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泄泻、呕吐的治疗经验 .

龚氏于临床有着丰富经验,,兹举泄泻、呕吐两病证的经验,以见其一斑。

1。

泄泻 龚氏将泄泻一症根据病机、病位分为八类,计有湿泻、气虚泻、火泻、痰泻、 食积泻、寒泻、脾泻、肾泻。

龚氏认为“大概泄泻因食伤其脾者居多,以胃苓汤加减主 之”①。

龚氏又十分重视脉象在辨证中的意义,提示泄泻脉象的特征为“泻脉自沉,沉迟寒 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多在暑月”④。

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n)湿泻: “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作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 阴阳不分者,湿也”①。

治以胃苓汤,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 白芍、肉桂、炙甘草、生姜、大枣。

(2)气虚泻:“饮食人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④。

治以益气健脾汤,·药用人参、 白术、白茯苓、陈皮、白芍、苍术、诃子、肉蔻、升麻、炙甘草、生姜、大枣。

(3)火泻:“泄泻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④。

治以加味四苓散,药 用白术、白茯苓 猪苓,泽泻、木通、栀子、黄芩、白芍、甘草、灯心。

(4)痰泻:“泄泻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者,痰也”①。

治以加味二陈汤,药用陈皮、半 夏、白茯苓、白术,苍术、厚朴、砂仁、山药、车前子、木通、炙甘草、生姜、乌梅、灯 心。

(5)食积泻:“泄泻,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④。

治以香砂平胃散,药用 苍术、陈皮、厚朴、白术、茯苓、半夏、砂仁、香附、神曲、白芍、炙甘草、生姜。

(6)寒泻:“泄泻,肚腹疼痛,四肢厥冷者,寒也”④。

治以附子理中汤,药用白术、干 姜、人参、白茯苓、砂仁、厚朴、苍术、熟附子、炙甘草、生姜。

(7)脾泄:“气弱易饱,常常稀溏者,此脾也。

囚。

治以扶脾散,药用莲肉、陈皮、白茯 苓、白术、麦芽;或用八柱散,药用人参、白术、肉蔻、干姜、诃子、大附子、粟壳、炙甘 草、姜、乌梅、灯心;或用补脾丸,药用白术、莲肉、人参、炙甘草、白芍,木香、山药、 陈皮、干姜。

(8)肾泄:“脾胃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不化,大便不实者,此肾泄 也”Q)。

治以二神丸,药用破故纸、肉豆蔻、生姜、大枣。

此外,龚氏还收集了很多治疗泄泻的单方、验方,表明其十分重视临床,以提高疗效为 宗旨。

如:“治疗食后即泻,用鸡子一个,将小头破开,入胡椒七粒,纸糊顶,煨熟,好酒 送下,将胡椒一并吞下”。

治疗暴泻不止,小便不通,用车前子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 下,或用车前草的根、叶捣汁服等等。

2.呕吐 龚氏认为“呕吐者,饮食人胃而复逆出也。

有声无物谓之呕。

有物无声谓之 吐,呕吐谓有声有物。

胃气所伤,中气不足也”⑤。

将呕病位定在胃,而与脾胃之气受伤有 关,因此临床辨证论治,不离脾胃的调理。

其将呕吐分为外感寒邪、内伤饮食、胃气上逆、 胃热、胃寒、痰涎内聚、水寒停胃、胃气虚弱等八种类型,各有主治方药。

外感寒邪者,用藿香正气散;内伤饮食者,用藿香正气散加砂仁、神曲、山楂;胃气上逆者,用藿香正气散 加木香、砂仁、白豆蔻,属胃热者,治以清胃保中汤;药用藿香、白术、陈皮、半夏、白茯 苓、砂仁、黄连、黄芩、栀子、甘草、枇杷叶、生姜加减。

属痰涎内聚而呕哕痰涎者,治以 加减二陈汤。

药用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人参、白术、竹茹、砂仁、山栀、麦门冬、 生姜、大枣。

属水寒停胃者,治以茯苓半夏汤,药用茯苓、半夏、陈皮、苍术、厚朴、砂 仁、藿香、干姜、乌梅、甘草。

属胃气虚弱者,如久病胃虚,呕吐日久,不纳水谷,闻食即 呕,闻药亦呕者,治以比和饮,药用人参、白术、白茯苓、藿香、陈皮、砂仁、神曲、炙甘 草、伏龙肝、生姜、大枣。

此外,属虚寒呕吐,手足厥冷,腹痛冷甚者,还可用附子理中 汤之类。

龚氏治疗呕吐,还十分注意治病求本,随机灵活把握,如对于大便不通,大肠燥结而呕 吐不止者,他认为“人身之气,上下周流,不通必宣其上,??上不安,必撤其下也”㈤。

即将呕吐与大便不通结合考虑,可用宣上涌吐以通大便者,亦有通便而止呕吐者,临床颇为 实用。

其他如对于阴虚于下,阳气浮越无所依附而呕咳气喘者,以六味地黄丸盐水送下;热 证呕吐或恶寒发热口苦者,用小柴胡汤加生姜、人参,或加乌梅治之;冷涎呕吐、阴证干呕 用吴茱萸汤等,亦充分表明龚氏临证的圆机活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