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龋病是怎样区分的?

 

龋病一般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急性龋、猖獗性龋(猛性龋) 、慢性龋、静止性龋、继发龋和再发龋。

浅龋:临床无症状。牙釉质表面有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探诊时表面粗糙、变软、无明显缺损或牙釉质和牙骨质内有浅缺损,或窝沟内有着色、变软,探诊时可卡住探针;或暴露的根面牙骨质有表浅而广泛的着色,探诊时粗糙、变软。位于邻面的平滑面浅龋,X线片示牙釉质部位X线透射影像;位于邻面的牙骨质龋,X线片示患部边缘模糊,根管两侧牙本质和牙骨质的宽度不等,有龋侧变窄。

中龋:临床多有对冷、热、甜、酸,特别是对甜、酸化学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检查时可见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磨牙邻面的中龋,X线片示龋洞部位有达牙本质浅层的X线透射影像。

深龋:临床有对冷、热,特别是对冷刺激一过性敏感的症状。检查时可见较深龋洞,腐质去尽后,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X线片示龋洞深度为近髓腔的X线透射影像(颊、舌面龋无参考价值)。

急性龋:有中龋、深龋的特点,及龋损着色浅,质湿软,易被挖匙除去等特点。

猖獗性龋(猛性龋):有急性龋的特点。此外龋损发生在大多数牙齿及牙面,甚至涉及可以自洁的牙面。患者多有全身疾病,如长期慢性病,或并发唾液分泌减少疾病(因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引发的猖獗性龋又称为放射性龋)。

慢性龋:有浅龋、中龋、深龋的特点外,还具有龋损色深、腐质干硬、不易被挖匙除去的特点。

静止性龋:多见于磨牙牙合面或无邻牙的邻面。病损呈棕褐色,无缺损或呈浅碟状,探诊质硬。

继发龋:患牙曾有过牙体修复。洞缘着色或墨浸状,探诊质软或有裂隙。继发龋发生于洞底时,X线片示充填体与洞底间有X线透射影像。又可分为继发龋浅龋、继发龋中龋、继发龋深龋、继发龋牙髓治疗后、继发龋伴牙髓病、继发龋伴根尖周病等。

再发龋:原有的龋齿已完善修复治疗。牙齿与修复体无关的部位发生龋坏。也可与继发龋相同分为再发龋浅龋、再发龋中龋、再发龋牙髓治疗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