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论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
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耍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办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药品虽有德性色味体用之不一,然其要,惟在能妙其用。
若识其妙用,斯于升降出入之法,可以大投,可以轻取,无不如意矣。
-----卢之颐
东垣先生用药法象 天有阴阳 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
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
温热者,天之阳也。
凉、寒者,天之阴也。
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 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
辛、甘、淡者,地之阳也。
酸、甘、咸者,地之阴也。
此乃地之阴阳也。
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
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
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
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
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
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
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轻清成象味薄,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
重浊成形味厚,大黄之类,本乎地者亲下。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
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
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法象”,一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二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法象用药是中医用来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的一种理论模式。
法象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时期。
而以李东垣的《药类法象》和《用药心法》、张元素的《珍珠囊》和《医学启源》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