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天地之道,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
李中梓十分重视阴阳水火,故在
《医宗必读}中撰写了“水火阴阳论”,以阐发其学术思想。
他说:“天地造化之机,水火而
已矣。
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
水上火
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为未济。
交者生之象,不交者死之象也。
故太早物不生,
火偏盛也;太涝物亦不生,水偏盛也。
煦之以阳光,濡之以雨露,水火和平,物将蕃滋,自
然之理也。
人身之水火,即阴阳也,即气血也。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然物不
伏于阴而生于阳,譬如春夏生而秋冬杀也。
又如向日之草木易荣,潜阴之花卉善萎也。
故气
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是非昂火而抑水,不如是不得
其平也。
”李氏的这段文字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在人身之中即是
气血,,即气血是人身之本;二、水火宜交不宜分,应注重水火的互济,只有水火的升降出
人,相互既济,运动不已,才能推动万物的生长与发育;三、在阴阳水火中,虽然阴根于
阳、阳根于阴,然而阴阳二者,李氏认为阳更为重要;四、阳于人体既然十分重要,因此,
气血阴阳不足时,补气补阳应当放在首要地位,故李氏提出了“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
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的观点。
李氏的重阳思想,与张介宾之说颇为一致,不过,张介宾重阳气主张温补肾命,而李氏则强调补气补阳药的运用而已。
由于李氏重视阳气,因此,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亦从其药性人手,正如其所说:“药性之
温者,于时为春,所以生万物者也;药性之热者,于时为夏,所以长万物者也;药性之凉
者,于时为秋,所以肃万物者也;药性之寒者,于时为冬,所以杀万物者也。
故凡温热之
剂,皆为补虚;寒凉之剂,皆为泻实。
”①这里,李氏从药物气味的寒热温凉之性来认识其作
用。
由于温热之性的药物不损伤人体的阳气,对保护元阳之气有益,故可补虚。
反之,寒凉
之性的药物能损耗元阳之气,故为泻实。
李氏的这一认识说明其对阳气的保护十分重视,酷
似张介宾。
但全面分析,李氏的认识又有不尽完善之处,因为治热之晶,虽有部分药物可助
阳补虚,但亦有如麻黄、细辛等祛寒邪的药物,并无补虚之功效。
而寒凉之晶,有如大黄、
芒硝等很多药物可以泻热,由于其损伤阳气,故归于泻实药物之类;但亦有如麦冬、生地等
滋阴补虚之品以治阴虚内热之证,并非寒凉药物都是泻实之品,亦有其不合之处。
所以,学
习研究李中梓阴阳水火认识观时,对其一些提法,要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