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 | 《临床生物化学》 |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论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有害微量元素接触、吸收、贮积过多或干扰了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作用,都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及生物化学过程的紊乱而发生疾病。反之,在各种疾病情况下,会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运输、利用、储存和排泄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可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例如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病有关;低硒与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有关;缺锌与伊朗乡村病和肠原性肢端皮炎有关。接触或吸收过量的有害微量元素还可引起种种职业病,即使是必需微量元素,像铁、铜、钴、锰等进入机体过多也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接触六价铬可引起特征鹰眼状铬溃疡及鼻中隔穿孔;砷过多引起砷性皮肤癌及中毒;还有锰中毒、铁中毒、锌中毒等。 微量元素的检测还可用作某些疾病的诊断指标,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症还可用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微量元素的缺乏症与过多症 ⒈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导致缺乏症的出现,现将重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列于表6-15 表6-15 微量元素的功能与缺乏症
⒉微量元素的过多症 例如铁过剩的血色沉着病(hemochromatosis)时,铁吸收过多,在心、胰腺、睾丸、肝内沉积,导致纤维化,造成心肌损害、糖尿病、性腺功能不全及肝硬化。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Wilson病时由于转运铜的铜蓝蛋白生成减少,使过剩的铜在脑的基底核和肝中沉积,出现神经症状及肝硬化。锌过多可引起发热;锰过多可导致中枢神经障碍、运动失调;钴过多可造成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听觉障碍等;锡过多可造成呕吐、腹泻、腹痛及肝脏损伤;汞中毒时发生“水俣病”;镉中毒造成疼痛、肾损伤及骨折的“疼痛病”。 (二)微量元素测定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原子吸收光度法的应用,使得医院检验部门逐步开展体液、毛发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工作,微量元素的检测在疾病的诊断中的价值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铁、铜、锌、硒等的资料已日渐增多。现将几种重要微量元素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及这些微量元素测定值增高或降低的临床意义列于表6-16。 表6-16 微量元素检测在诊断上的应用(血清)
续表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