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部药队
其症为惊悸、不得卧、健忘、虚痛、怔仲、遗精
心 部 手少阴属脏
心体属火,位南方,色现赤,胸下岐骨陷处,其部位也。
凡额上,手、足心,皆其所辖。
得血以养之,方能运慧思,用才智。
心无表症,皆属于里。
心之虚,血不足也。
脉左寸必弱,其症为惊悸、为不得卧、为健忘、为虚痛、为怔仲、为遗精。
惊悸者,惕惕然恐,神失守也,七福饮、秘旨安神丸主之;不得卧者,思虑太过,神不藏也,归脾汤、安神定志丸主之;健忘者,心肾不交,神明不充也,归脾汤、十补丸主之;虚痛者,似嘈似饥,似手摭心,喜得手按,洋参麦冬汤主之;怔忡者,气自下逆,心悸不安,归脾汤主之;遗精者,或有梦,或无梦,心肾不固也,清心丸、十补丸主之。
心之实,邪入之也。
心不受邪,其受者,胞络耳。
脉左寸必弦而大,其症为气滞、为血痛、为停饮、为痰迷、为暑闭、为虫啮。
气滞者,或食胀、或怒冲烦闷而痛,沉香降气散主之;血痛者,血凝于中,痛有定处,转侧若刀针刺,手拈散主之;停饮者,干呕吐涎,痛作水声川,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如有饮囊,则加苍术,名倒仓法;痰迷者,顽痰壅闭,不省人事,清膈煎灌之;暑闭者,汗喘昏闷,先以消暑丸灌之,再用香薷饮加益元散;虫啮者,饥时作痛.面白唇红,化虫丸主之。
心之寒,脉左寸必迟,其症为暴痛。
暴痛者,肢冷气冷,绵绵不休,姜附汤加肉桂主之。
心之热,火迫之也,脉左寸必数,舌尖赤,其症为目痛、为重舌木舌、为烦躁、为不得卧、为癫狂、为谵语、为赤浊、为尿血。
目痛者,赤肿羞明,导赤散加连翘、菊花、蝉蜕主之;重舌、木舌者,泻心丸主之;烦躁者,泻心丸加竹卷心主之;不得卧者,暑热乘心也,导赤散加益元散主之;癫狂者,弃衣骂詈,生铁落饮主之;谵语者,邪热攻心也,泻心丸主之;赤浊者,萆薢分清饮加灯心、丹参主之;尿血者,阿胶散主之。
心部药队
【补心猛将】 北五味。
【补心次将】 枣仁、柏子仁、远志、丹参、龙眼、麦冬、当归、白芍、茯神。
【泻心猛将】 石菖蒲、黄连、木通、朱砂、犀角。
【泻心次将】山栀仁、连翘心、通草、车前子、竹卷心、灯心、莲子心。
心部列方
【七福饮】 治心血虚而惊悸者。
人参 熟地各三钱 当归 枣仁各二钱 白术炒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远志五分
【秘旨安神丸】 治惊悸神魂失守者。
人参 枣仁 茯神 制半夏各二钱 当归 炒白芍 橘红各一钱五分 五味子十粒 炙草五分 生姜三片
【归脾汤】 养血安神。
人参 白术 当归 白芍 枣仁各一钱五分 黄芪半钱 远志七分 炙草五分 元眼肉五枚
【安神定志丸】 治心惕不卧。
茯苓 茯神 人参 远志各一两 石菖蒲 龙齿各五钱
蜜为丸,以辰砂为衣。
每服二钱。
【十补丸】 治血气大亏之症。
黄芪 白术 萸肉 杜仲 续断 枣仁各一两 大熟地三两 人参 当归 白芍 远志各一两 茯苓 山药各一两五钱 北五味龙骨 牡蛎各七钱五分
【洋参麦冬汤】治心经虚热而痛者。
洋参 麦冬 当归各二钱 生地三钱 白芍 丹参 钗石斛各一钱五分 犀角 甘草各五分
【清心丸】 清心火止梦泄。
生地四两 丹参二两 黄柏五钱 牡蛎 山药 炒枣仁 茯苓 茯神 麦冬各一两五钱 北五味 车前子 远志各一两
用金樱膏为丸。
每服三钱。
【沉香降气散】 治气滞心痛。
沉香三钱 砂仁二钱 炙草五钱 盐水炒香附五两 酒炒元胡索一两 煨净川楝子一两 共为末。
每服二钱,淡姜汤下。
【清隔煎】 治痰壅心膈。
制胆星一钱 白芥子二钱 海石三钱 陈皮 木通 川贝各二钱
【化虫丸】 治虫积心腹诸痛。
芜荑 白雷丸各五钱 槟榔二钱五分 雄黄一钱五分 木香 白术 陈皮各三钱 炒神曲四钱 以百部二两,熬膏糊丸。
每服一钱五分,米饮下。
【姜附汤】 治寒厥心痛。
又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宜用本方大剂饮之,或救十中之一二。
痛而喜按者更加人参。
干姜 熟附子各三钱
水煎服。
【导赤散】 治热闭小便不通。
麦冬三钱 木通一钱 生地三钱 甘草四分 竹叶十片 车前 赤茯苓各一钱五分。
【泻心丸】 治心火。
川黄连五钱
为末。
灯草汤下。
【生铁落饮】 治心热癫痫。
天冬 麦冬 川贝各三钱 胆星 橘红各一钱 远志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一钱 元参 钩藤 丹参各一钱五分 辰砂三分
用生铁落煎熬三柱线香,取此水煎服。
【萆薢分清饮】 治心移热膀胱而为赤浊者,并治诸淋。
川萆薢二钱 炒黄柏 石菖蒲各五分 茯苓 白术各一钱 莲子心七分 丹参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阿胶散】 治尿血。
阿胶一钱 丹参 生地各二钱 黑山栀 血余 丹皮 麦冬 当归各八分
手拈散以下俱见首卷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消暑丸、香薷饮、益元散。
肝部药队
其症为胁痛、为头眩、目干、眉棱骨眼框痛、心悸、口渴、烦躁发热
肝 部 足厥阴属脏
肝与胆相附,东方木也,其性刚,赖血以养。
自两胁以下及小腹阴囊之地,皆其部位,最易动气作痛,其风又能上至巅顶而痛于头。
色属青,常现于左颧目毗,于妇人为尤甚。
肝无表症,皆属于里。
肝之虚,肾水不能涵木而血少也。
脉左关必弱,或空大。
其症为胁痛、为头眩、为目干、为眉棱骨眼框痛、为心悸、为口渴、为烦躁发热。
胁痛者,血不营筋也,四物汤主之;头眩者,血虚风动也,逍遥散主之;目干者,水不养木也,六味地黄丸主之;眉棱骨眼框痛者,肝血虚,见光则痛,逍遥散主之;心悸者,血少而虚火煽也,七福饮主之;口渴者,血虚液燥也,甘露饮主之;烦躁发热者,虚火亢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肝之实,气与内风充之也。
脉左关必弦而洪。
其症为左胁痛、为头痛、为腹痛、小腹痛、为积聚、为疝气、为咳嗽、为泄泻、为呕吐、为呃逆。
左胁痛,肝气不和也,柴胡疏肝散、瓜蒌散并主之;头痛者,风热也,清空膏主之,或柴胡疏肝散;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药甘草汤主之;小腹痛者,癥瘕之气聚也,奔豚丸主之,有热者去附桂;积聚者,肝积在左胁下,名曰肥气,和中丸加柴胡、鳖甲、青皮、莪术主之;疝气者,气结聚于下也,橘核丸主之,寒则加吴茱萸、肉桂;咳嗽者,木火刑金也,止嗽散加柴胡、枳壳、赤芍主之;泄泻者,木旺克土也,四君子汤加柴胡、木香主之;呕吐者,木火凌胃也,二陈汤加炒黄连主之;呃逆者,气郁火冲也,橘皮竹茹汤主之。
肝寒之症,脉左关必沉迟,其症为小腹痛、为疝瘕、为囊缩、为寒热往来。
小腹痛者,寒结下焦也,暖肝煎、奔豚丸主之;疝瘕者,寒气结聚也,橘核丸加吴茱萸、肉桂主之;囊缩者,寒主敛,故缩也,奔豚丸、四逆汤主之;寒热往来者,欲化疟也,小柴胡汤主之。
肝热之症,脉左关必弦数,其症为眩晕、为目赤肿痛、为口苦、为消渴、为头痛、为胁痛、为瘰疬、为聘耳、为筋痿拘挛、为气上冲心、为偏坠、为舌卷囊缩、为小便不禁。
眩晕者,风热上升也,逍遥散主之;目赤肿痛者,风热入目也,蝉花无比散主之;口苦者,胆味苦,肝热胆亦热也,小柴胡汤主之;消渴者,风燥其液也,一柴胡饮主之;头痛者,火上冲也,柴芩煎主之;胁痛者,肝火郁也,柴胡疏肝散加瓜萎霜主之,左金丸亦可;瘰疬者,血燥筋急而生也,消瘰丸主之,兼服逍遥散;聤耳者,风热相搏,津液凝聚而痒痛也,逍遥散去白术加荷叶、木耳、贝母、香附、菖蒲主之;筋痿拘挛者,血气热也,五痿汤加黄芩、丹皮、牛膝主之;气上冲心者,火逆也,柴芩煎主之,甚则小承气汤;偏坠者,热而睾丸舒纵也,柴胡疏肝散主之;舌卷囊缩者,邪入厥阴,血涸也,大承气汤主之;小便不禁者,肝气热,阴挺失职也,逍遥散主之。
肝部药队
【补肝猛将】 枸杞、北五味、乌梅。
【补肝次将】 山茱萸、菟丝子、首乌、当归、沙苑蒺藜、白芍、鳖甲、龙骨、牡蛎、木瓜。
【泻肝猛将】 郁金、桃仁、青皮、莪术、沉香。
【泻肝次将】 郁金、木香、延胡索、柴胡、山栀、川芎、川楝子、赤芍药、瓜蒌壳、白蒺藜、陈佛手、钩藤。
【凉肝猛将】 龙胆草、胡黄连。
【凉肝次将】 羚羊角、夏枯草、石决明、青蒿、菊花。
【温肝猛将】 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胡椒、骨碎补。
【温肝次将】 菟丝子、艾叶、山茱萸、茴香。
肝部列方
【甘露饮】 治血虚胃热。
枇杷叶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黄芩 石斛各一钱 甘草五分 枳壳八分
【柴胡疏肝散】 治肝气左胁痛。
柴胡 陈皮各一钱二分 川芎 赤芍 枳壳 醋炒香附各一钱 炙草五分 【瓜蒌散】 治肝气燥急而胁痛。
大瓜蒌一枚,连皮捣 甘草二钱 红花七分
水煎服。
【清空膏】 治肝经风热久升为头痛。
羌活 防风各六分 柴胡五分 黄芩一钱二分 川芎四分 炙草一钱 薄荷三分 酒炒黄连六分
【芍药甘草汤】 治木侮土而腹痛。
酒炒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奔豚丸】 治小腹气结作痛。
川楝子一两 茯苓 橘核各一两五钱 肉桂三钱 附子 吴茱萸各五钱 荔枝核八钱 小茴香 木香各七钱
【橘核丸】 通治七疝。
盐酒炒橘核二钱 小茴香 川楝子 桃仁 醋炒香附 山楂各一两 木香 红花各五钱 以神曲三两,打糊为丸。
【二陈汤】 治胃经寒痰。
半夏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炙草五分
生姜六片,大枣二枚。
【橘皮竹茹汤】 治气郁火冲呃逆。
陈皮二钱 竹茹一团 半夏 人参 甘草各—钱
【暖肝煎】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
当归 枸杞各三钱 茯苓 小茴香 乌药各二钱 肉桂 沉香各一钱
加姜三片。
【蝉花无比散】 治目赤肿痛。
蝉蜕二两 羌活一两 川芎 石决明 防风 茯苓 赤芍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入两 炙甘草 当归各三两 米泔浸苍术一两
为末。
开水服。
【一柴胡饮】 治外有邪而内有火,及肝燥胃渴。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柴胡 陈皮各八分 甘草五分
【柴胡黄芩煎】 治内火上冲,或为痢疟头痛诸症。
柴胡二钱 黄芩 栀子 泽泻各一钱五分 木通 枳壳各一钱
【左金丸】 治肝气痛。
川黄连一钱 吴茱萸七分
【消瘰丸】 治瘰疬。
初起即散,久服亦消。
蒸元参 醋煅牡蛎 蒸川贝母各四两
蜜为丸。
每服三钱。
【五痿汤】 治五脏受热而痿。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草四分 当归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麦冬二钱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四物汤、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和中丸、止嗽散、四君子、小柴胡汤、四逆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七福饮见心部方。
脾部药队
其症为呕吐、泄泻、久痢、腹痛、肢软、面黄、发肿、肌瘦、鼓胀。
恶寒、自汗、喘、积滞不消、饮食化痰、脱肛、肠血。
脾 部 足太阴属脏
脾属土,中央黄色,后天之本也。
下受命门之火,以蒸化谷食;上输谷食之液,以灌溉脏腑。
故人生存活之原,独脾土之功为最大。
然其性喜燥而恶湿,一受湿渍,则土力衰,而肝木即乘以侮之。
位中焦,眼胞、鼻准及四肢,皆其分野。
与胃相表里,故其药略同。
脾无表症,皆属于里。
脾虚者,右关脉必细软。
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久痢、为腹痛、为肢软、为面黄、为发肿、为肌瘦、为鼓胀。
为恶寒、为自汗、为喘、为积滞不消、为饮食化痰、为脱肛、为肠血。
呕吐者,中空也,六君子汤加煨姜主之;泄泻者,土不胜湿也,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主之;久痢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腹痛者,肝木乘脾也,芍药甘草汤加木香主之;肢软者,脾属四肢也,五味异功散主之;面黄者,本色虚陷也,六君子汤主之;发肿者,皮不亮,手按成窟,补中益气汤去升、柴主之;肌瘦者,脾主肌肉也,十全大补汤主之;鼓胀者,中空无物,气虚也,六君子汤主之;恶寒者,阳虚不达于表也,附子理中汤主之;自汗者,脾主肌肉,表虚不摄也,五味异功散加黄芪、五味主之;喘者,土不生金也,五味异功散加北五味、牛膝主之;积滞不消者,化谷无力也,六君子汤加谷芽、砂仁、肉桂主之;饮食化痰者,土不胜湿也,六君子汤主之;脱肛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肠血者,脾不统血也,归芍六君子汤主之。
脾实者,右关必洪实。
其症为气积、为血积、为食积、为痞积、为虫积、为痰饮、为蛊胀、为腹痛、为不能食。
气积者,气郁发闷:也,沉香降气丸主之;血积者,蓄血作痛如刺,有定处也,泽兰汤主之;食积者,坚滞胀满也,大和中饮主之;痞积者,血滞成痞,症瘕痃癖可按也,太无神功散、和中丸主之;虫积者,湿热所化也,唇内有白点,化虫丸主之;痰饮者,或停心下,伏两腋有声,咳则痛川、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蛊胀者,中实有物,非蛊即血也,和中丸主之;腹痛者,中有滞也,香砂二陈汤加山楂、麦芽、厚朴主之;不能食者,食未消也,保和丸主之。
脾寒之症,右关必沉迟,唇舌必白。
其症为呕吐、为泄泻、为白痢、为腹痛、为身痛、为黄疸、为湿肿、为肢冷、为厥脱。
呕吐者,食不消而反胃也,平胃散主之;泄泻者,土失职也、六君子汤加炮姜主之;白痢者,积寒伤气也,六君子汤加木香主之;腹痛者,绵绵不减,香砂理中汤主之,如挟食拒按,木香丸;身痛者,拘急为风,重坠为湿,风用香苏散,湿用苍白二陈汤;黄疸者,土为湿制,有阴寒之象,熏黄色黯,茵陈五苓散;湿肿者,不烦渴,喜热,五苓散主之;肢冷者,阳气不营于四末也,附子理中汤主之;厥脱者,气衰火息也,附子理中汤加大剂人参主之。
脾热之症,右关必数,舌苔薄而黄,唇赤。
其症为热吐、为流涎、为洞泄、为泻渤、为赤痢,为腹痛、为目胞肿痛、为酒疸、为眩晕、为阳黄疸。
热吐者,食不得入也,橘皮竹茹汤加姜汁炒黄连主之;流涎者,睡中出沫,脾热蒸湿也,黄芩芍药汤主之;洞泄者,暑湿胜土,一泄如注也,四苓散加益元散主之;泻渤者,暑湿内搏,利如蟹渤,将变痢也,黄芩芍药汤主之;赤痢者,暑热伤血也,治痢奇方主之,或葛根治痢散,噤则开噤散;腹痛者,乍作乍止,芍药甘草汤加黄连清之;目胞肿痛者,火上升也,柴芩煎主之;酒痘者,酒湿积而为疸也,加味枳术汤加茵陈、葛根主之;眩晕者,酒湿生热上蒸也,葛花清脾汤主之;阳黄痘者,黄如橘皮有光,目溺皆黄,栀予柏皮汤主之,如便闭,茵陈大黄汤。
脾部药队
【补脾猛将】 白术、黄精。
【补脾次将】 山药、扁豆、苡仁、大枣、炙甘草。
【泻脾猛将】 枳实、莱菔子。
【泻脾次将】 神曲、麦芽、山楂、枳壳、厚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鸡内金、陈皮、槟榔。
【凉脾猛将】 大黄、黄芩、瓜蒌霜。
【凉脾次将】 黄柏、山栀、知母、银花、武夷茶。
【温脾猛将】 附子、干姜、巴豆、肉豆蔻、草果、苍术、胡椒。
【温脾次将】 木香、煨姜、乌药、藿香、益智仁、砂仁、白蔻仁、芜荑、焦谷芽、川椒。
脾部列方
【归芍六君子汤】 治脾阴虚弱,下血。
归身 白芍各二钱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五分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炙草五分
【大和中饮】 治食积胀闷。
枳实一钱 厚朴一钱五分 麦芽 楂炭各二钱 陈皮一钱 砂仁八分 泽泻一钱
【太无神功散】 治一切痞积。
地扁蓄 瞿麦穗 麦芽各五钱 神曲二钱五分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炙草五钱 酒蒸大黄二两
共为末。
每服二三钱,灯心竹叶汤下,女人红花当归汤下。
【香砂二陈汤】 治脾滞腹痛。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 制半夏 陈皮 茯苓 炙草各一钱五分 加生姜一片,大枣二枚。
【苍白二陈汤】 治受湿身痛。
即前方去木香、砂仁,加苍术、白术各一钱。
【保和丸】 治伤食。
麦芽 山楂 莱菔子 厚朴 香附各一钱 炙草 连翘各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亦可。
【香砂理中汤】 治脾寒腹痛。
木香二钱 砂仁一钱 人参 白术各二钱 干姜 炙草各—钱 【木香丸】 治寒积腹痛拒按,名曰阴结。
木香 丁香各一钱五分 干姜三钱 炒麦芽五钱 陈皮三钱 巴豆三十粒、
以神曲煮糊为丸,每服十丸。
【黄芩芍药汤】 治脾热流涎,利如蟹渤等症。
黄芩 白芍各二钱 生甘草一钱
【四苓散】 治伏暑泄泻。
白术 猪苓 木通各一钱 赤苓三钱 车前 泽泻各二钱 水煎。
用益元散三钱冲服。
【加味枳术汤】 治酒疽,湿热发黄。
白术二钱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一钱 茵陈 荷叶各一钱五分 泽泻五分
如伤酒加葛根一钱。
【葛花清脾汤】 治酒湿生热生痰,头眩头痛。
葛花一钱 枳椇子三钱 赤苓三钱 泽泻 茵陈 酒芩各二钱 山栀 车前子各一钱五分 橘红 厚朴各一钱
【栀子柏皮汤】 治郁热在里而发黄疸,名曰阳黄。
栀子三钱 黄柏二钱 炙草一钱
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附子理中汤、泽兰汤、和中丸、小半夏加茯苓汤、干胃散、香苏散、五苓散、茵陈五苓散、益元散、葛根治痢散、治痢奇方、开噤散,以上诸方俱见首卷;沉香降气丸、化虫丸二方见心部;芍药甘草汤、橘皮竹茹汤、柴芩煎,三方见肝部。
肺部药队
其症为发热、喷嚏鼻塞、咳。
嗽、畏风、胸满痛、喉疼、鼻燥、伤暑风、中时疫
肺 部 手太阴属脏
肺主气,属西方而色白,其形如华盖,为诸阳之首。
凡声之出入,气之呼吸,自肺司之。
其性娇嫩,故与火为仇。
其体属金而畏燥,故遇寒亦咳。
凡目白及右颊鼻孔,皆其分野。
然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全恃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烁金,则长保清宁之体,而寿臻永固。
肺有里症,亦有表症,肺主皮毛故也。
邪在表,右寸脉必浮。
其症为发热、为喷嚏鼻塞、为咳。
为嗽、为畏风、为胸满痛、为喉疼、为鼻燥、为伤暑风、为中时疫。
发热者,腠理闭也,香苏散主之;喷嚏鼻塞者,肺窍受邪也,二陈汤加苏叶、生姜主之;咳者,无痰而有声,气为邪遏也,桔梗前胡汤主之;嗽者,有声而有痰,液已化痰也,止嗽散主之;喘者,风寒闭塞也,加味甘桔汤主之;畏风者,邪在皮毛也,香苏散主之;胸满痛者,气郁而胀也,加味甘桔汤主之;喉疼者,邪化火而内陷也,加味甘桔汤主之;鼻燥者,邪化火而液干也,贝母瓜蒌散主之;伤暑风者,恶寒头痛而烦渴,香薷饮加荆芥、秦芜主之;中时疫者,初头痛发热,渐呕恶胸满,或胀闷谵狂,唇焦口渴,先用香苏散,次则神术散,又治疫清凉散,便闭加大黄。
肺虚之症,右寸脉必细。
其症为自汗、为咳嗽、为气急、为咯血、为肺痿、为虚劳。
自汗者,气虚表不固也,八珍汤加黄芪、北五味、麦冬主之;咳嗽者,肺虚不宁也,五味异功散主之;气急者,金不生水而虚火上炎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咯血者,阴虚动火也,初用四生丸,兼用生地黄汤;肺痿者,火刑金而叶焦也,五痿汤加天冬、百合主之,或紫菀散、人参燕窝百合汤亦可;虚劳者,吐血而成,月华丸、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并主之。
肺实之症,脉右寸必有力。
其症为气闭、为痰闭、为暑闭、为水闭发喘、为风闭、为火闭、为咽痛、为右胁痛、为肺痈。
气闭者,气壅塞其络而满闷也,加味甘桔汤主之;痰闭者,顽痰壅塞也,清膈煎主之;暑闭者,暑邪中肺而烦渴也,消暑丸加香薷、木通主之;水闭发喘者,胃经蓄水,作肿而浸肺也,五皮饮主之;风闭者,风郁於肺而哮嗽也,麻黄汤主之;火闭者,火郁于肺而喘胀也,白虎汤加桑皮、葶苈主之;咽痛者,诸闭皆能作火也,加味甘桔汤主之;右胁痛者,肝移邪于肺也,推气散主之;肺痈者,隐隐而痛,吐痰腥臭也,桔梗汤主之。
肺寒之症,外感居多,脉右寸必迟。
其症为清涕、为咳嗽、为恶寒、为面色痿白。
清涕者,寒搏其液也,二陈汤加苏梗主之;咳嗽者,金畏寒也,止嗽散主之;恶寒者,阴忌其类也,香苏散主之;面色痿白者,寒伤正气也,六君子汤主之。
肺热之症,脉右寸必数。
其症为目赤、为鼻衄、为咽痛、为吐血、为咳嗽浓痰、为酒积、为龟胸、为小便不利、为便血。
目赤者,火克金也,泻白散加黄芩、菊花、连翘主之;鼻衄者,血热妄行也,茜根汤主之;咽痛者,火逼咽道也,加味甘桔汤主之;吐血者,火动其血也,四生散、犀角地黄汤主之;咳嗽浓痰者,火刑金而灼肺液也,黄芩知母汤主之;酒积者,鼻赤鼻疮,湿热内蒸也,黄芩清肺饮加葛花主之;龟胸者,肺热而胀也,白虎汤主之;小便不利者,火铄金而化源窒也,黄芩清肺饮加盐豉主之;便血者,肺与太肠相表里,火迫血行也,芍药甘草汤加黄芩、丹皮、生地主之。
肺部药队
【补肺猛将】 黄芪、人参。
【补肺次将】 党参、百合、沙参、燕窝、阿胶、怀山药、诃子、麦冬、冰糖。
【泻肺猛将】 葶苈、麻黄、白芥子、桔梗、升麻、胆星。
【泻肺次将】 苏子、牛蒡、杏仁、前胡、紫菀、桑白皮、僵蚕、竹茹、贝母。
【凉肺猛将】 石膏、黄芩、竹沥、马兜铃、山慈菇。
【凉肺次将】 洋参、元参、山栀、花粉、天冬、地骨皮、知母、麦冬、薄荷、海石。
【温肺猛将】 麻黄、天南星、北五味。
【温肺次将】 苏梗、款冬花、制半夏、生姜、烟。
肺部列方
【桔梗前胡汤】 治肺气闭塞闷咳。
桔梗一钱 前胡 苏子 赤芍 桑白皮蜜炙 陈皮各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姜汁炒竹茹一钱 生甘草五分
【加味甘桔汤】 治肺郁哮喘等症。
甘草五分 桔梗 川贝 百部 白前 橘红 旋覆花 茯苓各一钱五分
【贝母瓜蒌散】 治肺热液干。
贝母二钱 瓜蒌仁一钱五分 胆星 黑山栀各五分 黄芩 橘红 炒黄连各一钱 甘草五分
【知柏八味丸】 滋水降火。
知母 黄柏各一钱五分 大熟地四钱 萸肉 山药 茯苓各一钱五分 丹皮 泽泻各一线
【紫菀散】 润肺止嗽,并治肺痿。
人参五分 紫菀 知母 川贝 桔梗 茯苓 阿胶各一钱 五味子 炙草各三分
【人参燕窝百合汤】 润肺清金。
人参一钱(如无力,以洋参、沙参二三钱代之) 燕窝三钱 百合五钱
共炖烂食之。
【推气散】 治右胁气痛。
枳壳 郁金各一钱 桂心 炙草各五分 桔梗 陈皮各八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桔梗汤】 治肺痈。
桔梗 白及 橘红 炒甜葶苈各八分 甘草 贝母各一钱五分 苡仁 金银花各五钱 【泻白散】 治肺热。
蜜炙桑白皮二钱 地骨皮三钱
【茜根汤】 治衄血神烦。
茜根 黄芩 阿胶 侧柏叶 生地各二钱 甘草一钱
【犀角地黄汤】 治血热妄行及癍疹。
犀角尖镑,先煎 丹皮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 生地四钱
【黄芩知母汤】 治火嗽烦热。
黄芩 知母 桑白皮 杏仁 天花粉 山栀 川贝 桔梗 生甘草各一钱
【黄芩清肺饮】 治肺热,小便不利。
栀子二钱 黄芩一钱
香苏散、止嗽散、香薷散、神术散、八珍汤、治疫清凉散、五味异功散、生地黄汤、月华丸、六味地黄汤、消暑丸、五皮饮、麻黄汤、六君子汤、四生丸、白虎汤,以上诸方俱见卷一;归脾汤、清膈煎、二方见心部;二陈汤、五痿汤、芍药甘草汤,三方见肝部。
肾部药队
其症为头痛、耳鸣、耳聋、盗汗、夜热、健忘、咳嗽、为喘、吐血、腰痛、腿酸足软、目视无光、大便结、小便不禁、戴阳、久痢久疟
肾 部足少阴属脏 肾者,天一之水,先天之本也。
位北方,故黑。
其体常虚。
处腰左右,介其中者,有命门火蒸化谷食,名曰真阳。
肾水充足自多诞育,享大寿。
凡夙夜宣劳,耄而不倦者,皆肾气之固也。
好色之流,先竭肾水,丧其本矣。
瞳神、下颏、两腰,皆其部位,望气者觇之。
肾无表症,皆属于里。
肾之虚,脉左右尺常细软。
其症为头痛、为耳鸣、为耳聋、为盗汗、为夜热、为健忘、为咳嗽、为喘、为吐血、为腰痛、为腿酸足软、为目视无光、为大便结、为小便不禁、为戴阳、为久痢久疟。
头痛者,血不能充髓海也,六味地黄丸主之;耳鸣者,血虚火旺也,六味地黄丸加牛膝、知母主之;耳聋者,虚闭也,六味地黄丸加构把、人参、石菖蒲、远志主之;盗汗者,虚热也,生地黄煎、八珍汤加黄芪、北五味并主之;夜热者,虚火也,四物汤加丹皮、地骨、青蒿主之;健忘者,心肾不交也,归脾汤、十补丸主之;咳嗽者,虚火铄金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喘者,水亏火炎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吐血者,血虚血热也,生地黄汤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加杜仲、川续断主之;腿酸足软者,血不营筋也,十全大补汤主之;目视无光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大便结者,血虚液枯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小便不禁者,肾气不约也,十补汤主之;戴阳者,阴火上亢,阴躁似阳躁也,金匮肾气丸主之;久痢久疟者,脾肾皆虚也,王母桃主之。
肾无实症。
肾之寒,肾之虚也,脉左右尺必迟沉。
其症为命门火衰、为不欲食、为鸡鸣泄泻、为天柱骨倒、为蜷卧厥冷、为奔豚。
命门火衰者,虚象百出,左归饮、右归饮主之;不欲饮食者,火力微也,八味地黄丸主之;鸡鸣泄泻者,肾虚也,加味七神丸主之;天柱骨倒者,督脉空也,右归饮主之;蜷卧厥冷者,火衰也,右归饮、理中汤并主之;奔豚者,肾气上冲也,奔豚丸主之。
肾之热,水将涸也,伤寒门有之而杂症罕见,左尺右尺必沉数,或浮而空,舌黑无液,其症为口燥咽干、为目不明、为小便不利、为小便浊、为小便出血、为大便秘。
口燥咽干者,水涸也,大承气汤主之;目不明者,目无血养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水少也,滋肾丸主之;小便浊者,湿热结于下焦也,萆薢分清饮主之;小便出血者,肾水热也,生地黄汤主之;大便秘者,液涸也,大承气汤主之。
肾部药队
【补肾猛将】 熟地、枸杞、淫羊藿、北五味。
【补肾次将】 生地、巴戟天、首乌、杜仲、龟板、女贞、橹豆衣、海参。
【泻肾猛将】 猪苓。
【泻肾次将】 泽泻、知母、赤苓、苡仁。
【凉肾猛将】 朴硝、元明粉、苦参。
【凉肾次将】 生地、丹皮、知母、滑石。
【温肾猛将】 破故纸、鹿茸、鹿角胶。
【温肾次将】 山茱萸、菟丝子、大茴香、艾叶。
肾部列方
【生地黄煎】 治阴火盗汗。
生地 当归 炙黄芪 麻黄根 浮小麦 炙草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水煎服。
【王母桃】 培补脾肾。
炒冬白术 大熟地各二两 何首乌 炒巴戟 枸杞子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圆眼大。
每用三四丸,饥时服。
【左归饮】 壮水之剂。
熟地五钱 山药 枸杞各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山茱萸 炙草各一钱
【右归饮】 补命门真火不足。
熟地五钱 山药 枸杞 杜仲各二钱 山茱萸 肉桂 制附子 炙甘草各一钱
【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
制附子 肉桂各一钱 大熟地四钱 山药 萸肉 茯苓各一钱五分 丹皮 泽泻各一钱
【加味七神丸】 治肾虚鸡鸣泄泻。
肉豆蔻 吴茱萸 广木香各一两 蒸茯苓 补骨脂盐酒炒 车前子蒸,各二两 土炒白术四两 大枣煎汤为丸。
每服三钱。
【滋肾丸】 治下焦血热,用此滋阴化气。
黄柏 知母各二两 肉桂一钱
炼蜜为丸。
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生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理中汤、大承气汤,以上诸方俱见卷一;十补丸、萆薢分清饮,二方见心部;奔豚丸见肝部;知柏八味丸见肺部。
脾部药队
其症为吐、噎膈、不能食、胃皖痛、停滞、湿肿、痰、嘈杂
胃 部 足阳明属腑
胃属中土,司受化谷食。
《经》云:“得谷者昌,失谷则亡。
”其能受与否,生死系焉。
其性与脾同,而畏木侮。
舌之中及牙床并环唇而交人中,皆其分野。
色现黄。
胃为阳明,有经有腑。
故有表症,右关脉必浮。
伤寒邪入阳明经,其症为目痛、鼻干、唇焦、嗽水不欲咽。
若他表症,为面浮肿而痛、为癍疹。
目痛、鼻干、唇焦者,邪热作火也,葛根汤主之;面浮肿而痛者,风也,葛根汤主之;癍疹者,邪热所化也,葛根汤加牛蒡子主之。
胃之虚,其唇必白,脉右关必软弱。
其症为吐、为噎膈、为不能食、为胃皖痛、为停滞、为湿肿、为痰、为嘈杂。
吐者,土虚木侮也,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主之;噎膈者,胃脘干槁也,上脘槁,能饮水而食难进,下脘槁,食可入而复出,启膈散主之,佐以四君子汤,有郁则逍遥散;不能食者,胃气虚而难受也,六君子汤主之;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归脾汤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停滞者,土虚不化也,枳术丸主之;湿肿者,土不胜湿也,香砂六君子汤主之;痰者,土衰湿化也,六君子汤主之;嘈杂者,躁扰不宁,得食暂已,气促食少,中虚挟痰也,五味异功散主之。
胃之实,脉右关必洪,按胸则痛。
其症为结胸、为痞气、为食积、为痰饮、为水肿、为胸胀闷、为胸胀痛、为胸痛呕脓、为不得卧、为便闭、谵语发狂。
结胸者,伤寒下早,邪热结聚也,大、小陷胸汤主之;痞气者,脾之积在胃脘,腹大如盘,和中丸加厚朴主之;食积者,胀痛拒按也,保和丸主之;痰饮者,咳则痛,转侧有声,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外台茯苓饮尤效;水肿者,先肿后喘,或肿而不喘,胃经蓄水也,五皮饮主之,甚则金匮肾气丸;胸胀闷者,积滞也,保和丸主之;胸胀痛者,蓄血也,泽兰汤主之;胸痛呕脓者,胃脘痈也,不必治而自愈;不得卧者,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二陈汤加砂仁主之;便闭发狂者,胃有躁矢也,大承气汤主之。
胃之寒,唇舌必白,脉右关必沉迟,其症为胃脘痛、为呕吐、为霍乱、为吞酸嗳腐。
胃脘痛者,肢冷气冷,绵绵不休,姜附汤加肉桂主之,如吐蛔,加川椒、乌梅、川连、焦术、川楝;呕吐者,食入复出也,平胃散加煨姜、砂仁主之;霍乱者,寒湿伤胃也,和胃饮主之;吞酸嗳腐者,寒不消食也,香砂二陈汤主之。
胃之热,唇舌红,口臭,脉右关必洪数。
其症为三消、为嘈杂、为吐血、为齿痛、为黄胖面肿、为自汗、为舌黑燥渴、为发癍疹、为便闭、为呃逆、为头痛。
三消者,燥热结聚也。
口渴消水为上消,二冬汤主之;消谷易饥为中消,生地八物汤主之;口渴、小便如膏为下消,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散主之;嘈杂者,烦扰不宁,口燥唇焦,痰火为患也,二陈汤加山栀、黄连主之;吐血者,胃火迫血妄行也,白虎汤主之;齿痛者,阳明有余,少阴不足也,玉女煎主之;黄胖面肿者,湿热也,和中丸主之;自汗者,热而蒸溽也,抽薪饮主之;舌黑燥渴者,胃火炽甚也,白虎汤主之;发癍疹者,火郁而化也,初用葛根汤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汤加石膏,或三黄解毒汤,甚则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呃逆不止者,胃火上冲也,安胃饮主之;头痛者,头筋扛起,胃火上冲也,加味升麻汤主之。
胃部药队
【补胃猛将】 白术、黄芪、大枣。
【补胃次将】 扁豆、山药、炙甘草、龙圆、红枣。
【泻胃猛将】 石菖蒲、枳实、雷丸、白芥子、莱菔子、神曲。
【泻胃次将】 苏梗、枳壳、蔓荆子、麦芽。
【凉胃猛将】 石膏、犀角。
【凉胃次将】 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草藓、知母、芦根、竹叶。
【温胃猛将】 干姜、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
【温胃次将】 藿香、砂仁、白蔻仁、半夏、乌药、煨姜、厚朴、川椒。
胃部列方
【枳术丸】 除胀消食。
炒枳实一两 炒白术二两
【大陷胸汤】 服小陷胸汤不效,以此治之。
大黄六钱 芒硝四钱 甘遂二分五厘,研冲
【小陷胸汤】 治结胸少腹满痛,手不可近。
半夏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瓜蒌仁大者一个,杵碎
【和胃饮】 治霍乱。
厚朴 陈皮各二钱 干姜一钱 炙草六分
【二冬汤】 治上消。
天冬二钱 麦冬三钱 花粉 黄芩 知母各一钱 人参 甘草各五分 【生地八物汤】 治中消。
生地 麦冬各三钱 山药 知母 丹皮各一钱五分 黄芩 黄连 黄柏各一钱 荷叶二钱
水煎服。
【玉女煎】 治阳明有余,少阴不足。
熟地四钱 石膏 麦冬各二钱 知母 牛膝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抽薪饮】 治一切火盛。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 黄柏各二钱 枳壳 泽泻各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犀角大青汤】 治胃火发癍;大渴大热,或咽痛不利。
犀角尖 大青 元参 甘草 升麻 黄芩 黄连 黄柏 人中黄 黑山栀各一钱五分
或加石膏一两同煎。
【三黄解毒汤】 治火毒内盛。
黄连二钱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一钱五分
【安胃饮】 治胃火呃逆。
石斛 麦芽各三钱 黄芩 泽泻 山楂各二钱 陈皮 木通各一钱
【加味升麻汤】 治胃火上冲头痛甚炽。
升麻 葛根 赤芍 甘草各一钱 石膏三钱 薄荷五分 加灯心二十节。
葛根汤、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逍遥散、异功散、六君子汤、和中丸、小半夏加茯苓汤、五皮饮、金匮肾气丸、泽兰汤、六味地黄丸、大承气汤、平胃散、白虎汤、调胃承气汤以上方见首卷;归睥汤、姜附汤,二方见心部,二陈场,方见肝部;保和丸、香砂二陈汤,二方见脾部。
【外台茯苓饮】
即异功散加枳实二钱,生姜三片。
用真人参。
膀胱部药队
其症为头痛、项脊强、身痛。
四肢拘急、发热、恶寒无汗、喘嗽。
膀 胱 部 足太阳属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然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入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焦而为癃肿。
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实肾气主之也。
伤寒传经之邪,每自膀胱入,一见太阳头痛等症,即宜发散,不使邪气入为诸经害,则膀胱为第一关隘矣。
膀胱为太阳腑。
有表症,左尺必浮;其症为头痛、为项脊强、为身痛。
四肢拘急、为发热、为恶寒无汗、为喘嗽。
头痛者,头脑痛而连项脊也,加味香苏散主之,甚者加羌活、葱白;项脊强者,太阳经所过之地也,香苏散主之;身痛、四肢拘急者,风伤卫,寒伤营,寒主收引也,桂枝汤主之;发热者,腠理闭塞也,香苏散主之;恶寒无汗者,寒乘表也,麻黄汤主之;喘嗽者,寒邪客于皮毛,肺气不得升降也。
麻黄汤主之,轻者,止嗽散。
膀胱之虚,肾气不化也,脉左尺必细。
其症为小便不禁、为劳淋、为老淋。
小便不禁者,气虚不能统摄也,十补汤主之;劳淋者,劳力辛苦,气虚不化也,补中益气汤主之;老淋者,老人思色,精不出而内败,大小便牵痛如淋,宜萆薢分清饮去黄柏,加菟丝子、远志以去其精,再服六味地黄丸。
膀胱之实,脉左尺必洪大。
其症为气淋、为血淋、为关格、为膀胱气。
气淋者,气滞水道阻塞,脐下胀痛也,假苏散主之;血淋者,蓄瘀茎中,割痛难忍也,生地四物汤加红花、桃仁、花蕊石主之;关格者,溺闭而吐逆也,假苏散主之;膀胱气者,一名胞痹,气结膀胱少腹,热涩于小便也,橘核丸主之。
膀胱之寒,左尺必沉迟。
其症为冷淋。
冷淋者,寒气坚闭水道,肢冷喜热也,金匮肾气丸主之。
膀胱之热,左尺必数。
其症为小便不通、为膏淋、为石淋、为便脓血、为发狂。
小便不通者,渴则热在上焦,四苓散加山栀、黄芩,不渴则热在下焦,滋肾丸主之;膏淋者,滴液如膏也,萆薢分清饮主之;石淋者,下如沙石也,益元散加琥珀主之;便脓血者,心气移热于膀胱也,阿胶散主之;发狂者,伤寒热结膀胱,下焦蓄血,少腹硬满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膀胱部药队
补膀胱药,即补肾之药,肾气化则小便自行。
【泻膀胱猛将】 羌活、麻黄、防己、木通、葶苈、猪苓。
【泻膀胱次将】 独活、防风、蒲黄、川楝子、前胡、藁本、泽泻、葱。
【凉膀胱猛将】 甘遂、龙胆草。
【凉膀胱次将】 车前子、茵陈、海金砂、川黄柏。
【温膀胱猛将】 吴茱萸。
【温膀胱次将】 乌药、茴香。
膀胱部列方
【假苏散】 治气淋。
荆芥 陈皮 香附 炒麦芽 瞿麦 木通 赤苓各二钱
【生地四物汤】 治血淋。
生地三钱 归身 赤芍各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香苏散、桂枝汤、麻黄汤、止嗽散、益元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调胃承气汤,以上诸方俱见首卷;十补丸、萆薢分清饮、阿胶散,三方见心部;橘核丸见肝部;四苓散见脾部;滋肾丸见肾部。
胆部药队
其症为惊悸、太息, 胸满、胁痛、耳聋,口苦、呕吐、盗汗、目眩
胆 部 足少阳属腑
胆者,清虚之府,居半表半里之交,与肝为表里。
气血足则胆气壮,气血虚则胆气怯。
胆受邪即阴阳交战,而寒热往来。
故疟症之来不一。
而总不离乎少阳也。
然其担事之力,犹中正之官,不偏不倚,决断出焉。
胆有表症,左关脉必浮而弦。
其症为头汗、为寒热往来。
头汗者,寒邪将化火也,小柴胡汤加丹皮主之;寒热往来者,阴阳相争也,小柴胡汤主之。
胆之虚,左关脉必细软。
其症为惊悸、为太息。
惊悸者,心血不足以壮之也,安神定志丸主之;太息者,气虚也,四君子汤主之。
胆之实,左关脉必洪。
其症为胸满、为胁痛、为耳聋。
胸满者,邪气结聚也,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主之;胁痛者,邪入胆经,布之胁下也,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壳主之;耳聋者,气火上冲而闭也,逍遥散加蔓荆、石菖蒲、香附主之,或小柴胡汤。
胆之寒,脉左关必迟。
其症为精滑、为呕吐、为舌苔滑。
精滑者,肢肿食少,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温胆汤主之;呕吐者,邪正相争也,小柴胡汤加藿香汤主之;舌苔滑者,邪未化火也,二陈汤主之。
胆之热,脉左关必弦数。
其症为口苦、为呕吐、为盗汗、为目眩。
口苦者,热在胆,胆汁泄也,小柴胡汤主之;呕吐者,胆移热于胃也,小柴胡汤加姜炒竹茹主之;盗汗者,热开腠理也,小柴胡汤加丹皮主之;目眩者,胆附于肝,肝窍在目,热故眩也,小柴胡汤加山栀主之。
胆部药队
【补胆猛将】 乌梅。
【补胆次将】 枣仁。
【泻胆猛将】 桔梗、青皮。
【泻胆次将】 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凉胆猛将】 龙胆草。
【凉胆次将】 青蒿、槐实。
【温胆猛将】 肉桂、细辛。
【温胆次将】 山茱萸。
胆部列方 【温胆汤】 治胆气虚寒,梦遗、精滑等症 制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八分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熟地 炒枣仁各三钱 远志一钱 五味子一钱 炙甘草五分生姜三片 枣一枚
小柴胡汤、四君子汤、逍遥散三方俱见首卷;安神定志丸见心部;二陈汤见肝部。
大肠部药队
其症为久痢、为脱肛
大 肠 部 手阳明属腑
大肠者,肾阴之窍,传道之官,受事于脾胃,而与肺金相表里。
故肺气虚则扬若坠,而气为之陷;肠液少则肺亦燥,而鼻为之干,其呼吸甚密迩也。
然肠口上接小肠,下通谷道,为诸脏泄气之门,启闭一失职,而诸脏困矣。
大肠无表症,皆属于里。
大肠虚者,气虚也,脉右尺必沉弱。
其症为久痢、为脱肛。
久痢者,气血不足也,归脾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加乌梅均可;脱肛者,气虚下陷也,补中益气汤加荷叶主之。
大肠实者.胃实移热也,咏右尺必洪实。
其症为便闭、为脏毒、为燥渴、谵语发狂、为肠痈。
便闭者,实火闭也,小承气汤主之;脏毒者。
肠胃不清,下如鱼肠,如豆汁也,芍药甘草主之;燥渴谵语发狂者,燥屎不出也,小承气汤主之;肠痈者,当脐而痛,溺数如淋,千金牡丹皮散主之。
大肠寒者,积冷也,脉右尺必沉迟。
其症为久痢、为便血。
久痢者,腹绵绵痛,寒积在肠也,鸦胆子包扮团吞之;便血者,肢冷喜热,寒在肠也,附子理中汤加归、芍主之。
大肠热者,肺经移热居多,脉右尺必数。
其症为便血、为肠风、为脱肛。
便血者,口燥唇焦,热在肠也,芍药甘草汤加黄芩、丹皮、生地;肠风者,脏腑有热,风邪乘之,故下血而腹不痛,清魂散主之;脱肛者,肠有火则脱出难收,肿而痛也,三黄解毒汤加知母、荷叶主之。
大肠部药队
【补大肠猛将】 淫羊藿、粟壳。
【补大肠次将】 诃子肉、百合。
【泻大肠猛将】 大黄,桃仁、雷丸、麻仁、升麻,紫草。
【泻大肠次将】 秦艽、旋覆花、郁李仁、杏仁、大腹皮、白芷、梨汁。
【凉大肠猛将】 黄芩、黄柏。
【凉大肠次将】 地榆、槐实、知母、连翘。
【温大肠猛将】 胡椒、破故纸、枸杞。
【温大肠次将】 当归。
大肠部列方
【千金牡丹散】 治肠痈。
丹皮 苡仁各五钱 瓜蒌仁一钱五分 桃仁十二粒,研水煎服。
如大便闭,加大黄钱半,当归三钱。
【鸦胆子方】 治久痢,寒积在肠。
用鸦胆子一个蒸透,将米粉包作团子蒸熟
以开水囫囵吞下,空心服。
【清魂散】 治肠风下鲜血,而腹不痛者。
荆芥炒黑,三钱 当归五钱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附子理中汤、小承气汤以上诸方俱见首卷;归脾汤,见心部;芍药甘草汤见肝部;三黄解毒汤见胃部。
小肠部药队
其症为溺赤溺短、腰痛, 小肠气、为交肠
小 肠 部 手太阳属腑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其上口即胃下口,水谷由此而入,其下口即大肠上口,此处泌别清浊,俾水液注入膀胱,滓秽流入大肠,是腑中之有鉴别者,故与心相表里,脉附于膀胱而在左尺。
小肠无表症,皆属于里。
小肠虚,左尺脉必细软。
其症为溺赤溺短、为腰痛。
溺赤溺短者,水不胜火也,生地黄汤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
小肠实,左尺脉必洪弦。
其症为小肠气、为交肠。
小肠气者,气滞下焦,脐下转痛,失气则快也,橘核丸主之;交肠者,阴阳搏逆,大小肠交也,五苓散主之。
小肠寒,左尺脉必迟。
其症为咳嗽失气。
咳嗽失气者,小肠嗽也,止嗽散加芍药主之。
小肠热,左尺脉必数。
其症为溺涩溺短。
溺涩短者,湿热壅滞也,导赤散主之。
小肠部药队
【补小肠猛将】 生地。
【泻小肠猛将】 木通。
【泻小肠次将】 瞿麦、海金砂、川楝子、苡仁、赤芍、赤茯苓、灯草。
小肠部列方
生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五苓散、止嗽散,俱见首卷;导赤散见心部,橘核丸见肝部。
心包三焦部药队
三 焦 部 手少阳属腑
三焦者,人生三元之气,脏腑空处是也。
上焦心肺居之;中焦脾胃居之;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居之。
其气总领脏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竟体调和,斯其职已。
三焦之病,属於脏腑,并无另立病名。
三焦部药队
【补三焦猛将】 淫羊藿、黄芪。
【泻三焦猛将】 青皮、木香。
【泻三焦次将】 柴胡、香附。
【温三焦次将】 乌药、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次将】 山栀、麦冬、黄柏、地骨、青蒿、连翘。
心 包 络 部 手厥阴属腑
心包络者,即膻中。
与心相附,居膈上,代君行事,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其见证有手中热、心中大热、面黄目赤、心中动诸端。
而要之包络之病,即心部之病也,言心不必更言包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