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成年人营养素的需要 | 《临床营养学》 |
8.1 成年人营养素的需要在人群中,不同的性别、年龄、体型、活动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会使其对营养素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一性别、年龄和状态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存在着若干差异,因为机体之间不仅可以存在着代谢过程的差异,同时机体对外界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等。 在各个年龄组织中,到了成人阶段(一般是指从20~40岁),此时机体比其他年龄组相对讲来要稳定得多。各国的学者往往根据自己的国情,首先制订本国人成人的营养素供应量,作为一个供给的参数,从而进一步制定其他年龄组及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供给参数。在此,必须明确以下的两个相互有关的概念: (1)需要量(Requirements):是指维持身体正常生理与生化平衡所必需的最低量,故有些人称基本需要量或最低需要量。这个量大多是从少量人体或人体代谢物质的测试而得到的。估计如果摄入低于这个量,将不能保持健康。 (2)供应量(Allowance0这个量是以需要量作为基础,考虑到人体的个体差异,并照顾到群体中大多数,考虑为达到营养素的平衡,使需要要得到充分的满足;考虑在特定时期中,人们的需要与实际的可能等而制定的各项营养素供给指标。这种供应量的制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即指导食物的生产、集体居民的计划膳食与营养、膳食治疗。供应量制定后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实践的检验和营养科学的发展而作适当的调整。一般供应量高于需要量,当人们的摄入量低于供应量时不一定就是不足,但可以说不够安全。 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于1981年修订营养供给量表(表8-1),表中对成年人提出了基本的指标。1988年又重修订。 表8-1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1μg视黄醇当量=1μg视黄醇或6μgβ-胡萝卜素,1IU维生素A=0.3μg视黄醇。 (1)能量 成人的能量代谢与基础代谢(年龄、气候、体型、性别)、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以及劳动强度与劳动量大小有关。但人们每天内能量消耗的大小主要受劳动量的影响。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男性将劳动分为五个等级,供给自1000~1680kJ;女性分为四级,供给自9240~13440kJ。前者以身高170cm、体征60kg为标准,而后者以身高160cm,体重53kg为标准。并均允许这些数值有±的变动。其年龄亦在20~40岁范围内。此外,FAO/WHO专家委员会建议大于这个年龄范围的可以酌情减去一定的比例,其中包括年龄在40~49岁范围内者,可按成人的能量供给值减5%,依同理,50~59岁范围内减10%,60~69岁减20%,而70岁以上可减30%。 在异常条件下,例如在疾病时,能量消耗会有明显的改变,例如在发热的状态下,如体温高到39℃ ,基础代谢率可增高28%,这些将在本书有关章节中提到。 (2)蛋白质 蛋白质在机体代谢中受能量供给及机体生理状态影响,同时也受食物中蛋白质的质量的影响。能为机体充分消化、吸收与利用的蛋白质,往往为优良的蛋白质,它可以比其它蛋白质以较少的量取得机体的氮平衡。根据我国目前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混合膳食中取得蛋白质这一情况和人体上进行的观察,成人按每公斤体重1.2g的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4%,其中成年人约为10~12%。 (3)碳水化物和脂肪表8-1中未列这两方面的内容,但除蛋白质以外,热能的供给由碳水化物与脂肪提供,脂肪在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各种饮食习惯不一,为保证必需脂肪酸的供给,估计亚油酸所提供的能量要在总能量的1~2%时才可满足人体的需要,此值在我国的膳食中是可以得到的,但脂肪占热量的比例不宜过多,以30%以下为好。在一般情况下,碳水化物约在60~75%为宜,纤维素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物,无生理功能但有利于大便畅通,但过多则会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 (4)维生素 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随热量的供应量改变而定,按每4200kJ计,前二者为0.5mg,后者为5mg。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可在体内转变为尼克酸,估计每60mg色氨酸相当于1mg尼克酸,这类水溶性维生素在加工中的影响应加考虑。 维生素A在表中同时列出视黄醇当量,我国目前维生素A来源主要是胡萝卜素,其供应量为4mg·d-1,估计胡萝卜的吸收率为1/3,吸收后的一部分的转化率仅1/2,故1μg胡萝卜素相当于0.556IU的维生素A。为了避免上述二者的相混,修订时改为视黄醇当量,1μg视黄醇当量为1μg视黄醇或6μgβ-胡萝卜素,而1IU的维生素A相当于0.3μg视黄醇。成人供应量为1000μg视黄醇当量,亦即3300IU维生素A或6mg胡萝卜素。 表中维生素D则是按照钙化醇(维生素D2)计,1μg钙化醇相当于40IU维生素D。 其他维生素,矿物质等,表中已列出成人的需要量,铁的供应量女性较男性为高,主要是根据成年妇女在月经周期的损失。 表中主要列出当前有可能和需要提及的营养素,不能理解为其它未提及的营养素不重要。同时,学会还对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提出一个参考的数量或范围(表8-2及8-3)。 供应量是计划和衡量群 体膳食质量的依据,在对群体进行膳食调查时,其结果如低于供应量,不一定表示人体的营养状况不好,应具体分析。供应量应用于个体时,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并应避免调查中的抽样误差。 表8-2 氨酸需要量的估计值(每日每公斤体重)
表8-3 每日膳食中微量元素和电解质的安全和适宜的摄入量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