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明代浙江绍兴人,生活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至
崇祯十三年(公元1563-1640年)。
其祖籍四川绵竹县,因先世在明朝初期以军功得授以绍
兴卫指挥,便定居浙江。
张介宾自幼才思敏捷,聪明好学,凡天文、音律、兵法、象数等无
不通晓,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史学、哲学基础,青年时代,拜当时的名医金英(字梦石)为
师,尽得其传。
后又曾从戎幕府,游历河南、河北、东北等地区,至50岁,才返回乡里,
全心研究医学。
张氏一方面有较好的中国文化底蕴,又兼通多学科知识,从戎期间又积累了
大量的临床经验,因此,其学术造诣不仅局限于临床方面,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研究亦有很高
水平,成为明代一大医家。
余姚大文学家黄宗羲于《南雷文定前集》卷十为之作传曾说:
“是以为人治病,沉思病原,单方重剂,莫不应手霍然,一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
皆遣金币致之。
.其所著{类经》,综核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历四十年而后成,西
安叶秉敬,谓之海内奇书。
”;充分说明张氏学验两富的成就。
?
张氏的著作有(类经》32卷、{类经图翼》Ⅱ卷、(类经附翼》4卷、《景岳全书》64
卷、(质疑录》1卷。
《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是张氏研究《内经》的成果。
张氏研
究《内经》达40年,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将二书合并研
究,以类分门,便于临床应用,详加注释,以解古书的深奥道理,是对《内经》最全面、最
具系统的一次分类编述。
其《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围绕《内经》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如
阴阳、五行、运气学说、医易关系,古音律与医学的关系,三焦、包络、命门诸说,或用图
表,或用文学加以阐发,以羽翼《类经》,补其不足。
晚年又著《景岳全书》,其中《传忠
录》3卷,就中医理论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辨证前人之得失,阐发自己的见解,最能反映其
学术思想。
而后的(脉神章》《伤寒典》(杂病漠》《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
等论述诊法和临床各科的辨证治疗,多有个人观点。
《本草正》2卷论述常用药物300余种
的性味功用,《新方八略》与《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录有自制新方186首,古方2275首,
以备临床之用,是一部临床医学的类书。
<质疑录》一书,记载了张氏所撰写的论文45篇,
对中医理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诸如肝无补法、无痰不作眩、阳常有余、右肾·
为命门、气有余便是火、怪病多属痰、痢无止法等,均提出独立意见,亦反映了张氏的学术
思想。
张介宾的学术思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