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痫 子痫( 妇科)

怀子而病痫,名子痫。子痫发作多在孕晚期或正值产时或产后。孕
妇突然眩晕倒仆、抽搐或昏迷者,称子痫,又称妊娠痫证。子痫是由先
兆子痫发展而来。先兆子痫往往出现子肿、子晕的病证,并见前驱症状,
如头晕、视物不清、上腹不适、胸闷呕恶、面浮肢肿等。检查可有高血
压、蛋白尿、水肿三大症状(或居其二),称“先兆子痫”。中医称妊娠
痫证,实际上包括了先兆子痫及痫。先兆子痫与子痫是一个疾病发展的
不同阶段。
本病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
课题。

诊断要点
1、先兆子痫是在子晕、子肿的基础上出现自觉症状,如头晕头痛、
视物不清、烦躁不安,胸闷不适等。检查可见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
三大症状或居其二。
2、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突然抽搐或昏迷者,即可诊断为子痫,
是最危重的阶段。
3、应与癫痫及厥证相鉴别。

辨证分析
孕妇肝肾或脾肾素虚,因孕重虚,阴血益亏,肝失濡养,则肝阳上
亢,亢极风动;或水不济火,心肝火盛。风助火威,风火相煽,发为子
痫。或聚湿成痰,痰火交炽,蒙蔽清窍,也有火灼成瘀,瘀阻血行,脏
腑失养发为子痫者。此病以脏腑虚损、损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
为标。
子痫重在预防,在子肿、子晕、先兆子痫阶段应积极治疗,防止发
展。一旦发生子痫,危及母体及胎儿性命,必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辨证论治
服虚肝旺型
[证见]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头痛头胀,耳鸣腰酸,口干咽躁,
烦躁不安,手指发麻,尿少便秘。舌红,有裂纹,脉弦滑数。
[治法] 滋阴养血,平肝潜阳。
[方药]
主方:杞菊地黄丸(董西园《医级》)合二至丸(汪昂《医方集解》)
加味
处方:枸杞子15克,杭菊20克,山萸肉15克,牡丹皮15克,淮山药
30克,白芍20克,赤芍15克,生地黄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
石决明30克,钩藤15在。水煎服。

脾虚肝旺型
[证见] 妊娠中晚期,面目肢体浮肿,头晕目眩或头麻头重,胸闷
泛恶,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大便不实。舌淡泮,脉缓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行水,平肝潜阳。
[方药]
主方:白术散(蔡玉美《指迷方》)加味
处方:白术30克,云苓30克,大腹皮20克,陈皮6克,生姜皮15克,
石决明30克,白芍20克,钩藤15克,丹参15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
说明:上述两个证型为先兆子痫阶段。

肝风内动型
[证见] 孕晚期或正值产时或产后1~2日,头晕头痛,视物不清,烦
躁不安,颜面潮红,突发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甚则昏不知人。舌红或
绛,苔薄黄,脉弦滑数。
[治法] 平肝熄风止痉。
[方药]
主方:羚羊钩藤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加减
处方:羚羊角粉3克,钩藤30克(后下15分钟),桑叶15克,杭菊花
15克,川贝母6克,竹茹20克,生地黄20克,白芍20克,茯神20克,甘
草6克,全蝎1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水煎服。
对昏迷不醒者,可鼻饲给药。或救醒后再服。

痰火上扰型
[证见] 妊娠晚期或产时或新产后,头晕头痛,胸闷泛恶,忽然倒
仆,全身帛搐,口噤,昏不知人,气粗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豁痰,开窍止痉。
[方药]
主方: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全《痘疹世医心法》)加减
处方:天然牛黄0.3克(冲服),川黄连9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
郁金15克,礞石15克,天竹黄9克,全蝎9克,石草蒲12克。水煎服。
说明:上述各证型,如出现面色黯滞,舌黯有瘀斑,则为挟瘀之征,
可在原方中选加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赤芍等活血
化瘀之品,以改善微循环。如反复帛搐,昏迷不醒者,需中西医结合抢
救,并注意血液、生化、心、肝、肾功能的检测,防止酸中毒及脏腑功
能衰竭。子痫常于帛搐后自然作产,且产程快,必须尽快做好分娩处理。
若病情稳定,仍未作产,必要时可终止妊娠,产后仍需预防产后子痫的
发生。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抽搐者,针刺曲池、合谷、人中、承山、太冲。昏迷者,针刺人中、
百会、涌泉、风池。
2、预防与调护
本病以预防为主。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子肿、子晕及出现
先兆子痫的各种症候,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子痫。一旦发生子痫,危及母
体及胎儿,应做好有关护理。
-------------------------------------------------------------
本资料由夏无名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更多资料联系联系13555154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