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EHF)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中医用"温疫"、"疫疹"范畴。临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和热退病重等时相过程为特征。发病急、传变迅速、病情凶险。病理传变涉及卫气营血过程,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以心、肾、胃三脏为关键,易见三焦俱热,虚实挟杂的凶险证候。其发病机理,可能是病毒进入机体,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和中毒症状,同时侵入细胞,进行复制并释放新抗原,新抗原同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肾等组织,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血浆外渗,导致低血压、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多种临床表现。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药,应具有(1)抑制病因和发病机理;(2)控制主要证候,促进康复。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祛病邪

(l)对EHF病毒致死的保护作用:观察药物对小鼠乳鼠感染EHF病毒致死的保护作用。中国医药资讯网 WWW.YY2000.COM

(2)对EHF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观察EHF病毒感染动物(如小鼠、大鼠、长爪沙鼠等)给予药物治疗后,用适当方法(如抗原片法、免疫荧光法、免疫吸附法、单克隆抗体法等)检测相关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或测定毒力,以判断新药的作用。

(3)在EHF感染的体外系统(如Vero E6)中,观察药物对病毒的影响。

2、理病机

(1)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在病理或正常动物中,观察药物对IgG、IgM、C3和免疫复合物的影响。

(2)对毛细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的抑制作用。

3、解主证

(1)发热期的清气凉营作用:如解热试验,观察新药对微生物致热原引起动物发热的解热作用。

(2)休克期的固脱救逆作用:如抗休克试验,特别是感染性、内毒素性休克。

(3)少尿期的通瘀利水作用:加利尿试验,对实验性肾坏死动物尿量的影响。

(5)恢复期的扶正补虚作用:如对体力、应激能力等的增强作用,可酌情选做。

(二)注意事项

1、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中药新药,应兼具祛病邪、理病机、解主证的作用.然目前尚难臻理想,因此,凡一、二类新药,应具有祛病邪作用。由于上文所列理病机、解主证的主要药效试验,均非特异性质,如药物仅具有这两方面的主要药效,应经以后临床证明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功效,才能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中药。鉴于病程传变过程各期有不同的主证,一个中药新药常只对某个主证发挥治疗作用,在作主要药效试验时,应选择相应的缓解主证的指标。

2、选做体外抗病毒试验时,应考虑所试药物在体内转运和发挥疗效的情况,以及血中可能达到的药物浓度。如属粗制剂口服途径给药,则不宜将原药与病毒直接接触后做体外试验。

3、一、二类新药宜做祛病邪作用以及在理病机、解主证作用中各选1项指标;三、五类新药宜做祛病邪作用以及在理病机、解主证作用中选做1项指标;四类新药可根据原剂型的药效特点,选做2项指标,并同原剂型进行比较。

中国医药资讯网 WWW.YY2000.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