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包络 | 《侣山堂类辩》 |
辩包络越人谓心主包络,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后人有以命门为包络者。皆非通论也。少阳三焦之气,生于肾脏,即相火也。相火者,先天所生之元阳也。包络者,包络于心下,多血而主脉,为君主之相。其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在三焦曰循,在包络曰历,皆分循分历于中胃上下之间。)是包络在膈上三焦在膈下,皆属有形之脏腑也。但包络、三焦之气,并出于肾,一游行于上中下,而各有所归之部署;一入于心下包络,而为君主之相。(《灵枢经》云∶肾合三焦膀胱。乃肾气上合于心包,犹膀胱之归于部署。)犹肾与膀胱,太阳与君火,标本之相合也。肾中之元阳,先天之水火也,君火与包络,后天之二火也。包络、三焦,皆以有形无形之间求之,则得矣。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