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论命门动气

命门为人体生命之本,首见于《难经》,提出了其功用为“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该理论至明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孙一奎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孙一奎认为{难经》之说值得重视,故其对命门的认识,基本与(难经》相一 致。

他认为:“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两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办 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元,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禀于 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

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 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两肾,静物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

动静无 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其斯命门之谓欤。

”⑨这一段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命门内含原气,与《难经》认为命门为“原气之所系”相一致。

不过孙氏对其进行更深入的 探讨,其论点为:一、原气来源于先天,由父母之精相合而化生,在胎儿孕育期间即已经存 在,所谓“男女未判,而先生两肾”即是此意;二、此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所 谓“生生不息之机”,孙氏在文中举豆子果实为例,将原气比为豆办中之根蒂,有此根蒂才 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此原气则五脏六腑相继而成,有了人体生长发育之机;三、原 气即人体的太极之本体,所谓太极,是从{周易》而来,{系辞}曾说:“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后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认为宇宙自然界,先无极而后 太极,太极而后阴阳,太极的哲学概念是指原始混沌之气,指阴阳未分之前的混元一气,是 阴阳之根。

孙氏以太极来比喻原气,是说明原气乃是人体阴阳之本,是生命之本原。

故孙氏总结命门之功用时说: “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 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相继以成。

”⑨ 孙一奎不同意命门内寄相火。

他认为《难经》中仅提出命门藏精系胞、舍精神、系原气 的作用,而并未提及命门相火。

后世医家有人提出了命门内寄相火、命门属相火的认识,认 为心与命门,千主君火,一主相火。

孙氏认为此说不妥。

盖命门在两肾之间,有如《周易》 之坎卦,坎卦的卦象为三,是一阳居于二阴之中,·——代表阴爻,——代表阳爻,两肾属坎 中之阴,命门属坎中之阳,因此,命门渭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当。

孙氏说:“如彼谓一阳 居于二阴之间,无乃指一阳为火耶?然则,离以一阴居二阳之间,又作何说也。

坎中之阳, 即两肾中间动气,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

”这里,孙氏以离卦来印证坎卦,因为离卦 居于南方,火属离卦,而其卦象为三,系一阴陷于二阳之中,既然火的卦象有阴爻又有阳 爻,而命门居两肾之间,有如坎卦内的阳爻,故只能称作阳,不能称作火。

关于命门属阳属火、是内寄相火还是为人身动气的问题,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一个争论 点。

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盖言命门属阳者,是从命门与两肾之间的关系而言,因为命 门与两肾,肾主水属阴,命门内寄相火属阳,可以认为命门属阳者有其理论根据与意义。

言 命门属火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其一、以火与水代表阳与阴,因为两肾主水为阴,命 门为阳则属火,这个火的含义与阴阳中的阳是相一致的;其二、命门的功用为人体生命活动 的动力来源,称之为相火,强调其与君火共同为人体牛命活动的主要根源,与《内经》·所称 的“少火”是一个含义,从这一角度出发,这种认识亦是为了说明命门的作用与肾命之间的 关系,亦有道理。

至于命门相火与动气之说,表面看来是从火与气的不同角度来阐发,其实 二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动力来源,而相火的含义亦是 人身之动气,朱震亨曾说:“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凡动皆属于火”,亦强凋了其是人 体的动力来源,亦含有物质性与功能性两个方面的内涵。

故尔,相火的内涵与气是一致的, 只不过气是对精血而言,而火是对水而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不同名词,所以二者均有其 根据与道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应当结合起来认识则更臻于全面。

孙氏沦命门,不仅对其功用加以阐发,对命门的位置亦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命门居 于两肾之间,但并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所以既无动脉之形诊,又无经络之所指。

其 次,他认为命门的位置,虽在于两肾之间,即命门穴所在之处,但仅仅是肾间动气之所在, 是一种生生不息、造化之枢机而已。

对有的医家以《内经》“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句下, 杨上善注称“脊有三七二十一节,肾在下七节之傍,肾神曰志”,后人称此“志心”当为命 门,孙氏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内经》的“七节之下”应当从脊上往下数,故此“志心” 当是心包络而不是命门,并认为《内经》有“桴鼓不浮,上控志心”之说,王冰有“心气不 足”的解释以为佐证。

孙一奎的这一观点,虽与一些医家看法不一,但后世对此并未十分重 视,这是因为在中医学里,重视命门的作用,而对其位置因与临床应用关系较小,故忽略而 不予重视的缘故。

孙氏在阐发命门的作用时,对其在人身生命活动的具体作用亦作了必要的阐述。

首先, 他根据《难经·八难》中提到的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 焦之原”的说法,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存在,“赖此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有是动则生,无 是动则呼吸绝而物化矣”①。

同时又特别指出了其对人体呼吸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呼吸亦 是根源于肾间动气。

在《灵枢·邪客》篇曾记有“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提出宗气对呼吸有重要作用。

而宗气又是由五谷人胃,其精微物质化生而成。

但孙 氏认为,从根本而言,呼吸的原动力在于肾间动气,即先天之气。

孙氏并举胎儿的真息与新 生儿的呼吸以作说明,他说: “胎藏母腹,系于命门。

”O此时胎儿虽不能进行呼吸,但由于 其系于命门,故有真息存在;当新生儿一离开母腹,便有了呼吸,此时水谷未进,后天之气 尚未化生,说明呼吸之根源于命门之原气,故孙氏强调:“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 之一身之原气也。

有生之初,就有此气,;默运于中,·流运不息,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

”“呼 吸者根于原气。

”①孙氏的这一认识,充实了命门学说的内容。

[结语]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医家,其兼取众家,对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尤其对命门、三焦的论述 颇有见地,强调命门为肾间动气,有名而无形。

命门动气为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根;三焦亦有 名而无形,为原气之别使,主持相火。

故其临床注重命门、三焦元气的保护与治疗,对于气 虚中满、癃闭、遗尿等病的论治,十分重视三焦的温补,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因此,后世学 者将其归属于温补派医家。

[复习思考题1 ·1.孙一奎对三焦相火的认识观。

2.孙一奎如何运用三焦相火理论指导临床? 3.孙一奎命门学说的基本观点。

[注] ①《医旨绪余·难经正义三焦评》 ②《医旨绪余·三焦相火篇议》 ③《医旨绪余·问十二支土多十二支火多之义》 ④《赤水玄珠·气门》 ⑤通气生姜丸:人参、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官桂、归尾、陈皮(炒)、半夏 (洗)、生姜(去皮切)、厚朴。

上为末,以生姜煮汁,麦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 眼食前米汤饮下。

⑥《赤水玄珠·痞气门》 ⑦{赤水玄珠·闭癃遗尿不禁辨》 ⑧《孙氏医案·三吴治验》 ⑨《医旨绪余·命门图说} ⑩《赤水玄珠·肾天痘辨》 ⑩《赤水玄珠·妊娠数堕胎》 ⑩《医旨绪余·原呼吸》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