治疗。眼病治愈后
仍需积极治疗全身病,否则容易复发。
(2)本病及时医治,预后尚好;若失治、误治,可转为白睛青蓝,
预后较差。附 白膜侵睛 白睛青蓝
l、白膜侵睛指金疳发生于黑睛边际,致使黑睛边际有似白膜入侵
的病变,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角结膜炎;也指火疳反复发作,致热邪侵
入黑睛深层,造成黑睛边际发生舌形混浊、尖端朝向中央的病变,类似
于西医学之硬化性角膜炎。两者皆因热邪侵犯黑睛所致,故治疗上除按
“金疳”、“火疳”分别辨证施治外,需酌情加清肝明目退翳之品,如
夏枯草、菊花、蝉蜕、草决明、白蒺藜等。若遗留疤痕,则按“宿翳”
治疗。
2、白睛青蓝指黑睛边缘发生紫红色隆起,反复发作,压痛明显,
日久致白睛变薄,失去光泽且变青蓝。类似深层巩膜炎后期乃至形成巩
膜葡萄肿。本病为火疳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常引起黑睛深层混浊
及瞳神紧小症。治疗参照火疳、混睛障及瞳神紧小症等治疗方法。
---------------------------------------------------------------------------------
睑弦赤烂 (眼科)
睑弦赤烂指睑弦部潮红溃烂,或眦部睑弦潮红糜烂,俗称烂眼边或
烂弦风。临床以睑弦潮红、溃烂刺痒为特征,且容易复发。本病包括西
医学之鳞屑性、溃疡性、眦角性睑缘炎。眦角性睑缘炎中医称之为眦帷
赤烂。
诊断要点
1、睑弦红赤溃料,灼热刺痒,病程长,易复发。局部潮红,分泌物
多。若睫毛根部有糠皮样白屑附着,睑弦潮红干燥,频喜揉擦者,为鳞
屑性睑缘炎,若睫毛根部溃疡、出血,有黄色痂块堆积,羞明流泪,眵
泪胶粘,痛痒并作,睫毛乱生或脱落者,为溃疡性睑缘炎;若病变位于
两眦部睑缘,眦部白睛红赤,睑缘糜烂,灼热奇痒者,为眦角性睑缘炎。
2、本病须与风赤疮 相鉴别。二者均有胞睑部红赤溃烂、灼热刺痒,
但本病发病部位仅局限于睑弦部,后者则为胞睑皮肤受累,不波及睑弦。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碑胃湿热蕴积,外受风邪,风湿热三邪攻于睑弦,或耗伤津
液而化燥,或心火素盛,风邪引动心火,灼伤睑眦。此外,由于化学、物
理刺激,不讲卫生,屈光不正,以及素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变可诱发本病。
本病发病位于睑缘,在脏属脾,多为实证热证。证见睑弦溃烂,眵泪胶粘
属湿;睑弦赤痛属热,刺痒属风。病变位于眦部,为风邪引动心火,故以
风湿热三邪为主。治疗总原则是祛风清热除湿。
辨证论治
风热为犯型
[证见] 自觉眼灼热刺痒,干涩不适。睑弦红赤,睫毛根部有糠皮样
白屑附着。
[治法] 祛风止痒,凉血清热。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加减处方:参见“针眼”之风热外袭型方药。若睑
弦红赤明显,加黄芩12克,栀子10克。痒甚者,加地龙干10克,白花蛇
10克。病程日久,睑弦干燥结痂肥厚,睫毛稀疏者,加天花粉15克,玄
参15克,玉竹15克。兼头晕唇淡,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者,为气血不足,
加首乌30克,鸡血藤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
2、中成药
⑴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银翘解毒丸,口服,每次5丸,每日2~3次。
湿热偏重型
[证见] 睑弦红赤溃烂,痛痒并作,眵泪胶粘,或睫毛成束。舌苔
黄腻,肪缓。
[治法] 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
1、主方:除湿汤(黄岩《眼科纂要》)加减
处方:连翘10克,滑石15克,车前子12克,黄芩10克,黄连8克,木
通10克,枳壳10克,荆芥10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⑴金菊五花茶,口服,每次1包,每日2~3次。
⑵甘和茶,泡服或煎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
心火上炎型
[证见] 眦部脸弦红赤糜烂,灼热奇痒,伴眦部拆卸表红赤,舌尖
红,苔黄。
[治法] 清心泻火祛风。
[方药]
1、主方:导赤散(孙思邈《银海精微》)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木通12克,甘草6克,,竹叶9克,栀子9克,黄
连9克,知母9克,灯心草9克,蝉蜕6克,防风9克,赤芍15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若眦部红赤不显,干裂涩痛,伴有心烦失眠者,为心阴不足,
虚火上炎,宜滋阴降火,去栀子、黄连、竹嘲,加麦冬15克、天冬15克、
玉竹15克。
2、中成药
⑴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2丸,片剂每次3~4片,
每日2~3次。适用于实火证。
⑵天王补心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虚火证。
3、单方验方:祛风除湿汤(赖锦端给方)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蝉蜕9克,黄芩12克,连翘9克,滑石15
克,木通9克,赤芍12克,牡丹皮12克,土茯苓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本方适用于各证型。若睑弦刺痒甚,酌加僵蚕9克、蚕砂9克、乌梢蛇9克。
睑弦溃疡,红赤刺痛甚者,酌加黄连6克、金银花12克、蒲公英15克。睑
弦湿烂,分泌物胶粘者,酌加苍术12克、苦参15克、川萆15克。病变位
于眦部者,加栀子9克、黄连6克。白睛红赤者,加桑白皮15克。食欲不
振,大便烂溏,舌苔白者,去黄芩、滑石,加厚朴9克、白术9克。经久
不愈或反复发作,神疲纳呆,舌淡脉弱者,去黄芩、滑石,加党参15克、
白术12克、鸡血藤20克。睑弦红赤,痂皮干结者,去黄芩、滑石,酌加
天花粉15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兼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克(后
下)、玄明粉9克。兼头晕心悸,或妇女月经不调者,去黄芩、滑石、
木通,合四物汤。
外治法
1、用以下药物煎水外洗:防风、千里光、蛇床子、野菊花、秦皮各
等量。也可用内服中药复渣再煎熏洗。
2、用上药液洗净睑弦后,用万金膏或鸡蛋黄油膏外擦。
3、地肤子15克,白矾3克,清水适量。煎汤过滤外洗,每日2~3次。
4、复方千里光洗剂(黄淑仁《眼病的辩证论法》)千里光60克(鲜
者加倍量),秦皮15克,水500毫升,煎沸后加入硫酸锌5克,去渣取汁。
待温后用棉球洗敷局部,每日3~4次,每次半小时许。此药液加温后可反
复应用数次。
其他疗法
1、饮食冶法
⑴银花薏苡仁粥:金银花15克,净薏苡30克。去渣取汁;另将薏苡
仁加水煮粥,待薏苡仁粥七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熟至成粥,入冰糖适
量调味。每日服2次,连服3日。
⑵绿豆老鸭汤:绿豆120克,老鸭1只,土茯苓24克,油盐酌量。将
老鸭剖开洗净去内脏,将绿豆、土茯苓同老鸭一起放入锅内,用清水5碗,
约煮4小时,调味服食。
2、预防调护
⑴本病有一定传染性,必须注意眼部卫生,节制饮食少吃辛辣肥腻
之品。
⑵素有屈江不正,应及时配戴合适眼镜。排除诱因,增强身体素质,
治疗全身伴随疾病。
⑶已患病者,避免回眼痒而揉擦,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中浆) 眼科
本病是以中心视力减退,伴视物变形、变小、变色而外眼端好的常
见眼病。多发生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眼发病,也有双眼者;
有自愈和反复倾向。属中医“视瞻昏渺”、“视感”、“视瞻有色”范
畴。
诊断要点
1、自觉视力减退,眼前有一固定黑影,视物变形、变小、变色。
2、眼底检查:黄斑区网膜水肿呈局限性圆形,其周围有反光圈,
或颜色暗红,中心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黄白色点状或斑片状渗出
物。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后,视力提高,中心光反射恢复,黄斑仍可
遗留少量黄白色点状渗出或不规则的色素沉着。有时会复发。
3、本病须与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病变(中渗)相鉴别。二者均
有视力下降,眼前中心暗影,中心视野可有相对暗点或绝对暗点。“中
浆”以黄斑部视网膜水肿、渗出为主要特点;“中渗”则以黄斑部渗出
性病灶和圆形、弧形出血为主要特点。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于色素上皮脱离区有荧光素渗漏至神经上
皮下,呈喷出型或冒烟状,也可呈扩散型或称墨渍样弥散。
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湿热内停,水湿上蒸清窍,郁久成痰,壅塞黄斑;或因脾
虚水停,水湿上泛于目;也有因情志不舒,气滞血郁,目窍不利者;更
有因劳神过度,致真阴暗耗,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水湿乘虚积滞
目络。
本病以黄斑区水肿、渗出为主要见证。水肿为水湿停聚黄斑,渗出
物为水湿积久成痰,痰湿气血凝结。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变视等均因
黄斑水肿、渗出,痰湿阻遏清窍之故。若全身兼心烦失眠,痰多胸闷,
舌苔黄浊,为痰热与湿热阻碍气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头重胸闷,
为湿热上扰;食少便溏,为脾虚不运。面色不华,少气乏力、舌淡,为
脾虚见证。见黄斑色暗红,为气滞血郁,壅遏目窍。眼内干涩,为肝肾
精血不足,目失濡养。
辨证论治
脾经湿热夹痰上扰型
[证见]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黄斑水肿渗出。全身见心
烦失眠,痰多胸闷。舌苔黄浊,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
[方药]
1、主方:温胆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
处方:法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2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
薏苡仁3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连翘10克。水煎服,
复渣再煎服。
若兼便溏溲赤,加滑石15克、木通10克、栀子10克。黄斑色暗者,
加茺蔚子15克。眠差者,加琥珀末3克(冲)、夜交藤10克。
2、中成药
参照“云雾移睛”中成药。
3、单方验方:昆藻二陈汤(袁志冲《中西医结合眼科》1984.4)
处方: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昆布,海藻,牡蛎,
胆南星,枳实,生姜。
脾虚湿滞型
[证见]眼症同上。全身见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少气乏力。舌淡苔
白腻,脉迟缓。
[治法]健脾渗湿行滞。
[方药]
1、主方:五苓散(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5克,桂枝6克,苍
术10克,薏苡仁25克,党参12克,茺蔚子12克,法半夏10克。水煎服。
若病程日久,黄斑水肿久治不消,素体虚弱者,加黄芪、楮实子、
菟丝子,桂枝改用肉桂。渗出物多者,加浙贝母、鱼古、丹参、鸡内金。
2、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口服,散剂或水泛丸每次各6克,胶囊每次3粒,每日
2~3次。脾阳虚寒者,服附桂理中丸。
气滞血郁型
[证见]自觉症同上,黄斑区色暗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色素沉着,
水肿较轻。全身有情志不舒,肋痛,口苦咽干。苔薄黄,脉弦。
[治法]清热疏肝,行气活血。
[方药]
1、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牡丹皮12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
白术1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茺蔚子12克,毛冬青15克,香附10克,
车前子10克。水煎服。
2、 中成药
参照“云雾移睛”中成药。
3、 单方验方:复方逍遥散(德州市中医院眼科《中西医结合眼科》
1985.4)
处方:牡丹皮,栀子,当归,杭菊,柴胡,云苓,白术,薄荷,泽
泻,升麻,五味子,地肤子,蒲公英,生地黄,甘草。
若为陈旧性者,去牡丹皮、栀子、地肤子、蒲公英,加丹参、磁石。
肝肾不足型
[证见]视物变色、变形,眼内干涩,黄斑水肿较轻,有黄白色渗出
物及色素沉着。全身见头晕耳鸣,腰酸,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明目散结。
[方药]
1、主方:明目地黄汤加减
处方参见“云雾移睛”肝肾不足型之方药,酌加丹参、茺蔚子。
本病早期,黄斑水肿明显时,酌加车前子、薏苡仁、苍术,以加强
利水渗湿。若于后期,水肿已吸收,则酌加枸杞子、楮实子、女贞子。
渗出物久不吸收者,酌加山楂、昆布、海藻、牡蛎。
2、中成药
参照“瞳神紧小症”中成药。
3、单方验方:驻景丸加减方(陈达夫验方)
处方:楮实子25克,菟丝子25克,茺蔚子18克,木瓜10克,薏苡仁
30克,三七粉3克(冲),鸡内金10克。炒谷、麦芽各30克,枸杞子15克,
淮山药25克。水煎服。
早期黄斑水肿为主者,加黄豆卷、茯苓、萆薢、芡实。渗出物瘀积
者,加郁金、丹参、牛膝、山楂、昆布。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医明、合谷、三阴交、承泣、球后、四白、攒竹。用
平补平泻法。
2、光明合剂配合耳针疗法(陈瑞铭等《福建中医药》1986.4)
光明合剂:千里光15克,夜明砂、木贼、白蒺藜、何首乌、谷精草
各9克,蝉蜕3克。耳针:耳穴目1、目2、肝、皮质腺、取患侧耳穴,2
~3天针一次,留针30~60分钟;也可1天1次,双耳穴交替使用。
3、针刺治疗验方(彭格非《新中医》1983.5)
方法分四组。一组:主穴为睛明、健明、健明1、球后、承泣;配
穴为太阳、风池、医明、足三里、合谷、曲池、肝俞、肾俞。每次取1
个主穴、2个配穴。二组:取颈部向阳1、向阳2。三组:取头部新明1、
新明2。四组:取阳明穴(新穴,位于太阳穴与阳白穴连线颞侧1/3处)。
以上四组每天均针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可进行第二疗程。四组
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
4、饮食疗法
(1)湿热型:清热祛湿粥:赤小豆3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
芡实20克,川萆薢10克,赤茯苓15克,木棉花20克,灯芯花10克。将川
萆薢、茯苓、木棉花、灯芯花煎水取汁,加入赤小豆、扁豆,薏苡仁、
芡实适量共煮粥食。
(2)痰湿型:昆布30克,海带30克,黄豆60~90克。加水适量,共煮
至熟烂,加盐或糖食用。
(3)虚证:参照“医翳内障”饮食疗法。
5、预防调护
本病有自愈倾向,但容易复发。患病时需积极医治,且需注意避免
情绪刺激,过用目力、过度劳累及熬夜,注意调理饮食,少食辛辣刺激
之品,保证足够睡眠,以减少复发机会。若反复发作,黄斑病变严重,
则视力难以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