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与成人相比较,虽有很多生理病理一致之处,诸如脏腑功能的基本特点,阴精阳气
的基本作用等。
但小儿在生理、病理上,又有很多与成人不同之处,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
是使儿科学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先决条件。
钱氏沦述儿科疾病,首先从儿科生理特点人手研究,并加以阐发。
他认为:小儿在生理
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
因此,在病理上则“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
钱乙的这一认识,早在《内经》等书中已经有了初步记载,如《灵枢·逆顺肥瘦》篇
云:“婴儿者,其内脆,血少气弱。
”《诸病源候论。
小儿杂病候》云:“小儿脏腑之气软弱,
易虚易实。
”只是钱氏认识更为深入和明确。
钱氏的这一认识,很有指导意义。
夫小儿初生
不久,脏腑发育尚未成熟,虽然五脏六腑均已形成,但尚处于发育阶段,因此要较成人脆
弱。
也正由于此,脏腑的气血尚未充盛,功能活动能力亦不如成人,因此,感受邪气之后,
易为邪气所伤,多见邪实之证。
但另一方面,邪气侵犯人体之后,由于小儿脏腑气血未充而
柔弱,邪气易损正气,又易使小儿气血受损而转为虚证。
其阳气不充盛,被耗伤则生寒;其
阴精未充足,被耗伤又可生热。
故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化迅速,为其特点。
钱氏的这一理论认识,符合临床实际,对正确掌握小儿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这也是钱氏治疗儿科病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小儿疾病的具体治疗时,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反对妄用攻下。
例如,他在《,《、
儿药证直决》中说:“小儿疳病,皆愚医之所坏病。
”①认为疳病的产生与误治有关。
具体而
言,钱氏又进一步阐发说:“小儿易虚易实,下之既过,胃中津液耗损,渐令疳瘦。
”①又说·:
“故小儿之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
”O均强调了妄用攻下并非小儿治疗
之所宜。
因此,对于儿科疾病,除非必下不可之证,可以根据体质年龄及正邪的具体情况而
使用外,钱氏认为一般情况下均不宜妄用。
又如,其在《小儿药证直诀》里沦及腹账时说:
“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热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
”②明确指出由
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其患病后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治疗时,过用寒凉或温热之晶
都是不适宜的,-—定要审慎行事,这在儿科临床上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