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有余阴不足论”是朱震亨阐述人体阴阳关系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人在一生中,阴阳
之间多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这一认识是根据《内经》的观点,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自然界的现象,及人体生理特点与病理状况而得出的。
,
《内经》曾云:“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故阳道实,阴道虚。
”①又
·云:“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
”②朱氏以此为立论基础,指出“阳有余阴不足”
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其云:“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
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日
之光以为明者也。
”①以天地、日月为例,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天体大而地球
小,日恒圆而月常缺,说明自然界的现象符合“阳有余阴不足”的规律。
依据天人相应的理
; 论,朱氏又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
不足。
”①强调人体亦符合“阳有余阴不足”这一规律。
1.人之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 朱氏认为人体“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主要是指在
正常生理状态下,阴精难成易亏,不与阳气相配,其云: “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
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
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
摄养也。
”Q)又云:“[礼记》注曰:惟五十然后养阴者有以加。
《内经》曰:‘年至四十,阴气
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夫以阴气之成,
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
”③说明在人的生长衰老过程中,阴精只有在青壮年时
期才相对充盛,而幼稚与垂暮之年阴精皆不足,正如朱氏云:“人生十六岁以前,如日方升,
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
”(1)“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
”⑤故阴与阳相较,则阴不
足而阳有余。
:.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 朱氏还认为人之一生经常会遇到各种情欲刺激,而
这些刺激往往通过心而影响到相火,导致阴精耗伤,势必加剧“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
造成疾病产生。
如其云:“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
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z)“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
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③“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
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Q)
3,人之阴阳动静。
动多而静少 朱氏认为自然界离不开动与静,阴与阳两个方面,其
; 云:“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6二者
对立统一,缺一不可。
其中动是基本的,主要的,·是化生万物的主体,其云: “天主生物,
故恒于动。
”(6)对人而言,亦是如此,因此,他十分重视动与静对人体的影响,强调动而中
节,动静相宜,则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妄动不已,动静失宜,如前所述心动致使
相火妄动,即可导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故其云:“人之疾病亦生于动,其动之极也,病
而死矣。
”①同时,他还强调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往往动多静少,“动易而静难”⑦,如上所说
由于人之情欲无涯,所以相火妄动,耗伤阴精的病变时常发生。
从而亦得出“阳有余而阴不
足”的结论。
以上可见,朱氏关于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观点,是基于对人体生理特点及病理现象
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旨在说明人体阴精难于充足,而相火易于妄动。
因此,保持阴精充
足,勿使相火妄动,亦即养阴抑阳,则成为人体养生、防病的关键。
朱氏特著《饮食箴》
《色欲箴》,示人节饮食、戒色欲,勿使相火妄动,保持“阴平阳秘”。
并制定了一系列养生、
防病的原则,例如:幼年之时不宜过于饱暖,以摄护阴精;青年时期应当晚婚,以待阴精成中医各家学说
熟;婚后宜节制房事,以护阴精。
同时还要“收心养心”③,“主之以静”⑥,避免温馨声色等
情欲的诱惑,防止心动引发相火妄动,正所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①,正确处理尸动易
而静难"7的矛盾,以护养、聚存阴精。
此外,饮食宜适量、宜清淡,反对贫食与厚味,主
张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因其“有食人补阴之功”四。
进入老年更要注意茹淡节食,
少食厚味滋腻,忌服乌附金石丹剂等等。
这些都对防止早衰、却病延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
时,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和老年医学亦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