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脾胃内伤的病机

李呆对脾胃内伤病病机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气火失调 李氏认为元气与阴火之间具有对立而统一的关系,元气充沛,则阴火戢 敛,而敛藏之阴火,又可化生元气,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内经》所谓的“气 食少火,少火生气”①。

但在脾胃虚损的状态下,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会失调,变成势不 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关系,其云: “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JL,火者,阴火也, 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 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可见李氏所说的阴火,实际上是指君相之火。

元气不足,不能敛 降君相之火,则阴火亢盛,而阴火炽盛,又反过来伤耗元气,此即{内经》所谓的“壮火食 气,壮火散气”O·。

李氏把这种阴火、君相之火,称之为“元气之贼”。

并指出这种阴火的产 生,既可由于饮食不节等原因,损伤脾胃之气所引起,也可由于劳役过度,或情志不宁直接72 中医各家学说 引起,如其云:“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事闲之际,或于阴凉处解脱衣裳;更有新 沐浴,于背阴处坐卧,其阴火下行,还归肾间。

”Qo“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 故也,心君不宁,化而为火。

”Q9另外,李氏还指出由于阴火的亢盛、上冲,就会出现“气高 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14等内伤热中的病变。

2.升降失常 李呆认为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 归于肝肾。

因而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 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o的正常升降运动。

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 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症。

例如,其论内障眼病说: “元气不行,胃气下流, 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于肺,上人脑灼髓,火主散溢,瞳子开大。

”①说明内伤目疾的病机, 不离乎脾胃升降失常。

不仅如此,凡九窍之疾,李呆认为均可因脾胃升降异常而发生,他 说:“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

”③事实上,九窍 是受五脏支配的,五脏接受了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其正常作用,九窍才能通利。

若脾胃气 衰,则胃不能分化水谷,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上下升降转输的枢机失常,五脏无所禀气, 九窍就不通利。

这就是《内经》所谓“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⑩·, “九窍不利,肠胃之所 生”9的道理。

· 又如,脾胃内伤所以会出现恶寒发热之症,也是与升降失常分不开的。

李呆指出:“饮 食入胃,其营气上行,以输于心肺,以滋养上焦皮肤揍理之元气。

”①就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体 温,如果营气不升而反下流,就会导致“心肺无所禀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营卫之外护,故 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处阴寒无日处,便恶之也”④,这是造成恶寒的病机。

至于发热的病机,乃由于“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 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而已”9。

再如,“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亦与升降失常有关。

“肺之脾胃虚”,是脾胃虚 损,阳气不升,不能营养肺气的一种病变,习惯上称为“土不生金”,《内经》云:“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

”:n》说明脾与肺在生理上有密切联系,当脾胃虚损时,肺气也就不足。

李氏指 出:“脾胃虚,则肺最受病。

”22临除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等脾胃虚的症状外,还可 见“洒浙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等肺气虚的症状,并把这些症状概括为“阳气 不伸”,在治疗上则创制了升阳益胃汤@,以补脾胃而升清阳。

而“肾之脾胃虚”,则又是脾 胃虚损,失治误治,以致肾阳虚寒的一种变证。

因为脾胃虚损,元气不足,阴火上炽,多有 烦热口渴的“热中”证,医者易误认为实火而用苦寒泻下,结果更损脾胃之气及元气,造成 阴寒内盛,李呆称此为“寒水来复火土之仇”@。

并指出临证可见“上热如火,下寒如冰”@ 的现象,如头作阵痛、目中流火、视物昏花、耳聋耳鸣、小便频数、大便滑泄、肠鸣腹痛、 阴冷汗出等。

对于这种病变宜采用温肾回阳的方法,故李氏特制沉香温胃丸①等以治之。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气火失调与升降失常两个病机是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的。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