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免疫与健康》

十九、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

慢性肝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大多低下,致使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若能恢复免疫功能,病毒能被清除,使肝脏功能得以恢复。现已试用的药物有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猪苓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胞内多糖及白细胞介素-2等。

干扰素有α、β和γ三种,以α-干扰素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是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但不能进入宿主细胞直接杀灭病毒,而可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蛋白,即抗病毒蛋白,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干扰素还能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脱壳、翻译和病毒装配。干扰素还能增强致敏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B细胞有毒性作用,而表现对免疫反应的抑制。干扰素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消除感染的病毒和防止病毒进入肝细胞。慢性活动性肝炎使用干扰素剂量应偏大,300万-600万单位,隔天一次,疗程应偏长,6-12个月。

免疫核糖核酸;是从HBsAg免疫的动物脾及淋巴结取得,具有免疫生物活性,可传递特异性免疫,有使HBeAg阴转及产生e抗体的作用。用法为隔天一次,皮下注射,每次2ml,3个月1疗程。未见不良反应。

胸腺肽;在体外能促进T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强抗体形成,我国是从牛或猪胸腺中提取的血清胸腺因子。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有免疫增强作用,恢复Ts细胞功能、肝功能改善,有的病人HBsAg被清除。治疗剂量为每天5-10mg,疗程3-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见到严重副作用。

多糖类中药:如猪苓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胞内多糖、虫草菌丝等均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有减轻肝损伤、促进肝脏再生及促进机体提前产生抗——HBs抗体和增加抗体的量。

转移因子:是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由T细胞产生,并能转移或增强对特异抗原的细胞免疫,用患急性乙肝(恢复期)病人淋巴细胞制备的转移因子,可传递对HBsAg的免疫反应,已经体外试验得到证明。它可使血清转胺酶活力及HBsAg滴度发生暂时性变化。转移因子进入人体不是本身直接作用,而作用于白细胞,增强白细胞的免疫机能再发挥作用。

白细胞介素-2(IL-2):IL-2是Th细胞在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等多种作用。现已能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IL-2。已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IL-2生成能力和对IL-2反应明显降低。IL-2促进T细胞增殖,促进NK细胞、CTL和LAK细胞的分化。还可诱导一系列淋巴因子的产生,如干扰素γ、B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分化因子和肿坏死因子等。因此,IL-2活性降低可导致上述免疫功能低下,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清除受感染并有病毒增殖的肝细胞,从而造成患者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经用IL-2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加,HBV增殖受到抑制,甚至转氨酶水平可降至正常范围。

上一页:十八、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疗原则
当前页:十九、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疗
下一页:二十、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