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温疫病的传染途径、侵犯部位及传变方式,吴氏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认为其与一般外感病、伤寒病也有很大不同。
对于传染途径,既往认为外感病是由外邪侵袭而致,侵犯人体后只能由表人里,因此,
受(伤寒论》的影响,强调邪气从皮毛而人,吴氏从温疫病的发作突然,初起即见舌上有白
苔等症状分析,认为此邪气侵犯人的途径不同,当是从口鼻而人,其侵犯后故所见症状与一
般外感病不同。
对于温疫病邪气侵犯人体后的所在部位,吴氏亦有新的认识,他认为其侵犯的部位则既
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停留在人体的半表半里之间,称之为募原,又称膜原。
他说:。
邪
自口鼻而人,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
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疟论)所谓‘横连膜原,是也。
nO这里的膜原,
是借助于《内经》的名词,以说明邪气侵入人体后,这一部位外可连于表,内可人于里的特
点。
其更进一步表述说:”温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
所不及。
至其发也,邪毒渐张,内侵于腑,外因于经,营卫所伤,诸证渐显,然后可得而治
之。
方其浸淫之际,邪毒尚在膜原,必待其或出于表,或人里,然后可导引而去,邪尽方
愈。
”①吴氏认为温疫之病所以初起之时用治一般外感病的方法不能痊愈,其临床表现初起与
一般表证不同,既可有表证表现,又有些症状是里证表现,就是因为邪气入侵人体后不同于
一般外感病或在表或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的膜原。
这个部位一般药物所不能达到,而其又
外连于表内连于里,邪气盛则可出表人里,用药物既可清里又可解表,但必须使膜原之邪溃
散,因势利导,然后再解表清里,才是正确治法。
正如其所说:“时疫之邪 始则匿于募原,
根深蒂固,发时与营卫相干,客邪经出之处,营卫未有不被其所伤者,因其伤,故名曰溃,
然不溃则不能传,不传邪不能出,邪不出则疾不瘳。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