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阴阳一体论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渗透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深刻理解阴阳学 说,在学习中医中非常重要。

因此,张氏十分重视阴阳学说的阐发,其中对阴阳一体思想更 为重视。

《内经》非常强调阴阳之间的密切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在内,阳之 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 气乃绝。

”说明了二者可分而不可离的关系。

张介宾认识到这一点,张氏说:。

阳阳二气,最 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

”①“先天因气以化形,阳生阴也;后天因形 以化气,阴生阳也。

”①‘·盖阴不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 也。

,,9并且明确指出:“第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而阴阳之气,本同一体。

“4张氏的这一 认识,是十分深刻的。

夫阳与阴,本是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类经·阴阳类》所说: ·阴阳者,一分为二。

”但二者又是统一在一个事物之中,无阴则无阳,无阳亦无阴,阳根于 阴,阴根于阳,一方面的存在是以另一方面的存在为条件的。

所以张氏对《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所说的: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一段文字,在{类经》中注释说:“精化为气,谓 元气由精所化生也。

??然上文既云气归精,是气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气,是精生气也。

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气互根之妙。

”⑤他认识到精气二者分阴阳,但精可化气,气可 生精,二者又是相互为根的,是统一的,将阴阳学说运用于人体,形成了人体中精气一体的 观点。

由于精气为一体,因此,治疗时,不仅要注意到精气本身的调治,还应从阴阳互根的角 度看待精气的调治,所以,对于阴阳精气亏虚的病证,张氏提出了别具匠心的治疗原则。

他 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化生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 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咽。

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

”2总之,张 氏重视人体阴阳精气互根的关系,重视阴阳相济,在治疗学上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其创立 的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就是很好的例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