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不仅在医学理论方面颇多建树,而且在临床治疗方面亦贡献卓著,尤以对气、
血、痰、郁、火病证的沦治,发挥甚多。
明代医家王纶曾指出:丹溪先生治病,不离气、
血、痰、郁四法,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
鞠丸Q3。
实为对丹溪先生杂病沦治经验的高度概括。
1.气病论治 朱氏十分重视气病的治疗,因其认为“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
一毫不续则穹壤判。
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运
转者,此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
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
病。
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14其中尤注重气虚证的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多从气虚
立论,从补气人手。
例如:水肿,朱氏谓: “此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
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行,非五苓之行水也”o。
伤寒,
则渭:“属内伤者,十居八九。
只用补中益气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⑩。
漏疮,指出:
“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芪、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Q2。
难产,认为与气虚不运
有关,“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而易产”18,予大达生散①治之。
胎堕,则责之气血虚损兼内
火扰动,治宜“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Q),小儿痘疮,亦强调以气虚为主, “用人参、白术,
加解毒药”《c/治疗.据《金匮钩玄》·—书的统计.共裁各科疾病139种,以气虚论治者有79
种之多,足以证明朱氏芥意于补气的治疗特点,同时,亦反映出其受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影
响。
但在选药用方上,朱氏并不拘限于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因其认为“东南之人阴火易于
升”,故补气药中应少败升浮温燥之风药,观;[金匮钩玄》中.补气兼用升麻、柴胡者为数
不多,且多为下焦病变.如水肿,泄泻、白浊、脱肛、小便不通,血崩等,可见朱氏的用药
特点与李东垣有所不同。
其常用的补气方药,则以《局方》的四君子汤为首选,并针对不同
情况加减出入,如气虚脾胃虚弱,不欲饮食者,主用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脾胃气虚,饮
食不进,呕吐泄泻,或病后胃气虚怯者,主用参苓白术散;兼有血虚者.主用八珍汤。
这些
治法,即后世所谓的王道之法,经世代相传,沿用迄今。
:.血病论治 朱氏既注重气虚证的治疗,又重视血虚证的治疗。
他说:“近世治病,多
不知分气血,但见虚病,便用参芪,属气虚者固宜矣,若是血虚,岂不助气而反耗阴血耶!
是谓血病治气,则血愈虚耗甚,而至于血气俱虚。
故治病用药,须要分别气血明白,不可混
淆。
”因此,临床论治疾病其每每从血虚处着眼,善用四物汤。
例如:中风,谓: “大率主
血虚”④,治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
怔仲,·认为多属血虚,用“四物汤安神
之类”@治之。
经闭,言:“血枯经闭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不孕,指出:“瘦怯妇人不
能孕育者,以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可用四物汤养血养阴等药。
”①此外,臌胀、头风、
头痛、痿证、月经不凋、血证等,亦无不有以四物汤化裁获愈者。
其中,尤以对出血证的治
疗更具特色,即于四物汤中加清热药,因朱氏认为出血多与火动有关。
如其治吐血,云:若
“先呕红,后见痰嗽。
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G,宜以四物汤为主,加痰药、火药投之。
治咳血,云:若“痰盛,身热.多是血虚”27.应予四物汤加减。
治呕血,云:属“火载血
上,错经妄行”田者,宜用四物汤加炒栀子、童便、姜汁。
治咯血,亦认为多为阴虚火动,
若“咯血痰带血丝出者,用姜汁、青黛、童便、竹沥入血药中,用如四物汤加地黄膏、牛膝
膏之类”29。
治溺血,云:“溺血属热,用炒山栀子水煎服或用小蓟、琥珀,有血虚,四物加80 中医各家学说
牛膝膏”①。
治下血,云:“有热,四物汤加炒栀子、升麻、秦艽、阿胶珠”④。
上述认识与经
验,对后世启迪颇多,其影响所及,于今仍可见。
3.火证论治 朱氏所沦治之火证,主要是内火之证,所谓“诸火病自内作”9,实多指
相火为病。
其不仅提出了“气有余便是火”@的著名观点,揭示了气妄动产生火邪的病机理
论,而且在治疗方面,更总结出虚火、实火、郁火的各种治法,具有丰富的经验,弥补了刘
完素、张从正、李呆治火热病证的不足,对后世影响极大。
·
(”虚火:朱氏指出“虚火可补”⑦,强调治疗虚火当以补正为主。
其所谓的虚火,包
括阴虚火旺及气虚发热两种。
对于阴虚火旺证,他主张以补阴为主,“补阴即火自降”田,但
补阴又有补阴精与补阴血之分,凡阴精虚而相火旺者,治以大补阴丸;而阴血虚而相火旺
者,则治以四物汤加炒黄柏,并谓此方乃“降火补阴之妙药”@,甚者还可加龟板,谓“龟
板补阴乃阴中之至阴也”@。
若病人自觉有火从脚下起,上冲人腹者;“乃虚之极也,盖火起
于九泉之下”①,治当四物汤加降火药内服,并以附子研末,用口津凋敷涌泉穴外治。
至于
气虚发热证,他主张采用李东垣补气为主的治法,即“中气不足,味用甘寒”(xo, “阳虚发
热,补中益气汤”①。
足见朱氏治虚火尤擅长滋阴降火。
(2)实火:朱氏指出“实火可泻,黄连解毒汤之类”①。
强调治疗实火应径投苦寒,直
折火势。
同时他又指出,若火邪炽盛,正气虚弱者,则不可恣用苦寒正治之法,而当改投从
治之法,如其云: “人壮气实,火盛癫狂者,可用正治,或硝黄冰水之类;人虚火盛狂者,
以生姜汤与之。
若投冰水正治,立死。
”@亦即所谓“轻者可降,重者则从其性而升之”。
此
外,对于火甚病重者,朱氏认为还可使用反佐之法,其云:“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以
兼温散。
”@“热势甚盛,宜黄连用姜汁炒。
”田
(3)郁火:朱氏指出“郁火可发”①,强调治疗火邪内郁不能泄越者可用发散之法。
其
所谓的郁火主要指脾胃抑遏之邪火,治疗多宗李东垣之法,如以升阳散火汤四治“男子妇女
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并引东垣注云:“此病多
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①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治“肌热,烦热,面赤,食少,喘咳痰盛”@,并自注曰: “此药发脾胃火邪。
”@以火郁汤@
治“手足心热,属热郁”36者。
·
4.痰证论治 朱氏在前人论治痰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亦对痰证作了深入的研
究,于症因方治诸方面皆有所发挥,对后人颇多启示。
(1)痰证的病因病机:朱氏认为痰证的病因可以有多种,凡情志忧郁、饮食厚味、外感
无汗、滥投补剂,均可使气血失常,清化为浊,形成痰证。
如其云:“或因忧郁,或因厚味,
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
”田而痰证的病机则多与
脾虚湿滞,气郁火炎有关,脾虚则运化无权;水湿停聚生痰;气郁则火盛逆上,煎熬津液成
痰,即其所云:“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⑩,“七情郁而生痰动火”,“痰因火动”QD。
(2)痰证的临床表现:朱代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42,故可导致多种
病症,如:“为咳为嗽,为呕为利,为眩为晕,为嘈杂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
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43。
此外。
结核、肿块、神志
病变等也可由痰作祟,如其云:“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痰注也。
”@“凡
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
”@“痰在膈间,使人癫狂健忘。
”42可见痰之为患,由于停滞
的部位不同,因而临床表现不一,变化多端,故朱氏又指出:“百病多有兼痰者”qo。
(3)痰证的治法方药:朱氏治痰反对过用峻利药,他说:“凡治痰,用利药过多。
致脾
气下虚,则痰反易生多。
”田而主张以健脾、理气为主,脾得健运则痰湿白化,气得顺畅则痰
饮亦尔随之蠲化,如其云: “治痰者,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
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
古方治痰饮用汗、吐、下、温之法,愚见不若以顺气为
主,分导次之。
”曰若气郁火盛痰动者,又当以降火为主,此即朱氏所谓“痰因火盛逆上者,
以治火为先”q9。
至于具体用药,则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其认为该方“一身之痰都管治,如
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曰。
但临证时尚需根据痰的性质、部位不同,并结合人
的体质情况,而灵活运用,如“湿痰用苍术、白术;热痰用青黛、黄连、黄芩;食积痰用神
曲、麦芽、山楂;风痰用南星;老痰用海石、半夏、瓜蒌、香附、五倍子作丸服,??内伤
挟痰,必用参、芪、白术之属,多用姜片传送,或加半夏,虚甚加竹沥”@。
又如“痰在胁
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皮里膜外者,非姜汁、竹沥不可达;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痰
结核在咽喉,燥不能出,人化痰药加软坚咸药”@。
“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亦不能去;痰
在肠胃间者,可下而愈”QD。
5.郁证论治 朱氏指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蚀,故对郁证也有深刻的研究,不乏独到
见解,劝;为后世所本。
(1)郁证的病位病机:朱氏认为郁证多病在中焦脾胃,与气血郁滞不通有关,其云:
“凡郁皆在中焦”,“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
而引起气血郁滞不通
的原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皆可导致气血失和,壅塞不畅,足见
郁证是极为广泛的。
(2)郁证的证型治法:朱氏指出郁证有六种证型,即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
食郁。
六者既可单独为病,又可相因致病,但总以气郁为关键,多由气郁而影响及其他。
故
其治疗郁证亦重在调气,而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①为主,并谓“苍术、抚芎总
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代表方越鞠丸即是根据这一原则制成的。
此外,他又另制六郁;
汤亦统治诸郁。
该方在使用时可针对不同病情,灵活化裁分而治之,如治气郁,宜香附、苍
术、抚芎;治湿郁,宜白芷、苍术、川芎、茯苓;治痰郁,宜海浮石、香附、南星、瓜蒌;
治热郁,宜山栀、青黛、香附、苍术、川芎;治血郁,宜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
治食郁,宜苍术、香附、山楂、神曲、针砂。
从上述用药中不难看出,苍术、川芎或香附,
是治郁的必用之药,亦体现出朱氏治疗郁证重视顺气的特点。
除以上所述气、血、火、痰、郁五种病证外,丹溪先生对中风、噎膈、疝气、痛风.、痿
证等,亦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论中风,提出了“痰生热,热生风”⑩的病机
理论,治疗主张“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q9。
论痿证,则强调阴虚内热的病理特点,临床
主张滋阴降火,创虎潜丸以治之。
论疝气,指出与湿热、痰饮、食积、瘀血亦有关,治疗不
必固守散寒行气一法。
如此等等,足资后世取法。
综上所述,朱氏对杂病的研究确为学识精湛,经验丰富,引人瞩目,特别是对阴虚火旺
证及痰,郁证的论治,更具震聋发赜之功。
足见其虽以滋阴见长,但并未拘于养阴一端,尚
谙熟其他治法,极大地促进了杂病学的发展。
[结语]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极富创新精神并颇有学术成就的医学大家。
究其学术成就不外体现在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其倡。
阳有余阴不足论”,旨在强调人体阴精常不足,相
火易妄动,主张养生宜注重护阴精,一扫前人惯用金石丹剂温补阳气之习俗,对养生学妁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其对相火的阐述,内容详备而深刻,揭示了相火常与变的两重性,
足补前贤之未逮,成为后世论火之圭桌。
在临床方面,其擅长气、血,痰、郁、火等杂病的
论治,独抒卓见,自创新法,不愧为杂病大家,为后世杂病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
尤以对阴虚火旺证的论治更为人所称道。
所创滋阴降火法,开后世养阴之先河,并促进明清
时期温病学派育阴、救液、填精等法的形成。
总之,他的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无论在当
时,还是在后世,皆有指导意义。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朱震亨“相火论”的主要内容。
3·.朱震亨论治气虚证的用药特点与常用主治之方各是哪些?
4.朱震亨论治血虚证中最有特色的疾病是什么?其病机如何?治疗方法是什么?
5.朱震亨论治火证的要点有哪些?
6.朱震亨认为痰证的病机、治则及主治之方各是什么?
7.朱震亨认为郁证的病机、治则及主治之方各是什么?
[注1
①{素问·太阴阳明沦》
②《素问·方盛衰论》
③《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④《格致余论·慈幼论》 ·
⑤《格致余论·养志论》
⑥《格致余论·相火论》
⑦《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
⑧《格致余论·茹淡论}
⑨《局方发挥》 ·
⑩《格致余论·疝气沦》
⑩暴瘩:瘠(y-m),同喑,指突然发生的失音、声哑。
⑩郁冒:指郁闷眩晕,甚则发生一时性昏厥,但旋即可自行苏醒。
⑩《明医杂著·医论》
⑩《丹溪心法·破滞气》
⑩《金匮钩玄·水肿》
⑩《金匮钩玄·伤寒》
⑩《金匮钩玄·漏疮》
⑩《格致余论·难产论》
⑩大达生散:人参、陈皮、白术、芍药、归尾、甘草、大腹皮、紫苏。
⑩《格致余论?胎自堕沦}⑦《金匮钩玄·痘疮》
; ⑦《金匮钩玄·中风》
⑦《金匮钩玄·怔忡》
@《金匮钩玄·经水》 ; ,
④《金匮钩玄·子嗣》 ;
; @《丹溪心法·吐血}
: ⑦《金匮钩玄·咳血》
, ②《丹溪心法·呕血》
④《丹溪心法·咯血》
[ ④《丹溪心法·溺血》
; ⑦《金匮钩玄·下血》
⑦《金匮钩玄·火》
②《丹溪心法·火》
: ⑩《金匮钩玄·发热》
⑦《丹溪心法·发热》
⑩《丹溪心法,中湿》
; ⑦升阳散火汤:升麻、葛根、独活,羌活、防风、柴胡、炙甘草、人参、白芍、生甘
草。
·
⑧火郁汤:升麻、葛根、柴胡、白芍、防风、甘草。
; ②《格致余论·涩脉论》
⑩《丹溪心法·中风》
; ⑨《金匮钩玄·头眩》
⑩{金匮钩玄·痰》
; ⑩《丹溪心法·痰》
⑩《丹溪心法·六郁》
; ⑩《金匮钩玄·六郁}第四章 明代著名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