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内伤热中证所表现的症状,如头痛、发热、烦渴等,与外感六淫邪气所引起的头 
痛、发热、烦渴等症状,在表面上有些相似,但实质上是大不相同的,若不加以鉴别,治疗 
时就容易犯“虚虚实实”的原则性错误。
因此,李臬专著《内外伤辨惑沦》一书,列举辨 
脉、辨寒热、辨头痛、辨渴与不渴等辨别方法,以便后学临证掌握。
兹将其分别介绍如下:1.辨脉 外感者,人迎脉大于气口,多表现于左手,外感寒邪则左寸人迎脉浮紧,按 
之洪大紧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二三倍。
内伤者,气口脉大于人迎, 
多表现于右手,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若饮食不节、劳役过度,·则心脉变见 
于气口,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代。
 
2.辨寒热 外感者,发热恶寒,寒热并作,面色赤,鼻息壅塞,呼吸不畅,心中烦闷, 
其恶寒得温不止,必待表解或传里,其寒始罢,语声重浊,高厉有力。
内伤者,见风见寒或 
居处阴寒,便感到恶寒,而得温则止,其热为蒸蒸躁热,得凉则止,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 
息,言语声音怯弱。
 
3.辨手心手背 外感者,手背热,手心不热。
内伤者,手心热,手背不热。
 
4.辨口鼻 外感者,口中和,不恶食,鼻塞流清涕。
内伤者,口不知谷味, 
涕虽或有或无,但无鼻塞症状。
 
恶食,清 
5.辨头痛 外感者,头痛不止,必待表解或传里,头痛方罢。
内伤者,头痛时作时止。
 
6.辨筋骨四肢 外感者,筋骨疼痛,不能动摇,甚则非扶不起。
内伤者,怠惰嗜卧, 
四肢沉重不收。
 
7.辨渴与不渴 外感者,感受风寒三日以后,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证。
内伤 
者,劳役所伤或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症,但久病则不渴。
 
以上这些鉴别方法,都是李氏从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