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著成《外科精要》一书。

其书以北宋的《集验背疽方》[外科新书》等为基础, 结合陈氏本人的临床经验,深入系统论述了痈疽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药及护理等各个 方面。

全书54篇,以痈疽为主,论述精详,是一部既系统又精要的外科专著。

1.痈疽的病因病机 · (1)痈疽的病因:陈氏秉承北宋陈言三因之说,指出痈疽的病因也可归于内因、外因和 不内外因。

他说:“七情亏损,气血经络壅结而成者,属内因;若六淫外侵,气血受伤,寒 化为痈者,属外因;若用丹石补药、膏粱酒面,房劳所致者,属不内外因也。

”o,此外,他还 具体论述了可能导致痈疽的6种致病因素:“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 气虚;五、饮冷酒,食炙烛;六、服丹药。

”④痈疽的发生确实与感受外邪、饮食、体质、 情志和误服丹药等因素相关,陈氏的观点符合临床实际。

(2)痈疽的病机:陈氏认为,痈疽虽是外证,但其病机却与脏腑阴阳的失调相关。

他指 出:痈疽病机主要是由于“阴阳不调,脏腑不和”,他引证马益卿先生痈疽论:“五脏不和则 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流结为痈,皆经络涩滞,气血不流畅,风毒乘之而致然也。

”@他还进 一步诊断了痈疽的病性,在痈疽形成之后,其性质发生转化,多数演变为脏腑热毒。

他说: “痈疽未溃,脏腑蓄毒,一毫热药断不可用。

”@这就为临床治疗痈疽用药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痈疽的辨证 陈氏对痈疽的辨证有丰富的经验,可归纳为辨内外、辨阴阳、辨脏腑、 辨善恶、辨生死、辨预盾等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辨内外:陈氏认为痈和疽有所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痈发于外,而疽发于内。

临床上当合参脉证以辨。

他说: “凡痈疽其脉浮数洪紧,肿掀作症,身热烦渴,饮食如常, 此六腑不和,毒发于外而为痈。

”①“其脉沉细伏紧,初发甚微,或无疮头,身不热而内躁, 体重烦痛,情绪不乐,胸腮痞闷,饮食无味,此五脏不和,毒蓄于内而为疽。

”9 (2)辨阴阳:辨痈疽的阴阳属性,其方法有种种不同。

总的来讲, “阴滞于阳则发痈, 阳滞于阴则发疽。

”④若以病发的上下部位来分, “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之 毒。

”@若从脉象来分,“脉浮洪滑数为阳,沉缓细涩为阴。

”o“若脉不数,不热而痛者,发于 阴也,尤为恶证。

”① (3)辨脏腑:脏腑之毒,所发各有其特定之部位,故根据毒发的部位可测知其所相关的 脏腑。

“发于喉舌者,心之毒;发于皮毛者,肺之毒;发于肌肉者,脾之毒;发于骨髓者, 肾之毒”③。

概而言之,“发于外者,六腑之毒;发于内者,五脏之毒”。

(4)辨五善七恶:善指顺症,恶指逆症。

痈疽之临床见症,善症有五,恶症有七。

辨之 如下:“饮食如常,一善也;实热而大小便涩,二善也;内外病相应,三善也;肌肉好恶分 明,四善也;用药如所料。

五善也”;“渴而发喘,眼角向鼻,大小便反滑,一恶也:气绵绵 而脉涩,与病相反,二恶也;目不了了,睛明内掐,三恶也;未溃而肉黑内陷,四恶也。

;己 溃青黑,腐筋骨黑,五恶也:发痰,六恶也;呕逆,七恶也”(8,。

临床上根据善恶症出现的 多少,可以判断痈疽的预后,“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28。

(5)辨预后生死:临床上可根据某些特殊的症候判断患者的生死预后。

如,若发背位:卜 肝俞以上且溃透内膜者死;痈疽未溃即内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

还可根据痈疽所发部 位进行判断:“溃喉者不治;阴患人腹者不治;人囊者不治;鬓深数寸者不治;在颐后一寸 三分名锐毒,亦不治”@。

凡无此者,治之多可获生。

又有“疽初发一粒如麻豆,发热,肿高,热痛色赤,此为外发,热虽炽盛,治得其法,可保其生”⑦。

另有流注一证,其发虽多 疗之必愈。

判断痈疽的预后,除了前述的“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可作为主要依据外, 还可根据相关脏腑、局部状况和脉象进行判断。

如“感于六腑则易治,感于五脏则难瘳”⑩。

“腑气浮行于表,故痈疽浮高易治;脏血沉寒主里,故痈疽内陷为难治”⑦,“若脉洪数者难 治,脉微涩者易治”田。

3。

痈疽治则 (1)重视脾胃:陈氏治疗痈疽重视调理脾胃。

他说:“《素问》云‘形不足者,温之以 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大凡疮疽,当调脾胃。

盖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主养 四旁,须进饮食,以生气血。

”Q3陈氏此论无疑是将调理脾胃作为治疗外证的纲领而提出的, 体现了他的整体观念,治疗外证必须治内,而且,首先要调理好脾胃,以生气血。

这是治疗 外证的前提。

(2)治疗无失先后次第:陈氏从大量的临床经验中认识到,治疗痈疽,应当根据脉证, “详察定名,是痈是疽,是虚是实,是冷是热,或重或轻,对症用药,无失先后次序”①。

痈 疽的发生发展具有阶段性,有一定规律,因此,治疗用药的先后次序也同样有一定之规。

了 解痈疽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痈疽治疗用药的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陈氏指出:“痈疽 未溃,脏腑蓄毒,一毫热药断不可用。

痈疽已溃。

脏腑既亏,一毫冷药不能用。

”@根据痈疽 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陈氏确立了痈疽治疗大法的先后次第:“初觉宜清热解毒;已溃宜排 哝止痛;脓尽则长肌敷痂。

”34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3)辨证沦治,内外合一:外证的治疗,如同内证—样,也须辨证论治。

《内经》所确 立的治疗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外证。

但外证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定的阶段,或特定的症 侯中,进行外治有其特殊的治疗意义。

陈氏在外科领域首创了内外合一的治疗方法,既体现 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又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他说: “治当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导之以针石,灼之以艾灸。

破毒溃坚,各遵成法,以平为期。

”34他所运用的外治 方法很多,如针刺、石砭、艾灸、汤洗、烟熏、药敷、膏贴等,再结合内服汤剂辨证施治. 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陈氏外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后世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 陈白明是宋代著名医家,在妇科和外科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

他的贡献在于对宋代以 前的妇科和外科学术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并将二者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他的 《妇人大全良方》和《外科精要》为后世妇科学和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曾盛赞陈氏之书“诚有以发《内经》之微旨,殆豆古今所未尝道 及者,可传之万世而无弊也”。

王肯堂也认为“陈氏所集:多上占专科禁方,具有源流本未、4.试述痈疽的病因病机。

5.试述陈自明辨治痈疽的特色。

[注) ①(妇人大全良方·自序》 ②《妇人大全良方·室女经闭成劳方论》 ③《妇人大全良方·产宝方序论》 ④加减四物汤:侧柏、荆芥、槐花、炙甘草、炒枳壳、生地黄、当归、川芎、生姜。

⑤当归散:当归、川芎、白芍、黄芩、白术、山萸肉。

气虚者去黄芩加桂心。

· ⑥《妇人大全良方·血风劳症方论》 ⑦劫劳散:白芍。

黄芪、甘草、人参、五味子、当归、半夏、白茯苓、熟地、阿胶、生 姜、,大枣。

⑧补中丸:即八珍汤为丸。

⑨《妇人大全良方,月水不断方论》 · ⑩《妇人大全良方·血水行止腹痛方沦} ⑩桂枝桃仁汤:桂枝、白芍、生地黄、桃仁、甘草、生姜。

⑩地黄通经丸:熟地、广虫、水蛭、桃仁。

⑩万病丸:干漆、牛膝、生地黄汁。

⑩温经汤: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蓬莪术,牡丹皮、人参、牛膝、甘草。

⑩(妇人大全良方·月水不凋方论》 ⑩(妇人大全良方·室女月水不通方沦》 ⑥《妇人大全良方·月经序论》 ⑩《妇人大全良方·月经不通方沦》 ⑩《妇人大全良方·伤寒伤风方论》 ⑦《妇人大全良方·胎动不安方论》 , ; ②《外科精要·痈疽叙述} ; @《外科精要,论背疽其源有五》 @《:》》科精要,马益卿先生痈疽论》 @《外科精要·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 @《外科精要·辨痈疽浅深缓急治法》 @(外科精要·论痈疽疮肿} ⑤{外科精要·痈疽脉证》 @{外科精要·论善恶形证} ⑩《外科精要·论生死形证》 ·⑦{外科精要·察疽发有内外之别》 ⑦《外科精要·痈疽分表里证论》 ⑦同上。

此条恐有误。

脉洪数属阳,当易治;脉微涩属阴,当难治。

存疑待考。

⑦《外科精要·调节饮食当平胃气论》 @《外科精要·痈疽叙沦》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