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乳头状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二、乳头状瘤

鼻腔鼻窦乳头状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是一种真性上皮肿。分硬性和软性两种,前者来自鳞状上皮,又称鳞状上皮乳头状,后者来自鼻腔鼻窦的粘膜上皮,由于上皮组织向基质内呈乳头状增生,上皮向内翻转则称内翻性乳头状,此有恶变倾向,临床上须重视。

【诊断】

1.鳞状上皮乳头状:属硬性外生性,局限单发,体小,灰色,质硬,呈菜花形。检查见乳头状多发于鼻前庭和鼻中隔。发生鼻前庭如一皮,不易出血,有时无意中发现。

2.内翻性乳头状:属软性内生性,广基多发,体大,红色,质软,呈弥漫性生长,外形分支状或乳头样,具有破坏性,可侵入颅内。

(1)症状有反复鼻出血,量不多,肿增大引起鼻塞,嗅觉下降或消失,侵入筛窦或颅内引起持续性头痛

(2)检查见肿位于鼻腔顶,筛窦,波及鼻腔外侧壁,肿发展可使鼻腔全部阻塞。X线鼻窦片和颅底片,CT扫描可显示肿范围,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由于肿有恶变倾向,若侵筛窦和颅内时,应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相鉴别。

【治疗】

1.鳞状上皮乳头状:手术摘除,根部用电凝固或涂鸦胆子油,也可用激光切割、气化或氟脲嘧啶注射其根部,疗效好。

2.内翻性乳头状:鼻侧切开术,术中根据肿侵犯范围可延长切口,便于彻底切除筛窦和上颌窦内病变,防止复发恶变,术后密切随访。

上一页:一、血管瘤
当前页:二、乳头状瘤
下一页:三、骨瘤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