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之生理不同于成人,万全受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小儿药证
直诀》的影响,在继承其学术思想的同时,更有发挥。
他认为小儿气血未定,肠胃软弱,并
提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
·
(1)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他在(幼科发挥·卷一》提出:小儿
“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
所谓水面之水
泡,草头之露水,意思是指小儿初生后,尚未定形成人而身体不够健壮。
正如其在该书中
说:“儿之初生,语其皮肉,则未实也。
语其筋骨,则未坚也。
语其肠胃,则谷气未充也。
语其神智,则未开发也。
只是一块血肉耳。
”也正因如此,故对外邪抗御能力不强·,加上寒
热不知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而发寒热;其脏腑未充,肠胃功能脆弱,加上小儿乳食不能自我
节制,易为饥饱所伤。
而父母疼爱子女,往往调摄又不得法,常常“看承太重,重绵厚褥,
反助阳以耗阴;流歇放饭,总败脾而损胃。
”驮,音啜,饮也。
流歇放饭,即饮食不节之意。
正因如此,万氏对小儿的养护提出: “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
饥,谓节其饮食也;
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
”①万氏之论,确实符合小儿生理特点及调护实际情
况。
(2)五脏有余不足论:宋代钱乙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万氏根
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小儿五脏六腑,虽然均不强壮,但各脏之情况又有不同。
他认为
小儿之五脏,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他说:“肝属休,旺
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
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
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乃阳自然有余也。
”“脾司土气,儿
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
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曰不足。
不足者,乃谷气之自
然不足也。
”“心属火,旺于夏,谓壮火之气。
”“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
”“肾主虚者,此
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
”①万氏从五脏与五季相应,从五脏各自的生理特点阐明,
结合临床之实际。
春生之气应于肝,小儿生机盎然,故肝气多实;心属火脏,小儿为纯阳之
体,故心气易于旺盛而成实热之证。
脾主运化,小儿饮食不节,最易伤及脾气使之不足。
肾
为先天之本,小儿初生肾气不盛,故脾、肾两脏多见不足之证。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伤
害,故常见不足。
万氏的这一认识观,说明小儿既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又有脏腑
娇嫩,形体未充的一面。
因此,在诊治时要注意小儿的这一生理特点,护理时要顺应脏腑的
有余不足,才能保证小儿的身体健壮,健康地发育成长。
·
2 7小儿病的病因病机
(真)三因说:万全将小儿疾病的产生,归纳为三因。
万氏之说受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
方论》的影响,但结合小儿的特点加以阐发。
他说:小儿“有因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得之者,
谓之外因”2。
“有因饮食寒热之伤得之者,谓之内因”②。
“乳多则饱,乳少则饥,饥饱之伤,
此内因也”Q)。
“有客忤倾跌汤火得之者,谓之不内外因”①。
万氏的三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
不节,客忤与跌仆、水火烫伤三个方面。
但其称饮食所伤归为内因,此与陈无择之观点不
同,而小儿心理单纯,故万氏之三因排除了七情内伤致病。
(2)小儿病机:万氏倡导“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分析儿科疾病的
病机,鉴于小儿心、肝二脏常有余,故尔病理上心肝风火同化,实热动风之证多见。
小儿为
“纯阳”之体,故感邪后容易从阳化热。
再加上心火易动,扰动神明,故易邪陷心包。
心火·
与肝风交相煽动,耗伤真阴,筋脉失养又可动风。
正如万氏所说“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
热则生风”①。
因此临床上多见壮热、惊悸、抽搐、昏迷,甚至角弓反张等实热“有余”之
证。
且肝病又可克土,刑金、耗肾,而见吐泻、夜啼等病证。
总之,万氏的心肝有余病机是
· 儿科疾病中实证变化的基本病机。
鉴于小儿脾常不足,易被饥饱寒热所伤,故万全认为:“饱则伤胃,饥则伤脾,热则伤
胃,寒则伤脾。
”①而。
幼儿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是以脾胃之病视大人犹
多也。
”30产生多种疾病,如疳积、慢惊风等。
而睥胃受伤,痰湿内生,上可犯肺。
肺为娇
号,外合皮毛,由于寒暖不适,易受外邪,亦使肺脏受伤,故肺亦多病。
万氏总结说:“天
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
”①肾为先天之本,主持生长发育,然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
期,肾之精气相对不足,故易发生禀赋不足的多种病证,故万全接受钱乙的观点,认为“肾
主虚无实”\u,“肾者,元气之主,虚则为禀赋不足之病”⑤。
万氏总结小儿病机,告戒同道云:“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肾主虚;亦不足也。
故
小儿之病,惊风属肝,疳痨属脾,胎气不足属肾。
上医治病:必先所属而预防之。
故曰:
不治已病治未病,。
”② 、
在五脏病机认识上,万氏更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功能,所以他又强调说: ‘脾胄壮实,
四吱安宁。
” “脾胃虚弱,百病蜂起。
”⑥例如,小儿常见的呕吐、泄泻、疳积、慢惊诸种疾
病,无一不是由脾胃之病而引起,故治疗疾病当十分重视脾胃。
3.儿科疾病的治疗 ·
万全接受钱乙五脏辨证的基本纲领,并结合个人经验,将其运用于临床,但有其个人的 ;
治疗特色。
其治疗特色概括有四:
(1)调理但取其平,用药勿过其剂:万氏认为:“初生小儿,内外脆薄·,药石针灸,必
不能耐也。
”1因此主张“小儿用药贵用和平,偏寒偏热之剂不可多服。
”④且平时“无病之时,
不可服药。
”q)其临床用药平正中和,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
至今这一原则仍被临床所运
用。
万氏于补泻之法均用于临床,反对滥用补法,他认为应以《内经》的“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的治则指导临床,二者均不可偏废,应当“病有攻者急攻之,不可喜补恶攻”④,补
法若用之不当,其害亦不浅。
故万氏说:“今之调脾胃者,不知中和之道,偏之为害,喜补
而恶攻,害于攻者大,害于补者,岂小小哉。
”④小儿脏腑成而未壮,又易于感邪,攻之太
过,伤小儿脏腑,补之太过,又易壅滞邪气,故万氏主张“中和之道”。
尤其对脾胃之病,
小儿易有食积,脾胃又易受伤,更应用药平和,确是经验之谈。
对于寒证与热证的治疗,万氏亦主张用药不能过剂,应防范治热生寒、治寒生热之弊。
过用寒凉之品,热邪可去,但因小儿“稚阴幼阳”,又往往伤及阳气;治疗过用温热之品,
虽寒邪可去,又易伤阴精。
且过用寒凉,积凉可以成寒,过用温药,积温又可生热,因此,
他认为应当遵循《内经》的法则: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方为上策。
甚至于“温平凉平之药,亦不可以群聚之服也”①,
万全尤其强调小儿用药,“药必对证中病,勿过剂也”4,并具体制定其用药原则:“大毒治病,十去其三,小毒治病,十去其五,无毒治病,十去其七”Qj; “病衰其半,即止其
药,以待其真气之发生,又以乳食之养,助其发生之气”。
这里所说的“大毒”、“小毒”,并
非仅指有毒性的药品,包括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的、药效较为峻猛、大寒大热之晶。
强调这
些药物的应用,不能过量,过则易伤小儿娇嫩之躯。
万氏总结出:“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
过其剂”,作为儿科的用药法则之一。
(2)反对滥用攻伐之剂:用药勿多金石之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
实。
万氏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主张不可用药峻攻,因为攻伐之晶多是苦寒药,易伤阳气,
损害脾胃。
另外,金石类药物,性多辛热,易于伤阴耗气,使小儿伤阴化热,变生多种病
端,故万氏亦主张少用。
他曾告诫说:小儿用药,“尤忌巴牛,勿多金石”(6)。
·巴指;巴豆,牛
指牛黄,都是攻逐之品,故当忌用。
万氏又说:“慎勿用轻粉、巴豆之类,恐伤元气,损脾
胃,误杀小儿。
”⑥“轻粉之去痰,硇砂之消积,硫黄之回阳,有毒之药,皆宜远之。
”(i)
(3)重视调理脾胃:万氏接受李呆的学术思想,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元气之本,
“脾胃强实,夕邪不能侵,内邪无由起,何病之有哉”①。
因此,他认为“调理脾胃者,医中
之王道也”⑥。
而“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
本常固矣”④。
万氏调理脾胃,既注重药物调理,还十分重视饮食调理。
(4)遣方用药,简便灵活:万全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遣方用药。
其用药特点为药
味少,药量小,善用丸散膏丹成药。
万氏结合家传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100多个家传
验方,有些方剂一直流传至今,亦被广泛应用。
如安虫丸、玉枢丹、牛黄清心丸等。
此外,
他还根据个人经验,加减变化古人之名方,以为今日之应用。
如钱乙治疗小儿泄泻烦渴的白
术散,万全倍用葛根以升胃中津液,而且服用方法加以改变,改为大剂煎汤,代饮常服,使
胃气上升,津液自生,烦渴泄泻自止,·颇有效验,充分体现万氏临床经验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