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之中,命门内有真水真火,而命门之相火又位于两肾水之间,
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命门的真水真火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水为阴,火为阳,阴阳之间既是相互依
存的,又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故赵献可说:“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
不相离也。
火之有余,缘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壮水之主,以镇阳
光;火之不足,因见水之有余也,亦不必泻水,就于水中补火,益火之原,以消阴翳。
,,①这
里,赵氏对命门真水真火的关系描述得十分清楚。
其一、见有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
阳,而见有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而见阳虚阴盛的表现,这是因为阴阳
对立所决定的。
其二、真水真火,只是虑其不足,不必虑其有余,因为命门真水真火是人体
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先天之本,只虑其不足。
其三、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这是因为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因此,补火当于水中补火,使阴中求阳,阴生阳长。
充分反映命门水
火的互根对立关系。
然而,对于命门水火的作用,赵氏更强调火的作用,认为相火在人身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应当时刻保护,不能任意耗伐。
因此,其在《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中说:“所以命门为
君主,而加意于火之一字,夫既曰立命之门,火乃人身之至宝,何世之养身者,不知保养节
欲,而日夜戕贼此火,焉望其有生气焉。
”
至于命门相火和两肾亦有密切关系。
两肾属水,命门内寄相火,·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
中”,即命门无形之火不仅与命门真水有密切关系,而且命门无形之火在两肾有形之水中间,
亦是相依而不得相离的关系。
正如赵氏所说:“肾中非独水也。
命门之火并焉。
肾不虚,则
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
”①充分说明了肾命水火的关系。
对于命门相火的认识,赵献可在王冰、李呆、朱震亨诸家的启示下,进一步阐发,在
《医贯》一书中专立《相火龙雷论》加以发挥。
相火一词,首先于《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指的是
运气学说的少阳相火。
李呆提出“相火元气之贼”,朱震亨专立《相火论》,认为肝肾膀咣胆
三焦包络内寄相火,使相火说从运气学说转而应用于人体生理病理。
但对于相火的特点,未
加以明确说明。
王冰在解释《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时,.提出了人火与
龙火的不同概念。
他说:“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娲,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
以水灭,故逆其性以折之攻之。
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
水湿折之,适足以光:啖诣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
焰火扑灭。
”王冰将火分为人火、龙火两种,并认为其特性各不相同,赵氏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相火龙雷论”的观点。
赵献可在《医贯,相火龙雷论》一文中说:“火有人火、有相火。
人火者,所谓燎原之火
也,遇草而热,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
龙火也、雷火也,得湿而崩,遇水则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折之,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烛
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以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光扑灭。
古书泻火之法,意盖于
此。
”赵氏之论与王冰之说基本一致,只不过王冰称之为龙火,赵氏认为相火、雷火即龙火,
故后世又称相火为龙雷之火。
这里所提的人火,即是一般之火,在自然界则属于可以水灭湿
伏之火,在人体则指一般亢盛之火,如胃火牙痛、外感湿热邪气所致之病、七情郁结所化之
火等等,均属之。
这种火热的治疗当遵照“热者寒之”的原则。
所谓相火,是指水中之火,
有如雷雨季节产生的雷电之火,有如龙有水愈盛龙愈腾的特点,这种火的特性是遇水不仅不
灭,反而更易炽烈,因此不能用苦寒直折之品,而应当用温热之品随其性而治,才能使炎光
扑灭。
这样,赵氏将相火的特点阐发的一清二楚。
由于相火有如此特性,因此,赵氏对滥用寒凉之品的泻命门相火是十分反对的。
他说:
“今人率以黄柏治相火,殊不知此相火者,寄于肝肾之间,此乃水中之火,若用黄柏苦寒之
药,又是水灭湿伏,龙雷之火愈发矣。
龙雷之火,每当浓阴骤雨之时,火焰愈炽,或烧毁房
屋,或击碎木石,其势诚不可抗,唯太阳一照,火自消灭,此得水则炽,得火则灭之一验
也。
”3赵氏依据相火这一特性,提出用六味丸、八味丸来治疗肾命水火不足的多种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