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食泻(附:饮泻)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八)食泻(附:饮泻)食泻者即胃泻也。由于脾为湿困不能健运,阳明胃腑失其消化,以致食积太仓而成便泻。其脉,气口紧盛或右关沉滑。其症;吞酸嗳臭,恶闻食气,腹满甚而不泻,得泻则腹疼缓解,当用楂曲平胃法治之。又有渴能饮水,水下腹泻,泻而大渴,名为"溢饮滑泻",即《金匮要略》中之饮泻,是由水渍于胃而然。宜用增损胃苓法去厚朴、苍术,加白术、甘草治之。须辨症详明,不可混称。 (歌括) 食泻因脾为湿困,胃失消化食积屯。 右关沉滑气口紧,吞酸恶食胸脘闷, 腹痛不泻泻得快,楂曲平胃迎刃应。 渴饮复泻为饮泻,水积于胃增(损)胃苓, 加入术草去苍朴,食泻饮泻莫混称。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