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周免疫器官《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一)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为近乎圆形的网状结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略凹陷处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被膜向外延伸有许多输入淋巴管;向内伸入实质形成许多小梁,将淋巴结分成许多小叶。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中央部分为髓质(图4-3)。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图4-3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出现生发中心;此区内富含B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ledendritic,FDCs),所以又称非胸腺依赖区。皮质深层和滤泡间隙为副皮质区,因富含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此区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门户,有大量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布在滤泡周围,是传递免疫信息的场所。髓质区的B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集结成索状,称髓索;在髓索这间为髓窦;此区是滤过淋巴液的场所。

2.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和净化作用:淋巴结是淋巴液的有效滤器,通过淋巴窦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体液抗体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杀伤病原微生物,清除异物,从而起到净化淋巴液,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2)免疫应答场所:淋巴结中富含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利于捕捉抗原、传递抗原信息和细胞活化增殖。FDCs表面有丰富的Fc受体,具有很强的捕获抗原体复合物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将抗原长期保留在滤泡内,这对形成和维持B记忆细胞、诱导再次免疫应答很有意义。B细胞受刺激活化后,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浆细胞形成生发中心;T细胞也可在淋巴结内分化增殖为致敏淋巴细胞。不管发生哪类免疫应答,都会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3)淋巴细胞再循环基地: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数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细胞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众多的淋巴结是再循环细胞的重要补充来源。

(二)脾

1.脾的组织结构脾是体内形体最大的淋巴器官,结构类似淋巴结。脾的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比较柔脆,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是淋巴细胞聚集之处,沿中央小动脉呈鞘状分布,富含T细胞,相当于淋巴结的副质区。白髓中还有淋巴小结,是B细胞居留之处,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现生发中心。脾中T细胞约占总淋巴细胞数35%~50%,B细胞约占50%~65%。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可分为脾索和血窦。脾索为网状结缔组织形成的条索状分支结构;血窦为迂曲的血管,其分支吻合成网。红髓与白髓之间的区域称为边缘区,中央小动脉分支由此进入,是再循环淋巴细胞入脾之处。与淋巴结不同,脾没有输入淋巴管,只有一条平时关闭的输出淋巴管与中央动脉并行,发生免疫应答时淋巴细胞由此进入再循环池。

2.脾的功能脾在胚胎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池的最大储库和强有力的过滤器;①与淋巴结相似,脾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此外,脾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产生抗体,脾富含B细胞和浆细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体产生器官,尤其是产生IgM和IgG,其数量对调节血清抗体水平起很大作用。所以当自身抗体产生过多导致严重疾病时,曾用切除脾的办法进行缓冲治疗;但脾切除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显著降低。②分泌体液因子,脾可以合成补体(C5和C8等)和备解素等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还能产生一种白细胞激肽,促进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在各种腔道粘膜下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聚集,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呼吸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ALT)。GALT包括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和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BALT包括咽部的扁桃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构成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处的防御机构,称为Waldeyer环。除了消化道和呼吸道外,乳腺、泪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也存在弥散的MALT。

与淋巴结和脾不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没有包膜,不构成独立的器官,通过广泛的直接表面接触和体液因子与外界联系;MALT中的B细胞多为IgA产生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直接将SigA分泌到附近粘膜,发挥局部免疫作用;粘膜靠一种特殊的机制吸引循环中的淋巴细胞,MALT中的淋巴细胞也可输入到淋巴细胞再循环池,某一局部的免疫应答效果可以普及到全身的粘膜(详见第七章)。

上一页:一、中枢免疫器官
当前页:二、外周免疫器官
下一页: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