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疟《时病论歌括新编》

(一)风疟

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金匮要略》谓:"风疟,先伤于寒,后伤于风"。是同长夏先受阴暑,至秋感风而发。然有暑无风惟病暑,有风无暑惟病风,必风暑合邪,始成疟病。但症有攸分,不可不辨也,盖风疟寒少热多,不似暑疟恶寒壮热,或著衣则烦,去衣则凛(1);风疟则头痛,自汗出,不似暑疟肌肤无汗,必待汗出淋漓而热始退。其脉弦而兼浮。治法:初宜辛散太阳法去羌活,加秦艽治之。必候寒热分清,始可进和解之剂。

(歌括)

风疟由夏受暑阴,症与暑疟有攸分。

寒少热多头痛汗,脉弦兼浮无烦凛。

辛散太阳羌易艽,和解当候寒热清。

(注释)

(1)凛:寒甚之意。

上一页:一、概述
当前页:(一)风疟
下一页:(二)暑疟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