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兹举其辨治咳嗽、外感及消渴的心得介绍如下: · 
1.咳嗽 程氏认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
钟非叩不鸣。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 
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空格,自内攻之则亦鸣”①。
说明肺为娇脏,最易受邪,外感 
内伤,皆可致咳。
而致咳之因,风寒者十居其九。
咳嗽的治疗,贵在初起治疗得法。
风寒袭 
肺之咳嗽,初起治疗必须发散,而又不能过散。
不散则外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咳 
嗽缠绵难愈。
针对咳嗽初起,治不得法,而致久咳不已,程氏创制了止嗽散,方用桔梗、紫 
菀、荆芥、百部、前胡、陈皮、甘草,生姜煎汤调服。
此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 
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o。
临床以此加减治疗各种久 
咳不愈者,效果颇佳。
为后世医家所喜用。
 
2.外感 程氏对于外感病的辨治宗法张仲景的(伤寒沦》而独有心得。
他用表、里、寒、热四字概括伤寒病变规律,有执简驭繁之效。
他认为,外感病的发生,往往是六气相杂 
而互相为病的结果,故临床辨治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辨经络、问旧 
疾,的确对证,方为良剂”。
其对于外感风寒表证的治疗,常以香苏散加味来取代麻黄汤 
和桂枝汤,如用香苏散加荆芥、防风、川芎、秦艽、蔓荆子等治疗伤寒初起及春、夏、秋三 · 
时感冒,均可收到较好效果。
是经得起临床验证的成熟经验。
 
3.消渴 程氏认为消渴乃燥热结聚所致,主张分上中下三消论治。
上消之证,治宜润 
其肺,兼消其胃,可用二冬汤。
其所以清其胃者,为使胃火不得伤肺故也。
中消之证,治宜 
清其胃,兼滋其肾,可用生地八物汤。
其所以滋其肾者,以使相火不得攻胃也。
下消之证, 
冶宜滋其肾,兼补其肺,治以地黄汤合生脉散。
其所以补其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
其治疗 
思路,重在滋其化源,而非专执一经。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结语] 
程国彭为清代著名医家,其学宗《灵枢》《素问》,博采众长.于四大家之旨,尤能融会 
贯通,而用其长c所著《医学心悟》一书,详论医门八法,贯彻古今,结合临床,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有独到见解,具有指导意义。
其临床辨治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用药 
不拘古法,善于创制新方。
其听创制的止嗽散,加味香苏散等方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复习思考题] 
1.试分别沦述八法的临床意义。
 
2.程氏治疗伤寒初起用汗法有何独到经验? 
3.如何理解程氏所渭“下之贵得其法”? 
4.如何理解补之须识开合? 
5.程氏辨治咳嗽的特色是什么? 
[注] 
①{医学心悟·自序》 
②《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③《医学心悟·沦汗法》 
①《医学心悟·论下法》 
⑤《医学心悟·沦消法》 
⑥《医学心悟·论吐法》 
⑦《医学心悟·论消法》 
⑧《医学心悟·论清法》 
⑨《医学心悟·论温法》 
⑩《医学心悟·论补法》 
⑩《医学心悟·咳嗽》 
⑩{医学心悟·吴体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