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一词,首见于《内经》。
历代医家详沦大气而成一家言者除喻氏外,实不多见。
喻氏的大气论是从《内经》中有关大气的论述悟出的。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地为人之
下,太虚之中者也,冯(音义通‘凭’)乎?大气举之也。
”喻氏从中体会到天地间万事万物
的生成及其运动变化皆源于大气,即大气的升举作用和运动不息是自然界一切运动变化的根
源,诸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有生之物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化、
收、藏的发展过程,都是运动不息的大气作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有形之物对于无形之气的
依赖作用。
指出:“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②而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
活动及其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都与人自身的大气有密切关系。
他指出; “五脏六腑,
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
灭,气立孤危矣。
”2说明人的气血循行环流,及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胸中大气的推动和
维持。
胸中大气是喻氏作为特定的概念提出来的,它为人身的大气作了明确的定位。
喻氏认为
大气抟聚于胸中,包举于心肺周围。
胸中大气既不同于膻中之气,也有别于宗气、营气和卫
气。
喻氏详细论述了胸中大气和诸气之间的区别。
他认为膻中之气为“臣使之官”,既为臣使之官,其作用就有了局限,即“参之天运,膻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气
之职,未可言大气也”①。
宗气为气之宗主,似可称之为大气,但《内经》中已明确指出宗
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可言,就不可能是鸿蒙无际的大气了。
至于营气、卫
气,二者各司其职,各行其道,更与大气无涉。
因此,大气是位于胸中,独立于诸气之外,
凌驾于诸气之上,具有统摄和推动作用的磅礴之气。
他指出:“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
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
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
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
”②说明胸中大气是诸气之总司,具
有统摄和推动之功。
至于胸中大气的性质,实际上是指胸中阳气而言。
喻氏例举了《金匮要略》中的水分病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以此作为胸中大气为病的典型病证进行分析,认
为水饮等阴邪之所以凝聚不散,是因为胸中阳气不布之故。
因此,治疗上必须宣通胸中阳
气,以散阴邪之凝结。
他说: “水饮久结胸中不散,伤其咽组之气,乃至心下坚,大如盘,
遮蔽大气,不得透过,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以通胸中阳气。
”②此论不但明确指出了胸
中大气就是胸中阳气,而且也为临床治疗胸中大气为病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此外,喻氏特别
强调临床治病要注意保护胸中大气·,用药不可误伤胸中大气,以免痹痛痞塞之患。
对于临床
治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