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是临床大家,临证经验十分丰富。
他强调临床必须审证求因 辨别病、证之异同,
他认为,病与证不同,,一病必有数证,合之则为病,分之则为证。
而临床的情况十分复杂,
既有病同证异者,又有证同病异者;既有病与证相应者,又有病与证不相应者,,必须分辨清
楚,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
分辨的关键是审证求因。
举例而言,同一身热证, “有风有寒,
有痰有食,有阴虚火升,有郁怒忧思,有劳怯虫疰“,凡此种种,所致病因不同,所需治
疗也不同,故不可专执寒凉清热为务。
徐氏认为,病和证的关系,病包含了证,一病必有数证,而数证之中,有主证,有兼
证。
而此病和彼病之间,又可因先后相合而形成本病和兼病的关系。
例如:“疟,病也。
往
来寒热、呕吐、畏风,是症也。
此乃疟之本证也。
若疟而兼头痛胀满、咳逆便闭,责望有疟
疾之兼证。
若疟而又下痢数十行,则又不得谓之兼证。
而当谓之兼病。
”O对于本病、兼病并
见的应对方法,应根据其先后缓急之不同, “或当合治,或当分治,或当先治,或当后治,
或当专治,或当不治”。
其治法的选择和先后次第的确定,无不以正确的辨病和辨证为基础。
当本病兼病加诸一身,其治疗的先后次第尤为重要,因为“一或倒行逆施,杂乱无章,则病
变百出,虽良工不能挽回矣”O。
徐氏如此强调辨病和辨证的重要性,那么,临床上应当如何进行辨病和辨证呢?又如何
才能做到辨病和辨证的正确无误呢?徐氏主张要重视个体的差异,以及影响个体差异的诸多
因素,如禀赋、年龄、性别、心态、情绪、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状况、;人际关系及其
他社会因素等等。
徐氏着重指出: “七情六欲之感不殊,而感受之人各殊。
或气体有强弱,
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
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故医者必
细审其人种种之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O徐氏把临床审察的
重点放在具体的人身上,同一种病因作用于不同的人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病机。
这就是因人制宜的原则。
当然,徐氏也同样重视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但天时和地理终归要作用于具体
的人而发挥其影响。
所以,临床上无论辨病、辨证,还是审证求因,都要以人为本。
徐氏指
七:“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病之因各
不同,而病状之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大法。
”⑩这里所说的“生病之因各不同,而病状之所
妇异”,就是指影响个体差异的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症状表现方面的异同,这既是医者审证求
因的基础,也是确立治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