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第五)《丹溪治法心要》

暑(第五)

暑气或吐泻、霍乱,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乘气虚加参 。或暑病内伤者,清暑益气汤。发渴者,生地黄、麦门冬、川牛膝、炒黄柏知母、干葛、生甘草

治一切暑玉龙丸∶赤亭、倭硫黄、硝石、滑石、明矾一两,好面六两,末之,无根水丸。

气虚少食,身热自汗倦怠,清暑益气汤;气虚少食,自热自汗,脉细弱或洪大者,补中益气汤中加麦门冬、五味子知母。暑气烦渴脉虚者,竹叶石膏汤;暑病日夜烦躁,饮水无度,至天明便止,浑身作肿,胞囊水滴下,不渴,入夜要扇,冷香饮子治之。

一人年五十余,六月间发热,大汗、恶寒、战栗不自禁,持且烦渴,此暑病也。脉皆虚微,细弱而数。其人好赌,致劳而虚,遂以人参作汤,调人参四苓散,八帖而安。戴云∶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也;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肉分也。当以解毒白虎汤加柴胡;气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脉数不止,热着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可治矣。盛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不可混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不可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一方香薷浓煎汁成膏丸,去暑利小水。暑有阳症,有阴症,只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五苓散等。有挟痰者,有乘虚者,挟痰加半夏,乘虚加参 之类。脉法微弱,按之无力,又脉来隐伏,又脉虚。

上一页:内伤(第四)
当前页:暑(第五)
下一页:注夏(第六)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