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一、火热论

1.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刘完素受《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火、热居其九的启示,认识到 火热病证广泛存在,于是在《素问玄机原病式》里对十九条中的火,热病机加以发挥,将其 所属的病症范围予以扩大,如病机十九条中,属于火的病症,仅有瞀冒、口噤、瘛疚,鼓 栗、肋肿、疼酸、惊骇、冲逆、躁、狂.10种;属于热的病症,仅有胀满、呕吐、吐酸、泄 泻、下迫、转戾、水液混浊7种。

合计17种。

而刘完素则扩大为57种,其中属于热的有34 种,属于火的有23种,其云:“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 鼓、疔疽疡疹、瘤气①结核②、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①鼽④衄、血溢⑤血泄④、淋间⑦、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空格⑧血汗,皆属于热。

”⑨“诸热瞀瘛、暴喑⑩冒昧O、躁扰 狂越、骂詈惊骇、跗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嗌 贪不下、目昧Q3不明、暴注困瘛、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o此外,他还将十九条中属于风、 湿、寒三条病机的6种病症,亦推衍为23种,且又补充了十九条中所缺的燥邪病机l条, 所属病症2种,即“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并认为这25种病症大多可以从火热推论,充分说明了火热为病的广泛性。

刘氏的上述认识来自临床实践,亦源于六气化火的理论,所述内容不仅反映了刘氏注重 火热的学术创见,而且发展了《内经》的病机学说,对后世颇多启迪。

2,六气皆能化火说 刘完素在阐发火热与风、湿、燥、寒诸气的关系时,强调风、湿、 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 之一。

(1)风与火热:刘氏认为风属木,而木能生火,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

”13此即风 可以化火。

反之,病理上的风,又往往因火热过甚而生。

他说: “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 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

”风与火热在病变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化生,即 风能化热、热极生风,而且多有相兼为病(又称兼化)的关系,即其云:“风火皆属阳,多 为兼化。

”e比如头目眩晕即属此洌,刘氏解释病机曰: “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晕者,由风木 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

”QJ) 说明风与火热多兼化。

鉴于风与火热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治疗时刘氏主张使用清凉之 剂,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的原则。

(2)湿与火热:刘氏认为湿邪郁滞,不得布化,营卫受阻,容易化热生火,即所谓“积 湿成热”o。

反之,火热也能化生土湿,他说:“湿为土气,火热能生土湿也,故夏热则万物 湿润,秋凉则湿物燥干也。

”①又说: “湿病本不自生,因于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通,即停 滞而生水湿也。

”①湿之与火热既可相互化生,又可相兼为病,临床上常见的水肿、痢疾、带 下等即属此种情况,如刘氏分析水肿病机时指出: “诸水肿者,湿热之相兼也。

”9“湿热相 搏,则怫郁痞隔,小便不利而水肿也:”9由于湿与火热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刘氏强调治 疗时“以辛苦寒药制之,盖以辛散结,而苦燥湿,以寒除热”9,使湿去结散,热退气和而 病愈。

此实发展了《内经·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的治疗原则。

(3)燥与火热:刘完素认为燥病的形成,或由于寒凉收敛,气血不通所致;或由于中寒 吐泻,津液亡失所致;但更为多见的,乃是“风能胜湿,热能耗液”Q9的结果。

如“风热耗 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通利,则皮肤燥裂,肢体麻木不仁”。

又如“大便于涩,乃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⑩。

正如《易传·系辞》所说:“燥万物者,莫空格19乎火。

”反之,燥邪 亦可以化热生火,此乃“燥胜则干”①,易伤津液,阴虚热盛之故也。

故刘氏指出:“金燥虽 属秋阴,而其性异于寒湿,反同于风火热也。

”①燥与火热之间不止有互化的关系,尚且有兼 化约关系,诚如刘氏所说: “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

”14根据上述关系,在治疗上,刘氏 提出“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毋服乌附之药”①。

可谓发展了《内经·至要真 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的治疗原则。

(4)寒与火热:刘氏认为“寒能收敛”④,若感冒寒邪,或内伤生冷,“冷热相并”④,均 能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敌”@,而化热生火;反之,火热亦可生寒,若“热甚而成阳厥 者”④,乃因“阳气怫郁,阴阳偏倾而不能宣行,则阳气蓄聚于内而刁<能营运于四肢”④所致, 实为假寒之象,“不可反以为病寒也”@。

寒之与火热之间虽有互化的关系,但无相兼同病的 关系,至于治疗,寒化火者,仍宜以“温药散之”@,使寒去而阳气宣散则热愈也;火生寒 者,则宜以“寒药下之”四,使热退而阳气宣通则厥愈也。

.以上所述刘完素关于风、湿、燥、寒诸气化热生火的观点,后世将其概括为“六气皆能 化火”.说,这是刘氏火热沦的重要内容。

·3.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刘完素不只重视外感火热病机,同时亦重视内伤火热病机,他 在论述火热与情志的关系时,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13的观点,其云: “五脏之志者, 怒、喜、悲、思、恐也。

若志过度则劳,劳则伤本脏,凡五志所伤皆热也。

”⑨指出五志化 火,各伤本脏,各有主病。

但又强调五志化火更易影响心,而心火热甚,又与肾水虚衰有 关,从其论中风偏枯中便可看出,如:“中风偏枯者,由心火暴甚而水衰不能制之,则火能 克金,金不能克木,则肝木自甚而兼于火热。

则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过度,·而卒病 也。

”⑨ 反之,心火热甚亦可导致情志异常,其云:“惊惑、悲笑、谵妄歌唱、骂詈癫狂,皆为 热也。

”。

所谓惊者,即惊悸也,火主乎动,故心火热甚则心卒动而不宁;惑者,即惑乱也, 指疑惑、犹豫、精神不专一,心火实而肾水衰,则神志焕散而迷惑多疑、思想紊乱。

悲为肺 之志,能令肺燥者心火也,故悲痛苦恼者,乃心神烦热躁乱之故也;笑为心之志,喜极而笑 者,心火甚之故也。

谵妄者,即谵语、虚妄也,心火热甚则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心火热甚 肾水虚衰则神志散乱,自言自语,妄见妄闻、如见鬼神。

骂詈者,即恶言恶语也,言语为心 之声,心火盛肾水虚,金被火克不能平木,肝旺而多怒,故失去理智,恶语伤人,以致骂詈 不避亲疏。

癫狂者,多喜为癫,多怒为狂,喜为心志,心热甚则多喜而为癫也;怒为肝志, 火实制金不能平木,故肝实则多怒而为狂也。

因此,在治疗上,刘氏主张以泻心火为主,正如张从正所说:“今代刘河间治五志,独 得言外之意,谓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故凡见喜、怒、悲、惊、思之证,皆以平心火为 主。

”23此外,针对心火热甚又往往与肾水虚衰、水不制火、水火未济有关,刘氏还提出“泻 实补衰”QD的治疗原则,即“养水泻火”o,益肾水、降心火,以达水火既济,火热平熄之目 的。

4.火热病的治疗 刘完素对火热病机既有如此深刻的研究,其对火热病的治疗亦有丰 富的经验。

他据《素问·热论》三阳证为热在表,三阴证为热在里, “未满三日者,可汗而 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认识,亦将外感火热病的治疗分为表里两个方面,并确定了 “内者下之,外者发之”的治疗大法。

· (1)表证:刘氏认为表证固应汗解,但因外感初起,多是怫热郁结,若用温热药物,虽 能发散开结,然病本属热,会使热邪转甚,甚至出现发黄、惊狂等变证,惟有用寒凉药物解 表,才是正治,因此,他明确提出辛凉、甘寒解表的方法,并结合临床具体病情而灵活施 用。

如: ; 阳热郁遏于表,有时虽可出现恶寒战栗的症状,实为阳热郁极而产生的一种假象,不能 用辛热药物解表以助其热,而应以石膏、滑石、甘草、葱白、豆豉等以开发其郁结,,但必须 从脉象上细心分辨。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解表,若必须使用时,也要适当地增 人寒性药物,否则就会助长热邪而发生其他病变。

刘氏指出:“以甘草、滑石、葱、豉等寒 药发散最妙”O,亦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栀子、茵陈等。

至于表证而兼有内热的,一般可用表里双解的方法,其自制防风通圣散、双解散以两 解表里,或选用天水田一凉膈半、或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使气血宣通,郁热 便可自然解除。

· ; 表证依法汗之不解,前证别无变异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

若汗后热退不尽,可用天水散、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等,以调顺阴阳,洗涤脏腑余热。

若汗后不解而下证未全 者,可用白虎汤清之。

(2)里证:刘氏认为里证当用下法,但也要根据临床情况而灵活运用。

如: 表证已解而里热郁结,汗出而热不退者,都可用下法。

可下之证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有 腹满实痛、烦躁谵妄、大便不行,目睹不了了、脉来沉实等症,均属热邪郁结在里的反映, 当用大承气汤或自制的三一承气汤田下其里热。

热毒极深。

以致遍身清冷疼痛、咽干或痛、腹满实痛、闷乱喘息、脉来沉细,乃热毒极 深、阳厥阴伤的现象。

其病变比较严重,已影响到血分,就不能单纯用承气汤攻下,而必须 和黄连解毒汤配合使用。

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的,可用黄连解毒汤清其余热,必要 时还可兼用养血益阴药物。

若下后热虽未尽,而热不盛的,则可用小剂黄连解毒汤,或凉膈 散散其余热。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又应以黄连解毒汤合凉脤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养 阴退阳。

总之,刘完素对火热病的治疗,或辛凉解表、或表里双解、或攻下里热、或清热解毒、 或养阴退阳,颇多独到见解,可以说在宋金以前言火热病治法的,无出其右者,对后世温病 学派治疗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他的这些经验,主要来源于医疗实践,是从临证中不断总 结出来的,正如他所说: “余自制双解、通圣辛凉之剂,不遵仲景法桂枝、麻黄发表之药. 非余自炫,理在其中矣。

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天以常 火,人以常动,动则属阳,静则属阴,内外皆扰,故不可峻用辛温大热之剂。

”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