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压 | 《物理诊断学》 |
四、血压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临床上所谓的血压系指动脉血压而言,代表周身循环(体循环)的血压,心室收缩时动脉内压力最高,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压力逐渐下降到最低,称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差。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外周血管阻力、大动脉壁的弹性、心搏出量及心肌收缩力。 (一)测量方法 目前临床上测量血压均采用间接的方法,即用血压计来测量,常用的血压计有汞柱式及弹簧式两种(图4-1-8、4-1-9),前者较准确,后者较方便,而电子血压计则可直接显示血压数字,使用方便。常用血压计由三部分组成、橡皮袖带(成人型宽12-14厘米),橡皮气球及压力表,压力表以毫米汞柱为单位。测量血压时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上肢血压多取肱动脉检查,肱动脉与血压计均应与右心房同高,测量前先将袖带内空气完全放出,将袖带缠于上臂、下缘距肘窝约2-3cm,然后将手指置放在肱动脉处,橡皮气球打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时,再将压力提高4kPa或30毫米汞柱然后将听诊器胸件轻轻放在手指触及的肱动脉处,此时徐徐放气使压力下降,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时,压力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声音逐渐增强音调变高,然后突然减弱变为低沉,常随着很快消失。一般读取动脉搏动音突然变为低沉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图4-1-10)。也可采用触诊法测量;袖带注气时,将手指触桡动脉搏动至搏动消失时,再继续打气将压力提高2.7~4kPa或20-30毫米汞柱。徐徐放气至脉搏重新出现时,压力表上读数即为收缩压,触诊法不能测出舒张压为其缺点。测量血压时,一般为右上肢为准。连续测2-3次,取其最低值,临床上均采用听诊法测量,血压记录用收缩压/舒张压表示,单位为毫米汞柱、新的法定单位改用千帕(kpa),1毫米汞柱相当于0.1333千帕(kpa)(图4-1-1)。在某些疾病如主动脉缩窄时,上下肢血压右有明显差异,此时尚须加测下肢血压,方法同前,嘱受检者取俯卧位、橡皮袖带缠于大腿部、下缘距月国窝上3厘米。用听诊法测月国动脉压力,为下肢血压。 图4-1-8 用汞式血压计测量上肢血压 图4-1-9 弹簧式血压计 图4-1-10收缩压及舒张压示意图 (二)血压的速范围及其变异 1.正常血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kPa-18.7kPa或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0-12kPa脉压差为4.0-5.3kPa。40岁以后收缩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7-8.0kPa,舒张压4.0-5.3kPa。1岁以上小孩可用下列公式计算:收缩压=80+(年龄乘以2)毫米汞柱,舒张压相当于收缩压的2/3。正常情况下,两上肢血压相差可达1.3-2.7kPa,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7-5.3kPa,坐位收缩压较卧位低1.3kPa舒张压反高0.8kPa(或6毫米汞柱)。 表4-1-1mmHg-kpa 换算法
正常人的血压常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尤以收缩压明显,早晨血压较低,晚上、劳动及饱餐后较高,高热环境中血压可下降,而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则上升。此外,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吸烟、疼痛等均可使血压上升。 2.病态性血压升高成人收缩压在21.3kPa或以上,舒张压在12.7kPa或以上者称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值与高血压值之间者,称为临界性高血压。因舒张压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故舒张压升高在临床上有更重要意义。 3.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者可见于: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及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或稍减低者,可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4.病态性血压降低 一般收缩压低于10.7kPa,舒张压低于8.0kPA时称为低血压。但有些青年妇性生理血压就在10.7/8.0kPa左右,因此需结合患者以往的血压基础来判断。低血压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心肌硬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脉压差的改变 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主动脉硬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脉压差减小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等。 此外,上下肢血压相差显著者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此时往往上肢血压升高而下肢血压降低或测不出;两上肢血压明显不等者,可见于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三)注意事项 1.测量血压前一般应使受检者安静休息5-10分钟后再进行检查,测量时应脱去过紧的衣袖,以免阻碍血流,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前,血压计的汞柱平面应放至0点,血压计的汞柱应直立不可偏斜。 3.气袖带不能过窄,不宜缠得过紧或过松,听诊器不应放在气袖下进行听诊。 4.每次测血压至少进行两次,以便校对,重复测量时,应将压力计的汞柱平面(或指针)回到0点,并使患者手臂舒适片刻后再测量。
|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