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认为温疫的病因、病机、辨证均不同于外感病,且与伤寒有很大区别。
虽然温疫病
在发病过程中,膜原之邪溃散于表,可见太阳经的头项痛、腰脊强;阳明经的目痛、鼻干、
不得眠;少阳经的胸胁痛、耳聋、寒热.呕吐、口苦等;邪气溃散于胃腑,又可见脉洪、大
渴、大汗、发热的白虎汤证,或见有邪在胸膈的瓜蒂散证,还可见有便秘、腹满、腹痛的承
气汤证等。
这些均与伤寒有一·致之处,但另外很多方面又均有不同之处,应当很好加以区
别。
尤其在温疫发病之时,若兼有伤寒三阳病证时,更应仔细辨析,以防贻误病情。
吴氏对
此进行了比较,他说:。
夫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单衣风露,或冒雨涉水,或临风脱衣,或
当檐洗浴,随觉肌肤寒栗,既而四肢拘急,恶风恶寒,然后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脉浮而
数。
脉紧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
时疫初起,原无感冒之因,忽觉凛凛以后,但热而
不恶寒,然亦有因所触而发者,或饥饱劳碌,或焦思气郁,皆能触动其邪,是促其发也。
不
因所触而发者居多,促而发者,十中之二二耳。
伤寒投剂,可一汗而解;时疫发散,虽汗不
解。
伤寒不传染于人,时疫能传染于人。
伤寒之邪,从毫窍而人;时疫之邪,自口鼻而人。
伤寒感而即发,时疫感久而后发。
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
伤寒投剂,可使立汗;时
疫汗解,俟其内溃,汗出自然,不可以期。
伤寒解以发汗,时疫解以战汗。
伤寒发斑为病
笃,时疫发斑为外解。
伤寒邪感在经,以经传经;时疫以邪在内,内溢于经,经不自传。
伤
寒感发甚暴,时疫多有淹缠二三日或渐加重,或淹缠五六日忽然加重。
伤寒初起,以发表为
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
种种不同。
”⑤又说:“疫邪每有表里分传者,因有一半向外传,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内传,则邪留于胃腑。
邪留于胃,故里气结滞,里气结,表气因而不
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达于肌表,下后里气一通,表气亦顺,·而郁于肌肉之邪,方能达于肌
表,或斑或汗,然后脱然而愈。
伤寒下后无有此法。
”⑤吴氏的这两段论述,·将伤寒与温疫区
分开来,包括病因有六淫与杂气之不同;邪侵之途径有皮毛而入与口鼻而人之不同;发病有
感而即发与感而后发之不同;病变部位有六经与膜原之不同:传变有自表人里、以经传经与
邪从膜原分传表里之不同;初起症状有发热恶寒与凛凛之后但热不恶寒之不同;传染性有不
传染与传染之区别;治疗法则有先表后里与先里后表、里通表和之不同;预后有发斑为病重
与发斑为病解之不同等等。
吴氏首先较为全面地把伤寒与温疫进行了鉴别,为温病脱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