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复发性口疮治疗体会

口疮是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又称口。临床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因口疮常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虚证较多。笔者治疗口疮,多从虚论治,疗效显著。

1 辨证论治

1.1 心脾虚热 伏火上炎 

症见口疮伴时有发热,面色无华,少气懒言,体倦肢软,渴喜温饮,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洪而虚。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少佐清火,以补中益气汤化裁。

1.2 肾阴亏虚 虚炎上 

症见口燥咽干,口舌生疮,腰膝酸软,虚烦不,小便黄,大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治疗。

1.3 气血亏虚 虚火上炎 

症见口疮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伴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失眼,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1.4 血虚肝郁 虚火上炎 

症见口疮伴头昏乏力,面色无华,夜多梦,心烦易怒,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以健脾和营,疏肝解郁,药用逍遥散加味。

1.5 命门火衰 虚阳上浮 

症见口疮少许,痛苦不甚,伴面色淡白,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形寒尿频,舌淡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肾阳,摄纳浮阳,方用金肾气丸。

1.6 阴液大亏心火上

症见口烂肿,伴肌肤干裂,骨蒸潮热,盗汗溃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色降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甚,尺脉数而有力。治以滋阴降火,药用天冬、生地、人参、龟板、麦冬、神、柏子仁、粉、石斛、灯心草等。

1.7 阴虚湿热 火热上攻 

口疮伴头重身困,口咽干燥,渴喜温饮,小便黄,大便秘,苔厚腻,脉缓。治以养阴清热,行气利湿。药用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楷叶、枳壳、茵陈、甘草、黄芩等。

2 典型医案

医案一

钱某,男,6岁。于199796初诊。因反复发作口腔溃疡,面色萎黄,神疲懒言,渴喜热饮,便,体温37.8,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曾静滴青霉素1周无效。证属心脾两虚,虚火内生。药用:柴胡8g、升麻4g、当归6g、陈皮3g、党参8g、白术6g、甘草3g、木通3g、黄芩3g服药3剂,口腔溃疡明显好转,发热退。继服7剂,病愈。

医案二

张某,女,70岁,退休教师。于19965月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口疮溃疡6年,曾多次使用抗生素,维生素及口服中药清热泻火治疗,效不显。刻诊:口腔舌面见多个绿豆大小的溃疡,中间凹陷,上覆白色苔膜,边缘淡红,伴形体消瘦,口咽干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药用熟地24g、枣皮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黄柏10g、知母10g7剂后,口腔溃疡大减,余症明显减轻。再复7剂后治愈。后以成药六味地黄善后两月,随访至今未复发。

医案三

刘某,女,32岁。于1997310初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2年。平素月经量多,2年前人流一次,此后上环避孕。上环后,经期延长,经量更多。曾服当归养血膏及宫血宁。同时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多次服消炎药,维生素及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均无效。刻诊:口腔多处溃疡,声低气怯,面黄无华,头昏肢乏,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夜多梦,脾气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证属血虚肝郁,虚火上炎。药用柴胡、当归、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香附、丹皮。7剂后,口疮大部愈合,精神好转;再服7剂,口疮全部愈合,服逍遥1月善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3 体会

复发性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小儿,育龄妇女及年老体弱者。盖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发育不全或全而未壮;育龄妇女,因月经或生育的关系,每致气血亏虚;老人脏腑机能衰退,气血津液不足,均易致虚火上炎,而生口疮,故治疗以补虚滋阴为主。正所谓“治病求本”,本固则口疮自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复发性口疮病因主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和内分泌紊乱所致。因补虚滋阴药大多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紊乱,故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