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以用语言完整表述自己的病症,婴儿因不会语言,.更难从问诊中把握病情,故古
人称儿科为“哑科”,再加上小儿疾病发病急、变化快,对儿科病诊断造成困难,故望诊、
切诊显得十分重要。
钱乙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1\儿药证直诀》
一书中,记述了钱氏对小儿疾病诊断的简易有效的诊法。
钱乙对小儿的脉象归纳为六种,使切脉之法更适合儿科临床。
他说:“脉乱不治,气不
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对儿科常见的病机、病因从切诊中作出很
好的总结。
对于望诊,钱氏根据自己的体会,特别注重面部及眼睛的望诊,提出了“面上证”和
“目内证”的望诊经验,很有意义。
面上证:左腮属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
如果上述部位之某部出现
赤色,则可根据其五脏归属而定为某脏热证,为医者提供了快捷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内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淡黄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
这二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简单易行,是在《素问·刺热篇》《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
大惑论》等篇的启示下,根据五脏证治,五行五色五脏理论提出来的,不仅可以审证求因,
诊断疾病,还可以根据五行乘侮之理,预测疾病的转归。
不仅如此;《小儿药证直诀》还记载有其他的望诊方法,包括对整个面色的望诊,以及
皮肤?指甲、大小便等。
在面色望诊时,钱氏对同一种面色,又可区分出不同的病因病机,
这些认识,若不是有丰富的1临床经验,是难以总结出来的。
同时,也看出钱氏对望诊的研
究,十分仔细与重视,把握了儿科诊断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