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氏以前,对外感病的形成原因,一般多强调六淫之邪。
在《伤寒论》中虽强调自然
界的邪气有时行之气与非时行之气的区别,认为时行之气可以使长幼患病相似,具有流行
性。
但其认为时行之气亦仅指非其时有其气而言,并未超脱六淫邪气范围。
至金元时期,刘
完素的门人马宗素在倡导伤寒就是热病观点的同时,亦认为其有传染性。
在刘完素所著{伤
寒标本心法类萃}一书中,专列“传染”一条,并提出:“伤寒疫疠之病,何以别之,盖脉
不浮者,传染也。
”这些认识对吴氏认识温疫的病因,不无影响。
吴氏根据温疫不同于伤寒与一般外感病的特点。
根据其发病突然,具有流行性,认为这
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着一种异气,又称作疠气、疫疠之气。
正如其所说:“夫寒热温凉,乃四
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有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固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
多疫也。
”①“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有多少,在方隅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
来,无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①吴氏又说:“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它气,故
为病颇重,因名之厉气。
虽有多寡不同,然无岁不有。
”①吴氏这几段文字的描述,对温疫的
病因,提出了新的认识。
其中心意思是:一,虽然(伤寒论》中提出时行之气有传染性之
说,但据实际发病,有时行之气未必成疫,所以时行之说不能完全说明温疫的流行;二,人
之得疫病,是由于厉气所致,厉气是杂气之一,每年都可能存在;三,疫疠之气的存在及盛
衰多少,与地区、四时和运气有关;四,只有感受疫疠之气,才能使疫病流行,不分老少,
其病相似。
吴氏的这一观点将温疫与伤寒、外感病区别开来。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吴氏对
疫疠之气的认识,不可能像现在那样认识到传染病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但吴氏已经提出
疫疠之气“无形可见,无象可见,无声复无臭”,而且疫疠之气既然是气,应当是一种物质,
他说:“气即物,物即气”,将疫病之气说成是一种不可见的微小物质,突破了六气致病的传
统观点。
提出了新的传染病病原观点。
这些,已被现代的医学、微生物学所证实,这是吴有
性对医学的一大贡献。
吴氏对疫疠之气的特点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除了其传染性、流行性之外、吴氏还提出
了疫疠之气致病有病种特异性的特征,一种疫疠之气只能产生某一种疾病,不同的疫疠之气
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
他说:“为病各种,是知气之不一也。
”囚“众人触之者,各随其气而
为诸病矣。
”②而且他认为,杂气还有优劣之分,他说:“气交之中,万物各有善恶,是杂气
亦有优劣也。
”②即杂气之致病作用有强弱之不同,因此,人得病才有轻重之别。
二,疫病之
气伤人,有其病位的特异性。
他说: “盖当其时,适有某气专人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
病。
”②意思是说,邪气侵入人体后,可以有选择的侵袭人体某一脏腑经络而发病,不同邪气
伤人的部位不一。
三,吴氏对疫疠之气伤及生物的物种已认识到有特异性。
他说;“偏中于
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瘟,岂当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
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
”③有的疫疠之气只能导致某一物种的动物
发病,而不会导致其他物种与人发病;有的疫疠之气只能导致人发病,而不导致动物发病;
当然也有可以导致人与动物共病的邪气,吴氏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应当说已经是很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