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节:O型血人的乙型肝炎饮食注意(1)
O型血人的乙型肝炎饮食注意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很广,生活中只要有密切的接触多会被传染,因此应该多注意饮食卫生,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饮食宜清淡。应多进食新鲜蔬菜,如青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多吃水果,如苹果、生梨、香蕉、葡萄等。 要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因为优质蛋白质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这类食物有鸡蛋、鱼、精瘦肉等。一般而言,成人以每天摄入蛋白质1~1.5克/千克体重为宜。 要遵从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原则。糖可以增加肝糖原含量,保护正常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多吃糖对肝炎病人的康复大有好处。由于高营养食物及充分的休息,极易发胖,如不限制脂肪的食入,容易导致脂肪肝。因此应多吃糖,少吃脂肪。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体内如果缺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容易患乙肝。因此宜补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 每天最好做适量的运动,如每天可安排1~2次散步,每次宜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行。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坏死,再生、诱发肝结缔组织增生,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及结节增生,临床上以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它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O血型的人易感染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事实,其原因是否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尚难定论,亦可能与O型血者无A、B抗原性物质,易于乙肝病毒吸附感染有关。因此,O型血者要在注意预防乙型肝炎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肝硬化的发生,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O型血人的乙型肝炎饮食注意 肝硬化是一个疾病的渐进过程,多数是由肝脏感染疾病后饮食调整不当,引起的最严重的后果。它与乙型肝炎饮食注意有异曲同工之义,具体措施有: 合理应用蛋白质。肝脏是蛋白的合成的场所,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可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以选择由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为了使病人较好地适应,可以吃以酪蛋白为基础的饮食,把奶酪掺到适量的鸡、鱼、瘦肉、蛋中,每天都要有一点儿以平衡蛋白膳食。 限制膳食中的水与钠。当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病人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量不超过3克;严重水肿时宜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钠较多的食物,应少吃咸菜、酱菜、挂面等食物,以免加重肝脏对水钠代谢的负担。 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尿锌排出量增加,肝细胞内含锌量也降低,当饮酒时,血锌量会继续降低,应严禁饮酒,适当食用瘦猪肉、牛肉、蛋类、鱼类等含锌量较多的食物。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豌豆、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少吃油腻、油炸、腌制品、发霉的食物及含有人工色素、人工添加剂的食物。肝硬化的患者因为他们的胆汁排出量不足,影响脂肪类食物及脂溶性维他命的吸收,所以消化能力较差。因此油腻、油炸、发酵的食物及腌制品如香肠、腊肉等最好少吃为妙;同时最好能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减轻肝胆的负荷。 不要喝酒。因为酒精主要靠肝脏代谢,而当肝细胞已经受损,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极低,喝酒容易造成使肝功能恶化。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直接参与肝脏代谢,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体内维生素C浓度,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肝细胞再生。 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充足能使体内充分的贮备肝糖原,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克~450克。 供给适量的脂肪。有的病人患肝硬化后,害怕吃脂肪,其实脂肪不宜限制过严。如果肝硬化时没有出现胰腺功能不全、胆盐分泌减少、淋巴管或肝门充血等症状,原因有近半数的肝硬化患者出现脂肪痢,对脂肪吸收不良。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并能适应食物中的脂肪,为了增加热量,脂肪不易限制过严。 少量多餐。肝硬化病人经常出现食欲不振,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要吃软食且无刺激食品,做工要细,避免坚硬粗糙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硬果类食品。 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其发病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使胆囊胀大,里面浓缩的胆汁排不出去,这种浓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在此基础上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它与血型的关系,主要在于遗传学原因。 研究者发现,血型是以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不同的血型,其第9对染色体控制的遗传信息也必然不同。但是在同种血型中,第9对染色体控制的遗传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分布规律。有研究指出,这些信息基因与有关文献报道胆囊炎具有遗传倾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专家确定血型与遗传基因与胆囊炎的发生有内在的联系,但是,血型与遗传基因对胆囊炎发生的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