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完素创火热论独树一帜后,承袭其术者不乏其人。
据史料记载,亲炙(直接受到教
诲或传授)其学者,有穆大黄、马宗素、荆山浮屠等。
·
穆大黄,姓穆,人以大黄称之,其为善用寒凉者无疑,名字、里籍及著作俱无从考证。
惟《三消论》锦溪野叟跋云:“麻征君止取《三消论}即付友人穆子昭,子昭乃河间门人穆
大黄之后也。
”
马宗素,金代平阳人。
《宋以前医籍考》云: “按《医学源流}引《列代名医图》曰:
‘金有何公务、侯德和、马宗素、杨从正、袁景安’。
而是书又载正治反治之法,曰闻诸守真
之言,则宗素亦金人,当得亲炙于守真之门者。
”著有《伤寒医鉴》一书,从伤寒病的角度
来宣扬刘完素的火热论,并有所发挥,详细内容见温病学派。
荆山浮屠,姓氏、里籍与著作亦无从考。
《明史·方技·戴思恭传》云:“震亨??学医于
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刘守真门人也。
”可知其学一传于罗知
悌,再传于朱震亨,使河间之说由北方而传到南方。
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元代钱塘人,著作不详。
宋濂《丹溪先生墓表》云:“罗司
徒知悌,宋宝佑中寺人,精于医,得金士刘完素之学,而旁参于李呆、张从正二家。
尝言医
学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兼之长沙之
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病方有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
杀人,”知悉其学传至朱震亨时已非刘完素一家之说,实融三家之说于一炉。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人,世居丹溪,后人尊称为丹溪翁。
其沿袭罗氏之学,
尤重相火为病最多之说,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疗肝肾相火妄动的病证强调滋阴降火,
而开后世滋阴一派的先河。
此外还擅长气、血、痰、郁等杂病的论治。
足见刘完素之学传至
朱震亨已渐变矣。
传朱震亨学说的门人,主要有赵道震、赵良仁、戴奸、戴思恭、王履、刘叔渊等。
最有
成就者,当推戴思恭、王履。
赵道震,字处仁,明代金华人。
(定远县志》谓其“凡轩岐以下诸书,靡不精究。
受学
丹溪,所造益深。
洪武己巳,徙籍定远,活人频多,未尝言利”。
著有《伤寒类证》一书,
可惜未见有传本,其学术思想,难以测知。
赵良仁,字以德,明代吴人,后挈家去浙。
《苏州府志》载其“少试吏宪司,即弃去,
从丹溪朱彦修学医,治疗多有奇效,名动浙东西,所著{医学宗旨》《金匮方衍义》,并《丹
溪药要》等书”。
《宗旨》《药要》两书均未见,《衍义》亦未能梓行,直至清代康熙朝经周扬
俊补注,名为《金匮玉函经二注》之后,始有传本,该书系研究仲景学说的专著。
戴空格(音尧),字仲积,浦江人。
因母病死于庸医之手而弃儒从医,率子戴思恭(宇元
礼)徒步至义乌,受业于朱震亨。
朱氏“爱思恭才敏,尽以医术授之”③。
“当时游丹溪之门
者,弟子颇多,惟元礼父子最得其传”④,而戴思恭更是高足。
可惜戴虫未见有著作传世,
其学术思想不可得知。
而戴思恭则著有《推求师意》{证治要诀》等书,畅发其师的“阳有
佘阴不足论”及论治杂病的心法。
他所发挥的气血盛衰论(即“气属阳动作火论”与“血属
阴难成易亏论,,),可谓发展了朱丹溪乃至刘河间研究火热的学术思想,并对后学汪机的学术
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别号抱独老人,明代江苏昆山人。
《明史列朝诗集》述其“精
医药,从金华朱彦修游,尽得其传”,著有《医经溯洄集》等书。
其学术思想一本朱丹溪
“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之说,对《内经》《难经》的理论多有
独到见解。
此外还倡伤寒温暑为治不同论,实属对刘河间火热论的发挥o ;
刘叔渊,字橘泉,明代吴陵人。
其子刘纯(字宗厚)著《医经小学》序云:“昔丹溪朱
先生以医鸣江右,家君亲从之游,领其心授。
纯生晚学陋,承亲之训有年矣。
”可惜刘叔渊
之学不传,惟从刘纯著作中窥测。
刘纯实为朱丹溪的再传弟子。
其著作尚有{玉机微义》
等,反映了朱氏论治杂病的学术思想。
私淑(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朱震亨,竞传其学的,则有汪机、王
·纶、虞抟、徐彦纯等,尤以汪机、王纶成就最著。
汪机,字省之,明代安徽祁门人,世居石山,因自号石山居士,人称汪石山,;著有、《石山医案》等书。
其服膺丹溪之学,并受到戴思恭观点的影响,而倡卫有余营不足论,认为卫
有余无待于补,而营不足则以人参、黄芪补之,补营之气即补营也。
实与朱丹溪“阳有余阴
不足论”及滋阴降火之旨,面目全非。
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明代浙江慈溪人,著有《明医杂著》等书。
其传扬丹溪之学,
尤对丹溪论治杂病的心法体会深刻,强调“气、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有郁久而生病,
或病久而生郁,或误药杂乱而成郁”⑤,故临床治病常“以郁法参之⑤”,如气病兼郁,则用
四君子汤加开郁药,血病、痰病亦如此。
不愧为学丹溪而最著成就者。
虞抟,字天民,号花溪恒德老人,明代浙江义乌人。
其曾叔祖虞诚斋“与丹溪生同世,
居同乡,于是获沾亲炙之化,亦以其术鸣于世”⑥。
虞氏遂世代相传,皆以丹溪为宗,至虞
抟时亦“承祖父之家学,私淑丹溪之遗风”⑥。
其对朱丹溪治杂病的心法,理解较深,在所
著《医学正传》的各个病症里,都列有“丹溪要语”、“丹溪心法”、“丹溪活套”等内容,可
惜高明之见不多。
徐彦纯,宇用诚,明代浙江会稽人。
{玉机微义》杨士奇序中谓其私淑朱彦修。
著有
《医学折衷》《本草发挥》等,前者言杂病证治,多采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等诸家之说,
可见其师丹溪而尤重丹溪治杂病之心法,但仅仅是阐扬而已,缺乏独到之见。
该书后经刘纯
续编,更名为《玉机微义》。
略早于朱震亨而私淑刘完索之学的,有葛雍、镏洪、张从正及弟子麻九畴 常德等。
葛雍,字仲穆,号华盖山樵,金代临川人。
《医籍考》谓其“亦为传河间之学者”,著有
《河间刘守真伤寒直格》,简称《伤寒直格》。
镏洪,号瑞泉野叟,金代都梁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伤寒辨注》云
寒,大率以热病为主,此得河间之一偏。
”
以上二家,虽非刘完素门人,但确是最守刘完素火热沦的,其著作之篇幅,
殊,然立论之旨意,与马宗素之《伤寒医鉴》几无二致,详细内容见温病学派。
“其沦伤
虽多寡悬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久居宛丘,故人称张宛丘。
《金史·本传》
载:“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
”曾有“风从火化,湿与燥兼”⑦之论,以阐发河间六气
化火病机之旨,并认为风、火、湿、燥皆为邪气,邪留正伤,邪去正安,故治法一以攻邪为
主,遂成为攻邪派的师祖。
可见河间之学传至张从正,又为之??:变矣。
·
张从正的人室弟子有麻九畴、常德。
麻九畴,初名文纯,宇知几,人称麻征君,金代易州人。
擅长经史,《归潜志》云:“晚
更好医方,与名医张子和游,尽传其学。
”张子和所著医书,多半出于麻知几之手。
张颐斋
为《儒门事亲》作序曰:“宛丘张子和,兴定中召补太医,居无何求去,盖非好也。
于是退
而与麻征君知几、常公仲明辈,日游滁上,相与讲明奥义,辨析至理,一法一论,其大义
皆子和发之,至于博之于文,则征君所不辞焉。
议者咸谓:非宛丘之术,不足以称征君之
文,非征君之文,不足以弘宛丘之术,所以世称三绝。
”惟本人并无医学著作流传后世。
常德,宇仲明,金代镇阳人,与麻知几同师承于张子和,亦参与了(儒门事亲》一书的
编撰。
此外,尚著有《张子和心镜》(又名《伤寒心镜》),首论刘河间双解散⑧,及张从正
噌减之法,其余都属于刘、张二家的学术观点,不难看出,本书实为发挥刘河间火热论者。
私淑张从正之学的有李子范。
李子范,字林虑,里籍、著作俱不详,惟《儒门事亲·后序》云:“有隐士林虑李君子范者,以其有老母在,刻意岐黄,及得是书,喜而不舍,遂尽得宛丘之传。
”得知李子范为私
淑张从正之学而有心得者。
兹将河间学派的师承授受关系,略为表列如下:
注:——直接师承 ??间接私淑
总之,河间学派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初期以发明火热病机、善用
寒凉药物而名噪一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先后以攻邪、滋阴而闻名于世,从而由寒凉
派又分化出攻邪派、滋阴派。
该派所研究的内容,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在临证上有重要成
果,促进了中医病机学和治疗学的发展,并为明清温病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中医学术
发展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派之一。
[复习思考题]
1.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研究内容有哪些?创始医家是谁?
2.刘完素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传至张从正、朱震亨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3.叙述河间学派的师承关系。
4.马宗素、戴思恭、王履、汪机、王纶、葛雍、镏洪、常德等人的代表作及学术思想
各是什么?
[注]
①《局方发挥·序》
②《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
③《明史·方技传》
④《历代名医列传》
⑤《明医杂著·医论}
⑥《医学正传·序》 ;
⑦《儒门事亲》
⑧双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薄荷叶、大黄、麻黄、连翘、芒硝、石膏,桔
此页有插图梗、滑石、白术,栀子、荆芥、甘草、黄芩、葱白、豆豉、生姜,主治表证兼有内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