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学派的划分

关于学派的具体划分,历来学者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民国时期谢观先生在《中国医学源 流论》一书中,将其分为七个学派。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医·之门户分于 金元”,倡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各成一派。

早在明代,王纶于《明 医杂著·医论》中倡四子大全之说,提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 丹溪”。

将张仲景、李东垣、刘河间、朱丹溪作为不同学术观点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学派的 划分有着一定的影响。

《中医各家学说》二版全国统编教材提出了河间、易水、伤寒、温病 四大学派; 《中医各家学说}四版全国教材提出了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 汇通七个医学流派,《中医各家学说》五版全国统编教材又将七大医学流派改为伤寒;、河间、 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七个医学流派,众说不一。

为什么对学派划分出现不同见 解?这与研究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

学派的划分原 则或标准,不外乎两个方面:一者是在学术上的共性,或共同研究一个领域、课题,或在学 术上有共同的见解;二者是有一定的学术联系或继承性,或属师承授受,或为私淑。

所谓私 淑,指没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但后人尊崇、学习前辈的学术观点。

有此二者之一,划为一个 学派就不可非议。

但具体到不同的医家,由于研究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可以有不同看 法,以朱丹溪为例,其师承于刘河间的门人罗知悌,而且其学术上受到刘河间火热论学术思 想的影响,故将其归属于河间学派是有根据的:但是,朱氏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的观点,倡导滋阴泻火的治疗法则,于杂病又提出以气、血、痰、郁辨治杂病的观点,其门 人甚多,成为金元时期滋阴学说的代表和杂病治疗大家,将其划为一个学派的宗师,也是有 充分理由的。

再如,李东垣学医于张元素,受张氏脏腑病机学说的影响,注重脾胃内伤病的 研究,创立了脾胃内伤论,张元素是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将李东垣归属易水学派是无可非议 的。

但李氏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其门人与私淑者亦甚多,后人称其为“补土派”的代 表,将其另立一个学派也未尝不可。

鉴于学派的划分是后人研究前人学术发展沿革的一种方 法,因此,研究者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不一,会产生不同见解,是不足为奇的。

也正是由于 各个研究者分析问题角度不一,更有利于我们对中医学术发展和医家学术思想的深入,可以 避免片面之弊病。

此外,对于学派的划分,亦有以地域为界者,如江南新安地区,历代名医 辈出,被后人称为新安医学派。

有以南北地域区分医家,分为南方派、北方派者,也是一种 划分方法。

还有以临床处方善用仲景方者称为经方派,凡不善于或不拘泥用仲景方者,统称 时方派,则又是一种流派划分的方法。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学派的具体划分和医家在学派 中的归属,不必强求统一,只要研究者有划分学派的具体原则,具体划分时有其理由,立论 有据,便不必过多论其是非。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