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兵法(兵法三)
      如此为哪般
        
                         总统夫人的“绝招”
          作为领导,没有卓越的政治眼光是不行的。有了卓越的政治眼光,方能在变幻
      莫测的政坛风云中,岿然不动,并抓住时机,利用自己所能调集的所有力量向自己
      的目标接近。但是,单单靠卓越的政治眼光是绝对不会在政治上一帆风顺、大获成
      功全胜的。除了要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高明而不露痕迹的统驭下属的能力外,
      良好的指挥才能和为众人所知的良好品性也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美国历任总统较独断,在世界各国请首脑中扮演老大的角色,而实际上,我们
      也得承认他们往往都具有非凡的应变能力,而这种应变能力是与超凡的智勇分不开
      的。一次盛大的宴会上,美国总统夫人被邀请为大家谈琴助兴。总统夫人琴艺高超,
      博得在场众人的一阵阵热烈掌声。夫人更觉得意气风发,得意非凡,不自觉地往后
      挪动了一下椅子,谁知舞台窄小,总统夫人连人带椅子一块儿掉在了台下。虽然人
      没受伤,但总统夫人也被摔得灰头士脸,神情极是沮丧。正在这极为尴尬的时刻,
      延期赴宴的总统先生赶到,先是急忙把夫人扶起来,而后拿起话筒说:“亲爱的,
      这是你在家里给我表演的拿手好戏,怎么能演给外人看呢?”
          一句话说得在场众人哄堂大笑,尴尬当然就被掩饰过去了,白脸曹操与刘备煮
      酒论英雄,曹操说如今天下英杰惟属自己和刘备了。当时刘备被吓得大惊失色,手
      中酒杯也掉在地上,而这时恰恰有惊雷打过。曹操问刘备何故,刘备连忙装成极为
      害怕的样子,说是被窗外的响雷惊吓所致。曹操仰天大笑,自以为天下英雄只剩自
      己了。聪明的刘备装傻、装成孬种的样子,把曹操给骗过去了,这才有了魏、蜀、
      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如果当时刘备不忍一时之气,以勇外露,要和曹操一争高
      下,那么必然会被曹操杀死,皇帝也就做不成了。这两个例子都是在突发事情面前
      表现出得大智,大勇,也是常人学习和效尤的榜样。
                        古代帝王之术
          项羽擒了刘邦的父亲,想以此来要挟刘邦,不料刘邦大笑着说:“你我曾是结
      拜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若一定要烹了你父亲,那么也请你分我一杯羹吧广
      气得项羽差点役吐了血。为了江山美人。刘邦连老爹都不要了,可见其心中之城府。
      鸿门宴上,项羽之亚父范增屡屡目示项羽击杀刘邦,项羽却记着刘邦一副驯良卑服
      的样子,心怀妇人之仁,结果让刘邦全身而退,而后刘邦整筋军力。一举消灭了项
      羽的军队,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刘邦与项羽争夺无下的时候。最大的倚仗之人是韩信。他身为齐王时,如果真
      的听从萌通的话。当然会贵不可言,但他却偏偏挂怀着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
      冒冒失失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结果后来长
      安钟室,落得个身首异外,夷灭三族;他曾经讥讽项羽之失败归结为心存“妇人之
      仁”,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这一点上失败的呢。
          与韩信同时,还有,个人,这个人也是人人都知晓。他就是范增。刘邦攻破咸
      阳,系住子婴,废除苛法,还军坝上,秋毫不犯,颇具帝王之气。范增心念项羽,
      知道刘邦迟早是个大患,千方百计地要杀了刘邦,心地之黑,知者皆昭然,然而就
      是火气大了一点,项羽不用其计,他便要拍桌子骂人。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
      间疏远项羽范增之间的关系,范增一怒之下甩袖而去,结果未至彭城便疽发而死。
      范增的破绽软弱之处并不少,如果他不是负气而去,一定能帮助项羽寻机进攻,那
      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但他就是隐忍不住,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也连累项羽把
      到手的江山拱手送给了刘邦。做大事之人,都得有个忍耐的功力,不能忍,只会坏
      了大事。这里我们用韩信和范增作为例子,反衬出刘邦的帝王之象。
          刘邦、司马懿深御帝王之术,就能统一天下,成就帝王之业;曹操。刘备各得
      一隅,竞相争衡,也能称孤道寡,割天下的而将立;韩信和范增也是各得一隅,本
      可有所发展,却偏偏碰上了刘邦,争斗不过,只有被碰得头破血流。
          刘邦杀了韩信,气死范增,奠定了汉家几百年基业。但他多受惠于三杰中的张
      良。张良的谋略完全是得,自把上老人的衣钵,而把上老人教张良的种种道理都用
      上了。当韩信势力渐大,求封齐王,刘邦一怒之下差点误了经国大事,幸亏张良在
      一旁指点迷津:刘邦也是个有“慧根”的聪明徒弟,一点即透。
          古人之帝王术,一经成型,后人多可从中摸索,似求为自、己所用。却没有想
      到时针飞转,有人竟会无师自通,精熟无比地掌握了其中的精髓,而且运用得灵活
      自如,左突右杀,趋上压下,而成就大业,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只要能对自已有好处,不管什么样的事,蒋介石都能耍尽手段达到目的。
                        蒋介石的故事
                        背叛
          如果说早年的蒋介石投身于革命还稍微抱有一点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人
      民的民主自由奋斗的想法的话,那么后来他就完全把追求革命作为自己投资钻营,
      太造声势的工具了。所以,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蒋介百不断地转变自己的依
      附对象,借助其实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能于己有利,他就屈身依附。
          1960年,蒋介石留学日本,在那里他结识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陈其美,而后
      二人交往过密,情同兄弟。后来蒋介石死命追随陈其美参加了革命。
          陈其美有个弟弟叫陈其采,1902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土官学校。成绩是该届毕业
      生的第一名,回国之后颇为器重,在清政府军界里非常吃得开。
          后来,清政府得知陈其美是陈其采的哥哥,便对他大加排挤并最终把他挤出了
      清政府的军界。
          1911年,一辛亥革命爆发,陈其采任南京孙中山临时总统府参谋本部次长。
          在上海活动发展期间,陈其采做了一件对以后上海革命党人发展势力很有影响
      的一件事,那就是和上海的帮派建立了非常亲近的关系。
          20世纪初,洪帮是上海帮派中势力最大的,;而在洪帮中地位最高的是范高头。
      范高头脑门子上长着一个大大的肉瘤,好像头上又多生了一个小脑袋,这方得个雅
      号叫“高头”。他本是盐枭,后来爬上了洪帮老人的位置。号称上海滩“四庭柱”
      的流氓头子黄金荣、李超五、刘福彪、潘钰卿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在那时的上海,各个帮派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因为互相倾
      轧而损伤实力,而且还有利于自己的地盘内的烟馆、妓院、店铺“抽头”,获得经
      济利益。在抽取保护费的同时,这些帮派也承负一定的义务,那就是保护自己地盘
      内的店铺、烟馆、妓院,使他们免受其他流氓的骚扰和侵害。对于这些总是以“勇”,
      “义”为标榜的帮派中人来说,如果保护不了自己地盘内的铺面。那将是极不光彩
      的事情。
          一次,范高头的徒弟菏德宝在一个名叫“绿波廊”的点心店里,见到一个英国
      人在殴打店里的女招待。菏德宝虽然出身流氓,但外国人却还不敢招惹,只能点头
      哈腰地上前劝架。英国人蛮横成性,不但不听,反而对荷德宝大打出手。这一打,
      把菏德宝的流氓脾气给激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闹事的英国人拖出去病痛快
      快,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
          痛快是痛快了,却因此引出了大麻烦。挨打的英国人向领事馆起诉,状告荷德
      宝打人。按照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国领事馆有权单方面审理菏
      德宝。作为洪帮老大,如果范高头罩不住自己的兄弟,那将很丢面子。而且从当时
      的形势来看,清政府不敢得罪洋人,范高头自己也没有实力和英租界对抗。这个面
      于似乎是丢定了。
          谁知这个案子碰巧落在陈其美手里,陈其美时任驻沪新军统带、负责维护上海
      的地方治安,他断然回绝了英国人提出的引渡菏德宝的要求,并进而要求由中国政
      府审理此案。严惩肇事的英国人。英方要挟不成,遂作出让步,找人交涉调停,一
      最后,英国人向荷德莱赔礼道歉,并向他赔偿一定的经济损失。
          由于陈其美的从中斡旋,范高头不但未丢脸面。反而大增其彩,所以他对陈十
      分感激。因此当陈其美后来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范高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
      助,甚至与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陈其美八拜结交,缔结金兰,要求自己的徒子徒孙
      们都拥戴陈其美。这样陈其美就成了洪门在江浙一带的“大哥”,地位比黄金荣还
      要高,而作为范高头徒弟的黄金荣。放眼时局,看到大清王朝己是气数殆尽,连忙
      攀附革命党人陈其美,二人关系立刻亲密起来。
          此时,蒋介石正追随陈其美搞革命活动,眼见帮派滩头势力强大,便向黄金荣
      递了门生帖,与帮会势力挂上了勾。与此同时,他还参与筹划了刺杀革命元勋、光
      复会领袖陶成章的活动。
                         凶手是谁?
          拜黄金荣为师之后,蒋介石又把目光瞄准了陶成章。陈其美好嫖好赌,陶成章
      对此甚为反感,甚至曾多次当面指摘陈其美的错处和不洁行为。陈其美臭名远扬,
      在与陶成章争权夺势的斗争中屡屡败下阵来,因此便对陶怀恨在心。而蒋介石此刻
      已经把陈其美当作了自己往上爬的台阶,陈其美的日子不好过,他自然也不会有出
      头之日。于是,一方面为了讨好陈其美,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扫清障碍,
      蒋介石亲自策划参与了刺杀陶成章的行动。
          在行动之前,上海已经风传陈其美要刺杀陶成章。陶得知后,接连更换了好几
      处住所,最后移人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出入都有随行保护。刺杀人员一时也
      无法下手。最后还是蒋介石借机向陶成章巴取其信任并套出他的确切住址,次日夜
      里在其住所内用手枪击毙。
          陶成章遭谋杀的消息传出后,上海、杭州的舆论顿对为之沸腾。在其被刺一个
      星期后,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在上海举行,各界人士4000多人参加。出席者相继演说。
      情绪激愤。直接行凶者王行卿被捕后立判死刑,而另一主谋者蒋介石却由于拜上海
      法租界的探目头黄金荣为师得以保全性命,逃离上海到日本,逃避舆论攻击。
          玩阴谋,搞暗杀,这本是黑社会帮派间的行径,蒋介石却用来残忍地对付革命
      同志。这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蒋介石。
                    蒋介石的“夜壶”弟兄
          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向中国共产党进行挑衅,眼见没有反
      对之声,便更加大胆,;试图制造更大的声响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势力在上海,
      他决定在这里发难,但是当时的工人手里掌握有大量武器,一时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狗急跳墙之际,蒋介石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杜月笙。
          杜月笙很小就混迹上海滩,本是一个卖水果的;不文不武。非官非民。但却工
      于心计,善于仰人鼻息。他投机钻营、拉帮结派,样样精通,从而渐渐网络起了一
      个庞大的帮派组织,成为旧中国一权倾,时的人物。蒋介石在上海发展时与其结识,
      从此互相勾结利用,把整个上海甚至周围更大的区域搞得乌七八糟,天怒人怨。杜
      月笙是帮派黑道上的权势人物,手下徒众甚多;很多蒋介石不便做的事情都可假杜
      月笙之手达到目的;但因其是黑道,所以有些时候蒋介石又不得不对他摆摆架子,
      疏远一下关系,因为蒋介石要为自己自诩的国民印象而着想。从地位上讲,一个是
      国民总统,一个是帮派老大。一个对一个是逢迎巴结。一个对一个又是器重有加。
      但有时也有谈崩的时候,有一次,杜月兰曾气呼呼地嚷叫道:“蒋介石简直就把我
      当作夜壶,想用了就用、不想用了随脚踢在一边!”
          1931年6月,杜家祠堂峻工,杜月笙衣锦还乡。亲自举行所谓的家祠落成典礼。
      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蒋介石亲送匾额,南京政府的各部部长也都送了匾额。在隆
      重庞大的六截队伍之后,有仪仗队护送神主轿亭。轿亭前有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
      写着蒋介石所颁的祝辞。蒋介石及其诸位南京政府的阁僚们真算是十足地给杜月笙
      的脸面贴了一层厚金,杜月笙怎能不死心塌地地卖力气呢?
                   还是蒋介石的“法子”多
          蒋介石本是个泼皮无赖,要背景没背景,要势力没势力,但最终却占据了旧中
      国的最高统治地位,其秘诀是什么呢?
          1927年3月21日,80万上海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并立即转为武装起义。在周恩
      来同志的指挥下,23日,起义取得了胜利。而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反共决心也在国
      内的大资本家和国外列强的怂恿和资金支持下变得更加强硬起来。但是,要解决掉
      当时以80万罢工工人为坚强后盾的5000名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并非一件容易事。于是,
      一方面他命人大造舆论,说“共产党谋叛国民党”,另一方面决定借助上海的黑社
      会势力,让黄金荣、杜月丝、张啸林等流氓头子为自己卖力气。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知道今日的蒋介石已是堂堂的北伐军总司令,绝非昔
      日向自己递交门生帖子的蒋介石可以比拟,他们怎肯放过这个向其献媚讨好的机会
      呢?
          为配合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对工人的镇压,杜月笙指使亲信浦锦荣成立中华共进
      会,而且欺世盗名地在报纸上宣称这个组织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共进会的继续。浦锦
      荣声称“未受任何方面分文津贴”,叫嚷进步舆论对他们的挟击是“误会太甚”,”
      太乏常识”,号召党徒们“投奋起,甘作前驱,共扫凶残之孽”。而后,杜月笙等
      人以共进会的名义纠集15000多名地痞流氓并给他们分发枪支弹药,同时三人轮流讲
      话,不是威逼利诱,就是鼓劲打气,要他们给蒋介石的“宏图大业”卖死力。
          按照预先的阴谋,流氓恶棍们分成南北两路夹击工人纠察队的驻所。南面一路
      袭击工人纠察队的重要驻地华商电车公司,北面则一路奔袭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内的
      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闸北湖州会馆等地。这时,杜月笙等人控制了法租界的大部
      分机动车辆,以对抗路途较远的袭击地点,以便用车载流氓打手们过去。
          流氓武装攻打华商电车公司时,依仗人多势众,强攻至公司附近,却被工人纠
      察队的机枪打得抬不起头来,龟缩成一团。杜月笙得悉此情后,亲自出面向国民党
      军队借来数挺机枪,以火力掩护流氓们冲进了公司。在攻打宝山路上的东方图书馆
      时,流氓们遭工人纠察队的顽强抵抗,杜月笙得知后,亲自跑去督战,并向租界借
      了20门小钢炮,集中火力攻人楼内,疯狂惨杀工人纠察队队员。
          趁此时机,蒋介石把流氓武装对工人纠察队的袭击诬为“工人内辽”,派遣反
      动军队,以“调解”为名,骗缴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甚至伙同流氓武装疯狂残杀工
      人纠察队队员。
          当然,杜月笙的“效用”绝非就此而已,作为蒋介石的一名死心塌地的得力助
      手,他要为蒋介石做更多的“工作”。
          他与黄金荣、张啸林联合印发宣传品,到处散发。公然宣称共产党不是“共产”,
      而是让工人们“共死”,说什么:“如若各处工厂店家没有生意做,只好停办,到
      了那个时候,你们怎么去寻生活。现在生活程度提高,你们的工资自然是要加的,
      享有资本的人,亦要放出良心来,自然增加你们的工资,做到劳资两得其益。”企
      图以此来骗取工人的信任,自动放弃革命。
          残杀完上海的革命工人之后,杜月笙又于4月下旬包下“‘天安”号轮船,带着
      流氓打手,专程跑去宁波协助那里的流氓恶棍、国民党的反动军警部队,大肆捕杀
      当地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同时,他还造舆论为蒋介石作掩护,为自己的可耻行
      径遮遮掩掩,涂脂抹粉。4月14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三人在上海各报联名发
      表“真电”,悍妇长舌,信口雌黄,污蔑共产党是“贪苏俄赤比之金钱,贿买无知
      识无教育之青年工人,捣乱地方”,把革命中被批斗的土豪劣绅说成是“地方公正
      人士”,而将自己疯狂镇压革命的罪恶活动说成是“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极尽
      自己搬弄是非之能事,诸多丑态一一毕露。
                      黑帮老大
          杜月笙是黑帮老大,自然要去养活自己手下的一批兄弟。只卖力气,没有酬劳,
      手下的流氓打手会有意见,而这笔钱蒋介石也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于是,这些混迹
      于上海滩的泼皮阿三们又把眼光描向了极为罪恶的东西——鸦片。
          蒋介石统治时期,对鸦片采取的是“寓禁于征”的罪恶政策。表面上是禁烟,
      却将大批“充公”’而来的鸦片收为己用,出售获利。但是他自己不能去贩卖鸦片。
      于是这个任务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杜月笙的肩上。从此,一个“禁”烟,一个卖烟,
      原先上海街头躲躲闪闪的烟馆老板如今都挂上了公开营业的招牌,一时之间霓虹闪
      闪。歌舞阑珊。乌黑的烟土变成了白花花的银钱,装进了蒋介石和杜月笙的腰包。
          在某种意义上,杜月笙就是蒋介石的开路先锋,有时也会因此成为替罪的箭靶
      子。
          在这个问题上,蒋介石常常处在极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自为爱国主义者,
      珍视民族主义,要做出不屈服的样子;另一方面,出于多方面考虑,他以要有一定
      的灵活性为借口,甚至要对日本人妥协让步。而如果他以一种爱国者的姿态出现。
      却要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话,这一定会遭到国人的唾骂,同时
      也会有损于自己一贯标榜的形象。于是,杜月笙的任务又来了。如果杜月笙与日本
      人的磋商成功,这正是蒋介石希望出现的事情,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集中力量
      对付中国共产党;如果磋商不成,他也可以帛身退避,脱逃国人的责难。
          于是,杜月笙成了蒋介石所谓的“曲线救国”,成为对日本妥协退让甚至投降
      的直接代言人和决策执行者。
          除此之外,杜月笙还帮蒋介石在日本投降之后占领地盘,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
      多方联系各地帮派组织成流氓武装,打击新四军和八路军力量;防止上海和东南沿
      海地区落在人民手中。
          蒋介石就是这样,既有拉拢,又有打击。拉拢与自己政见相同或是可以为自己
      利用的人,打击和自己敌对的人,不断地在斗争中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多行不义
      必自毙,他还是在正义的人民的反对声中落得一个可耻下场。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