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颌窦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三、上颌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恶性肿占鼻窦的80%以上,居第一位。多发于男性,女性则少见,中老年多,青年人肉多。鳞状细胞最多占80%左右,腺次之,移形细胞、基底细胞极少。肉有纤维肉、淋巴肉、网状细胞肉、平滑肌或横纹肌肉等属少见。肿多属原发,由于解剖位置隐蔽,早期不易发现,且常伴有炎症,就诊时病情已晚,病灶范围宽,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诊断】

1.早期肿小,多无症状,由于肿原发于窦腔内某一个部位,被骨壁包围时病变较局限,少数病人脓血涕,鼻腔内有臭味,若鼻腔和鼻咽部未发现病变,应考虑鼻窦病变。肿进行性发展可出现下列症状:

(1)面颊部麻木和疼痛是肿侵犯上颌窦顶壁,累及眶下神经所引起,亦可有窦区胀痛感,这是早期症状,应重视。

(2)磨牙疼痛和松动是肿累及窦底部,侵犯牙槽骨所致,误诊为牙病,拔牙后肿穿入口腔。

(3)脓血样鼻涕,有臭味,说明肿溃烂。

(4)鼻塞是肿增大,上颌窦内侧破坏,推移向鼻腔。

2.晚期肿向邻近各壁侵犯。穿破窦腔骨壁使面颊部膨隆。眼球移位,眼肌麻痹活动受限,眶下壁变钝。硬腭下塌,牙槽变形。侵入翼腭窝出现顽固性神经痛,累及翼内肌出现张口困难。肿有颌下和颈淋巴结转移。

3.诊断时尤其注意不明原因的臭脓血涕,面颊麻木疼痛,眶下壁变钝,鼻腔外侧壁内移,顽固性头痛和磨牙疼痛,松动。诊断性上颌窦穿刺或涂片找细胞。应用鼻内窥镜直接观察鼻窦病变。若经鼻腔活组织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选用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冰冻切片,以助诊断。

4.鼻窦X线摄片、CT扫描有助于显示肿范围和骨壁破坏情况。

5.应与上颌窦良性肿、鼻窦囊肿、上颌窦真菌病、三叉神经痛等相鉴别。

【治疗】

上颌窦肿以综合治疗为主,如鳞状细胞、未分化、腺、淋巴肉等,术前放疗再手术。采用根治性足量放射治疗,用60钴或直线加速器,使肿缩小,周围血管和淋巴管闭塞,减少转移机会。放射剂量约60GY左右为宜,剂量过大日后伤口愈合不良,放射性骨坏死,软组织纤维化致面部和口腔畸形。放射后4~5周手术。手术进路根据肿范围选用上颌骨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必要时加眶内容切除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施行颈淋巴结廓清术。

上一页:二、鼻腔恶性肿瘤
当前页:三、上颌窦恶性肿瘤
下一页:四、筛窦恶性肿瘤

原始资料来源互联网,药药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