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四) | 《中国医籍考》 |
本草(四)〔神农本草〕隋志八卷 佚 〔神农本草〕七录五卷 佚 〔神农本草属物〕七录二卷 佚 〔神农采药经〕七录二卷 佚 〔雷公药对〕卷四(旧唐志作二卷)佚陶弘景曰。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本草经序例) 又曰。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药总诀序) 〔徐氏(之才)雷公药对〕新唐志二卷 佚 北齐书本传略曰。徐之才。字士茂。高平金乡人也。之才幼而俊发。尤为精敏。仕梁为豫章王综镇军右常侍。随综镇彭城。综降魏。之才走至吕梁。为魏所获。既羁旅以医自业。又谐隐滑稽无方。王公贵人争馈之。为贵人居矣。稍迁员外散骑常侍。加中军金紫。天平中。高祖诣晋阳。恒居内馆。所疗十全。皇建中。除兖州刺史。未行。武明皇后不豫。之才奉药立愈。赏赐巨万。有人脚跟肿痛不堪忍。诸医莫识。之才视曰。蛤精也。当乘舡入海。出脚水中得之。疾者曰。是也。之才为割得两蛤子。大如榆荚。或以五色骨为佩刀靶。之才曰。此人瘤也。何从得之。对曰。于古冢见髑髅额骨长数寸。试削视文理。故用之。其通识类此。(太平御览) 掌禹锡曰。药对。北齐尚书令西阳王徐之才撰。以众药名品。君臣佐使。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类而记之。凡二卷。旧本草多引以为据。其言治病用药最详。李时珍曰。雷公药对。陶氏前已有此书。吴氏本草所引雷公是也。盖黄帝时雷公所着。之才增饰之尔。 〔宗氏(令祺)新广药对〕艺文略三卷 佚 〔桐君药录〕隋志三卷 佚 陶弘景曰。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僧圆至日。桐君山在严州。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树为姓。故山得名。 〔子仪本草经〕中经簿一卷 佚 贾公彦曰。刘向云。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蹶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术案摩。又中经簿云。子仪本草经一卷。仪与义一人也。若然。子仪亦周末时人也。(周礼正义。) 〔蔡氏(邕)本草〕七录七卷 佚 后汉书本传略曰。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中观。迁议郎。 〔吴氏(普)本草〕(旧唐志作本草因)七录六卷 佚 后汉书华佗传曰。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根据准佗疗。多所全济。韩保升曰。普。广陵人也。华佗弟子。撰本草一卷。掌禹锡曰。吴氏本草。魏广陵人。吴普撰。吴华佗弟子。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令广内不复存。惟诸子书多见引据。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李时珍曰。吴氏本草。其书分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华佗所说性味甚详。今亦失传。 〔李氏(当之)本草经〕七录一卷 佚 韩保升曰。李当之华佗弟子。修神农本经。而世少行用。 〔药录〕七录六卷 佚 李时珍曰。李氏药录。其书散见吴氏陶氏本草中。颇有发明。 〔随氏(费)本草〕七录九卷 佚 〔秦氏(承祖)本草〕七录六卷 佚 宋书曰。秦承祖性耿介。专好艺术。于方药不问贵贱。皆治疗之。多所全获。当时称之为工手。撰方三十卷。大行于世。(太平御览) 〔雷氏( )炮炙论〕(宋志作炮炙方)艺文略三卷 佚 自序曰。若夫世人使药。岂知自有君臣。既辨君臣。宁分相制。只如 毛沾溺。立销斑肿之毒。象胆挥粘。乃知药有情异。 鱼插树。立便干枯。用狗涂之。却当荣盛。无名止楚截指。而似去甲毛。圣石开盲明目。而如云离日。当归止血破血。头尾效各不同。蕤子熟生。足睡不眠立据。弊萆淡卤。如酒沾交。铁遇神砂。如泥似粉。石经鹤粪。化作尘飞。 见橘花。似髓断弦折。遇鸾血而如初。海竭江枯。投游波而立泛。令铅拒火。须仗修天。如要形坚。岂忘紫背。留砒住鼎。全赖宗心。唯得芥花。立便成庚。KT 遇赤须。水留金鼎。水中生火。非猾髓而莫能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发眉堕落。涂半夏而立生。目辟眼KT 。有五花而自正。脚生肉 。棍系菪根。囊皴漩多。夜煎竹木。体寒腹大。全赖颅 。血泛经过。饮调瓜子。咳逆数数。酒服熟雄。遍体疹风。冷调生侧。肠虚泄痢。须假草零。久渴心烦。宜投竹沥。除 去块。全仗消KT 益食加觞。须煎芦朴。强筋建骨。酒是苁 。驻色延年。精蒸神锦。知疮所在。口点阴胶。产后肌浮。甘皮酒服。口疮舌拆。立愈黄苏。脑痛欲亡。鼻投硝末。心痛欲死。速觅延胡。如斯百种。是药之功。某忝遇明时。误看医理。虽寻圣法。难可穷微。略陈药饵之功能。岂溺仙人之要术。其制药炮熬炙煮。不能记年月哉,欲审原由。须看海集。某不量短见。直录炮熬煮炙。列药制方。分为上中下三卷。有二百件名。具陈于后。苏颂曰。雷 虽隋人。观其书,乃有言唐以后药名者。或者后人增损之欤。(证类本草。引图经滑石注。) 赵希弁曰。雷公炮炙三卷。古宋雷 撰。胡洽重定。述百药性味炮煮熬炙之方。其论多本之干宁晏先生。称内究守国安正公。当是官名。未详。李时珍曰。雷公炮炙论。药凡三百种。为上中下三卷。其性味炮炙煮熬修事之法。多古奥。文亦古质。别是一家。多本于干宁晏先生。其首序论述物理。亦甚幽玄。录载于后。干宁先生名晏封。着制伏草石论六卷。盖丹石家书也。按雷 一称隋人。一称宋人。未详何是。然胡洽名见于刘敬叔异苑。彼加其重定。则当为宋人矣。干宁晏先生制伏草石论六卷。出于新唐志。今以其为道家之书。不着录焉。 〔陈雷炮炙论〕艺文略三卷 佚 〔王氏(季璞)本草经〕七录三卷 佚 〔谈氏(道术)本草经钞〕七录一卷 佚 〔宋大将军参军徐氏(叔向)本草病源合药要钞〕七录五卷 佚 南史张邵传曰。徐秋夫生道度叔向。皆能精其业。 〔四家体疗杂病本草要钞〕七录十卷 佚 〔王氏(未)钞小儿用药本草〕七录二卷 佚 〔甘氏(浚之)痈疽耳眼本草要钞〕七录九卷 佚 〔本草要方〕隋志三卷 佚 〔赵氏(赞)本草经〕七录一卷 佚 〔亡名氏经略〕隋志一卷 佚 〔本草经类用〕隋志三卷 佚 〔本草经轻行〕七录一卷 佚 〔本草经利用〕七录一卷 佚 〔云麾将军徐氏(滔)新集药录〕七录四卷 佚 〔亡名氏药法〕七录四十二卷 佚 〔药律〕七录三卷 佚 〔药性〕七录二卷 佚 〔药对〕七录二卷 佚 〔药目〕七录三卷 佚 〔药忌〕七录一卷 佚 〔徐氏(大山)本草〕隋志二卷 佚 〔陶氏(弘景)药总诀〕(艺文略。作集药诀。别有药总诀一卷。似复载。)艺文略一卷 佚 自序曰。上古神农作为本草。凡着三百六十五种。以配一岁。岁有三百六十五日。日生一草。草治一病。上应天文。中应人道。下法地理。调和五味。制成醪醴。以备四气。为弗服。欲其本立道生者也。当生之时。人心素朴。嗜欲寡少。设有微疾。服之万全。自此之后。世伪情浇。智虑日生。驰十无厌。忧患不息。故邪气数侵。病转深痼。虽服良药不愈。其后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既世改情移。生病日深。或未有此病。而遂设彼药。或一药以治众疾。或百药共愈一病。欲以排邪还正。为之原防故也。而三家所列。疾病互有盈缩。或物异而名同。或物同而名异。或冷热乖违。甘苦背越。采取殊法。出处异所。若此之流。殆难按据。寻其大归。神农之时。未有文本。至于黄帝。书记乃兴。于是神农本草。别为四经。三家之说。递有损益。岂非随时适变。殊途同归者乎。但本草之书。历代久远。既靡师受。又无注训。传写之人。遗误相继。字义残阙。莫之是正。方用有验。布舒合和。(陶贞白文集。○案此非全文。合和以下。尚有数十句。) 掌禹锡曰。药总诀。梁陶隐居撰。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像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本并相类。 〔亡名氏药像口诀〕二卷 佚 〔蔡氏(英)本草经〕隋志四卷 佚 〔亡名氏药目要用〕隋志二卷 佚 〔姚氏(景)本草音义〕(艺文略作姚最)隋志三卷 佚 〔亡名氏本草集录〕隋志二卷 佚 〔本草钞〕隋志四卷 佚 〔本草杂要诀〕隋志一卷 佚 〔根据本草录药性〕隋志三卷录一卷 佚 〔原氏(平仲)灵秀本草图〕隋志一卷(旧唐志作六卷)佚〔亡名氏入林采药法〕隋志二卷 佚 〔太常采药时月〕隋志一卷 佚 〔四时采药及合目录〕隋志四卷 佚 〔诸药要性〕隋志二卷 佚 〔种植药法〕隋志一卷 佚 〔李氏(密)药录〕隋志二卷 佚 北史李裔传曰。密字希邕。少有节操。母患积年。名医疗之不愈。乃精习经方。洞闲针药。母疾得除。由是以医术知名。属尔朱兆弑逆。与勃海高昂。为报复计。后从神武。封容城县侯。位襄州刺史。 〔甄氏(阙名)本草〕隋志三卷 佚 〔甄氏(立言)本草音义〕(新唐志注曰。立言一作权。)隋志七卷 佚 旧唐书甄权传曰。权弟立言。武德中。累迁太常丞。御史大夫。杜淹患风毒发肿。太宗令立言视之。既而奏曰。从今十一日午时必死。果如其言。时有尼明律。年六十余。患心腹鼓胀身体羸瘦。已经二年。立言诊脉曰。其腹内有虫。当是误食发为之耳。因令服雄黄。须臾吐出一蛇。如人手小指。唯无眼。烧之犹有发气。其疾乃愈。立言寻卒。撰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 〔本草药性〕旧唐志三卷 佚 〔亡名氏药性论〕宋志四卷 佚 掌禹锡曰。不着撰人名氏。集众药品类。分其性味君臣主病之效。凡四卷。一本题曰陶隐居撰。然所记药性功状。与本草有相戾者。疑非隐居所为。李时珍曰。药性论。即药性本草。乃唐甄权所着也。权扶沟人。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太宗时。年百二十岁。帝幸其第。访以药性。因上此书。授朝散大夫。其言论主治亦详。按隋志所载甄氏本草。与立言本草药性。疑是同书。若药性论。亦岂一书欤。唯卷帙不同。至李时珍说。恐难信据。 〔沙门行矩诸药异名〕(新唐志。作僧行智。)隋志八卷。注曰。本十卷今阙 佚 〔王氏(方庆)新本草〕新唐志四十一卷 佚 旧唐书本传曰。王方庆。太原人也。雅有材度。博学多闻。笃好经方。精于药性。则天令监领尚药奉御张文仲侍医李虔纵光禄韦慈藏等。撰诸药方。方庆撰随身左右百发百中备急方十卷。大行于世。 〔药性要诀〕新唐志五卷 佚 〔郑氏(虔)胡本草〕新唐志七卷 佚 新唐书本传曰。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常世事。着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撰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广博文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之久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初虔追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粹。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书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书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析解于圆。遂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后数年卒。 〔萧氏(炳)四声本草〕宋志四卷 佚 掌禹锡曰。四声本草。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取本草药名每上一字。以四声相从。以便讨检。凡五卷。前进士王收撰序。 〔江氏(承宗)删繁药咏〕新唐志三卷注曰凤翔节度要籍 佚 〔杨氏(损之)删繁本草〕艺文略五卷 佚 掌禹锡曰。删繁本草。唐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杨损之撰。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看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为五卷。不着年代。疑开元后人。 〔杜氏(善方)本草性类〕艺文略一卷 佚 掌禹锡曰。本草性事类。京兆医工杜善方撰。不详何代人。以本草药名。随类解释。删去重复。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共一卷。 〔亡名氏南海药谱〕艺文略七卷(宋志作一卷)佚掌禹锡曰。南海药谱。不着撰人名氏。杂记南方药。所产郡县及疗疾之验无伦次。似唐末人所作。凡二卷。 〔李氏( )海药本草〕艺文略六卷 佚 李时珍曰。海药本草。即南海药谱也。凡六卷。唐人李 所着。 盖肃代时人。收采海药。亦颇详明。按南海药谱。与海药本草。其目各见于崇文总目。不知李时珍何据为一。其言殆难信焉。 〔张氏(文懿)本草括要诗〕宋志三卷 佚 玉海曰。后蜀张文懿撰本草括要诗三卷。 〔日华子诸家本草〕二十卷 佚 掌禹锡曰。日华子诸家本草。国初开宝中四明人。撰不着姓氏。但云日华子大明。序集诸家本草近世所用药。各以寒温性味。华实虫兽为类。其言近用。功状甚悉。凡二十卷。李时珍曰。按十家姓。大姓出东莱。日华子盖姓大名明也。或云其姓田。未审然否。 〔亡名氏本草韵略〕艺文略五卷 佚 〔药林〕艺文略一卷 佚 〔梁氏(嘉庆)本草要诀〕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采药论〕艺文略一卷 佚 〔制药论法〕宋志一卷 佚 〔裴氏(宗元)药诠总辨〕宋志三卷 佚 〔许氏(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石炮制总论〕一卷 存 〔胡氏(仕可)本草歌括〕国史经籍志八卷(医藏目录作二卷)未见 自序曰。本草。即儒家之史书是也。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才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照本草之名书。自神农本经。以至名医别录。唐本蜀本。新定重定。先附今附之数。不下一千七百余条。其论性体之温凉。功用之缓急。自有六十 其于国小。未易涉猎。仆 承敕命。掌教瑞阳。思欲便于国小。择其见于用者自博而为根据。按本文叶韵成类。庶几读者易记。亦可知其大略。用锓诸梓。与同志共之。时元贞改元九月朔旦。宜丰可丹胡仕可序。 〔何氏(士信)补注本草歌括〕八卷 存 〔熊氏(宗立)增补本草歌括〕八卷 存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