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男科) 
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短涩,尿道刺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的 
病证。本病可见于西医学某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尿道炎、肾结核、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炎等。 
诊断要点 
1、凡小便频急,淋沥短涩,尿道刺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或 
引腰腹者,可诊断为淋证。不同的淋证类型,兼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①血淋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尿中夹紫暗血块;②石淋者,尿中砂 
石,小便急不能卒出,或尿来中断,或尿出分叉,尿道刺痛甚剧,尿出 
砂石而痛止;③气淋者,少腹满痛或胀坠,小便涩滞,尿后余沥不尽; 
④膏淋者,尿如脂膏或米泔水;⑤劳淋者,久淋,遇劳累、房劳即加重 
或诱发。 
2、尿常规检查:血尿,蛋白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为主, 
重时可满布视野,提示尿路感染,如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辨证分析 
淋证多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湿热外邪由其他脏腑传 
入膀胱所致;或心经火热炽盛,下移小肠,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 
波及膀胱所致;或肝郁化火,热郁气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或脾气亏 
虚,中气下陷;或肾气虚弱,气化失职而出淋证。辨证分虚实寒热。寒 
热证常见脾气亏虚,肾气虚弱型。实热证常见膀胱湿热,小肠实热,肝 
胆郁热等。治法应以补脾温肾,清热祛湿为主。 
辨证论治 
膀胱湿热型 
[证见] 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浑浊而短小,或有砂石, 
或尿血,发热,或兼恶寒,口干口苦,腰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解淋。 
[方药] 
1、主方:八正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萹蓄10克,滑石30克,山栀子10克, 
炙甘草6克,木通9克,大黄9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八正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复方石淋通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3)金沙五淋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车前茯苓消淋汤(漆浩《良方大全》) 
处方:车前子12克,赤茯苓12克,山栀子10克,木通9克,龙胆草10 
克,萹蓄20克,生甘草梢6克,灯芯草6克,淡竹叶9克。水煎两次分2次 
早晚服;或每日2剂,水煎分4次服。 
(2)金沙六一散(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海金沙3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 
每日3次,用灯芯汤调服。 
(3)黄柏清热汤(李振琼验方) 
处方:黄柏15克,金银花15克,金钱草15克,车前子15克,白茅根 
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草15克,生地榆15克,甘草梢6克。水煎两次分 
2次服,每日1~2剂。 
小肠实热型 
[证见] 小便涩痛,尿黄赤,或血尿,心烦,不寐,面赤口疮。舌 
质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 清心凉血,导赤通淋。 
[方药] 
1、主方:导赤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味 
处方:生地黄30克,木通10克,淡竹叶12克,甘草梢6克,车前草20 
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滑石30克,栀子1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 
每日1剂。 
2、中成药导赤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次,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生地茅根汤(黄世炎验方)处方:生地黄30克,白茅根30克, 
大蓟12克,小蓟12克,生蒲黄12克(另布包),木通9克,滑石30克,车 
前子12克,红藤20克,鸭跖草20克,生甘草梢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 
每日1~2剂。 
(2)金钱草清热祛湿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金银花15克,金钱草15克,车前子15克,白茅根15克,蒲公 
英15克,地丁草15克,地榆15克,生黄柏15克,甘草梢6克。水煎两次分 
2次服,每日1~2剂。 
肝气郁滞型 
[证见] 小便涩滞,频急,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弦。 
[治法] 疏肝利气,疏导通淋。 
[方药] 
1、主方:沉香散(尤在泾《金匮翼》)处方:沉香6克(后下), 
石苇15克,滑石30克,当归12克,橘皮6克,白芍18克,冬葵子15克, 
王不留行15克,甘草梢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越菊保和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疏肝乌龙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乌药行气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乌药9克,小茴香10克,金钱草30克,滑石30克,王不留行 
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胆郁热型 
[证见] 小便频急赤热涩痛,小腹痛,腰痛,寒热往来,心烦欲 
呕,不思饮食。舌边红,苔黄厚,脉弦数。 
[治法] 清利肝胆,疏通水道。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处方:龙胆草10 
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9克,当归9克,柴胡9克,生地黄20 
克,黄芩9克,栀子9克,甘草6克,金钱草3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 
每日1剂。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汤,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石淋通片,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复方石淋通片,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龙胆清热利湿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龙胆草12克,黄柏9克,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灯芯草10 
克,栀子9克,珍珠草30克,金钱草30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 
每日1剂。 
(2)栀子清热汤(李振琼验方) 
处方:栀子9克,黄柏9克,夏枯草10克,金钱草30克,木通9克, 
郁金10克,车前草15克,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脾虚湿阻型 
[证见] 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色淡白,倦怠乏力,纳减,大 
便时溏。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印,苔白,脉虚细无力。 
[治法] 补中益气,利水通淋。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 
麻6克,柴胡9克,茯苓25克,玉米须15克,炙甘草6克。水煎两次分2次 
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汤,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黄芪补气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党参20克, 
淮山药20克,扁豆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阳虚湿浊型 
[证见] 小便浑浊如脂,涩痛不甚,日久不愈;眩晕,神疲乏力, 
纳减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白或紫而胖嫩,苔白,脉沉细 
弱。 
[治法] 补肾健脾,温阳通淋。 
[方药] 
1、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处方:党参3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桔梗9克,山药20克,甘 
草6克,白扁豆12克,莲子肉9克,砂仁6克(后下),薏苡仁20克,玉 
米须3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济生肾气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术附子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党参20克,白术9克,川厚朴9克,木香9克,车前子9克, 
茯苓15克,泽泻15克,大腹皮15克,附子6克,肉桂5克(冲服)。水煎 
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黄芪附桂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黄芪30克,附子10克,肉桂6克(冲服),白术10克,白芍 
20克,茯苓20克,猪苓10克,车前子15克,泽泻20克,破故纸15克,生 
姜1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阴虚湿浊型 
[证见] 尿频而短,或浊如米泔,小便涩痛;伴有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咽干口燥,低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补渗,化浊通淋。 
[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丸(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熟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8 
克,牡丹皮9克,泽泻12克,茯苓15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水 
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参麦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茯苓二至汤(谢国材等《家庭对症治疗手册》) 
处方:茯苓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沙参30克,淮山药 
2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黄30克。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其他疗法 
饮食疗法: 
(1)地胆头猪瘦肉汤:地胆头30克,生苡米30克,猪瘦肉150克。 
清水4碗煲汤,煎至1碗,分2次饮汤食猪肉。适用于膀胱湿热型淋证。 
(2)淡竹叶灯芯粥:淡竹叶15克,灯芯花5扎,粳米100克。两药 
水煮,取汁去渣,入粳米100克煮粥;粥将成时,调入生地黄汁30毫升, 
再微沸片刻,效果更佳。适用于小肠实热型淋证。 
(3)金钱草北芪煲猪瘦肉汤:金钱草30克,北黄芪30克,猪瘦肉 
250克。煲汤,调味,饮汤食猪肉。适用于脾虚湿阻型淋证。 
(4)淮山苡米桂心牛肉粥:淮山药30克,薏苡米30克,沙参30克, 
牛肉250克,粳米100克。上药与粳米同煮粥,粥成入桂心末5克,抖匀, 
微沸片刻,服食。适用于阳虚湿浊型淋证。 
(5)莲子芡实猪肾粥:猪肾90克(切碎),莲子30克,芡实30克, 
白米100克。同煮粥食。适用于阴虚湿浊型淋证。 
------------------------------------------------------------- 
本资料由夏无名收集整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更多资料联系
13555154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