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易水学派的发展

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研究在明代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些医家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 上,进而探讨肾和命门病机,从阴阳水火不足的角度探讨脏腑虚损的病机与辨证治疗,建立 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理论上发展成为以先天阴阳水火为核 心的肾命理论。

虽被后人习惯上称之为温补学派,实则为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延续,代表医 家有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幼承家学,通晓各科,曾任太医 院院使。

其学术思想,悉以李东垣脾胃内伤沦为中心,强调“人以脾胃为本”,“胃为五脏本 源,人身之根蒂”,“若脾胃一虚,则其他四脏俱无生气”,“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 发挥了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更强调了脾胃内伤与虚证的关系。

在治疗上多 以东垣补中益气汤为法,或出入于四君、六君之间。

又主张若补脾不应,即求之于肾和命门 之水火阴阳不足,若肾阴不足,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若命门相火不足,用八味 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等理论实遥承于唐代王冰,而六味之用又效法于宋代钱乙。

其对 肾命的认识虽未脱离{难经》左肾右命门之说,但其已明确指出“两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 生化”。

故以六味、八味补之,使“阳旺则阴生”、“阴旺则阳化”。

临床上崇尚温补,力戒苦 寒,实为温补学派之先驱乙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

明·安徽休宁人。

著{赤水玄珠》《医旨绪余》 等。

其论命门学说的特点,是综合《难经}关于命门和肾间动气理论,并融人《易经》中太 极生万物的思想,阐发为动气命门说,即以命门为两肾间动气,为人身生生不息之根。

并以 命门动气说用以指导临床,突出表现在注重保护三焦元气,对虚损诸证,多从下元不足论 治,自制壮元汤,配合东垣补中益气汤作为三焦元气不足之主方。

此外,注意保护脾胃,也 是孙氏的临床特点之一,尝云:“治虚损之证,最吃紧功夫,只在保护脾胃为上。

”此可看出 孙氏宗法脾胃学说的学术渊源。

赵献可,宇养葵,号医巫闾子。

明·鄞县人。

著《医贯》,阐发命门学说,自成一家言。

其论命门位居两肾之中,有位无形,为人身之君主之官,居于十二官之上,实为生命之主 宰。

其云:“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伎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 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 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献可以命 门为君火,而先天之水火并居焉。

其临床治疗亦特别重视先天之水火治疗。

其云:“先天水 火,原属同宫,火以水为主,水以火为原。

故取之阴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阳者, 水中寻火,其明不息。

斯大寒大热之病得以平矣。

”其所谓“火中求水”,即用六味丸补水以 配火,用治因真水不足所致之火有余证,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水中寻火”,乃用八味丸于水 中补火,用治因真火不足而致的水有余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大大推广了六味、八味丸的 ·临床应用。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

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景岳全书》 《质疑录》《类经》等。

张氏所论命门与赵献可略同。

认为命门藏先天之水火:为元阴元阳所 居之所。

故“命门之水火为十二脏之化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 发”。

五脏之功能必赖命门始能发挥正常。

若命门之元阴元阳亏损,则必变生脏腑阴阳虚损 之病,所谓“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水亏其源则阴虚之病迭出”。

创制左归、右归作为 治疗命门先天水火不足的主方。

其命门之治实际上反映了张氏以阴阳互根理论为指导的辨证 思路。

他所大力倡导“阴阳相济”治法,完善了阴阳虚损治法。

其阴阳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 点是阳重于阴,反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针对性地提出。

阳非有余,,论,认为“天之大宝, 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著《医宗必读》《内经知要》 等。

其学术思想宗东垣、立斋,既重脾,复重肾,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为易水学派诸家脾肾之论作了精辟的总结。

其论阴阳水火则重视阴阳的平衡与交济,并表现 出明显的重阳抑阴的倾向,尝谓“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 之上”。

其在临床上善于博采众家之长,持论公允,又多有创见,如擅长辨治寒热真假、实 虚疑似之证,倡言“大实若赢状”、“至虚有盛候”、“阳极反似阴”、“阴极反似阳”等,体现 了较高水平的辩证法思想,颇具临床指导意义,尝为后世医家所称道。

以上温补诸家崛起于明代,决非偶然,盖自元末以下,丹溪之学风行于世,医人偏执滋 阴降火之说而滥用寒凉,袭以成弊。

温补诸家起而驳正之。

其承东垣脾胃之学,而由脾及 肾,深究阴阳理论与肾命病机,注重保护人体阳气,丰富了对脏腑虚损病证的辨证与治疗, 成为易水学派发展过程中,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又一流派。

[复习思考题] 1.易水学派的概念,其代表医家有哪些? 2.易水学派在明代发展的代表医家及基本学术思想有哪些?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