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肝癌的生化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五、肝癌的生化诊断

原发性肝的诊断标志见表10-20。

表10-20 原发性肝的诊断标志

诊断标志来源和性质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AFP)胎肝、卵黄囊、肝细胞,为胎儿性蛋白肝细胞、卵黄囊肿、肝硬化、慢肝时增高
AFP异质体因AFP糖链不同,对凝集素亲和力不同,而形成异质体,原发性肝AFP异质体上有较多岩藻糖与扁豆素(LCA)有较大亲和力诊断原发性肝及鉴别原发性肝与胚胎性肿,还可检测小肝及AFP阴性的肝细胞
异常凝血酶原(DCP、γ-脱羧凝血酶原前体)肝脏合成的凝血酶原前体,因肝时丧失羧化酶基因表达而使上述前体不能羧化而形成异常凝血酶原诊断原发性肝、转移性肝,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检出率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γ-GT)在γ-GT中有三种同工酶(γ-GTⅠ,Ⅱ,Ⅲ)与肿有关,Ⅰ即γ-GTⅡ,肝时该酶基因脱抑制,导致富含唾液酸的γ-GT产生,电泳时即γ-GTⅡ增加诊断肝
岩藻糖苷酶(AFU)AFU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类,参与含岩藻糖苷的糖蛋白、糖脂的降解、代谢,肿组织中岩藻糖转换率增加,AFU活性增高原发性肝诊断标志,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检出率

续表

诊断标志来源和性质临床意义
α-抗胰蛋白酶(AAT)及其异质体AAT存在于肝细胞中,其异质体中LCA亲合性AAT在肝时比例明显升高AAT-LCA结合型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诊断
5-核苷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5-NPD-Ⅴ)5-NPD-Ⅴ在肝时出现,为肝特异区带可能有助于肝诊断

应当指出:上述肝诊断标志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敏感性,但有的还难以鉴别原发性肝与转移性肝。因此,进行几种肝诊断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互补而提高原发性肝诊断的阳性率,减少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上一页:四、肝纤维化的生化诊断
当前页:五、肝癌的生化诊断
下一页:第十一章 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生物化学诊断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