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二、临床辨治的理论和经验

王氏不仅是温病大家,也是治疗杂病的高手:他临床经验丰富,辨析病机准确,处方用 药虽平淡,而治病多奇中,同道莫不折服;他的临床经验和特色在其医案著作中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

; 1.以调畅气机为要诀 清代医家杨素园在评述《王氏医案》时说:“不论用补用清,悉 以运枢机、通经络为妙用。

”。

近代医家曹炳章也评价王氏“裁方用药,无论用补用泻.皆不 离运枢机、通经络,能以轻药愈重病,为自古名家所未达,”6扬、曹二人所渭的“运枢机、 通经络”实际上就是凋畅气机。

王氏临床治病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凋畅气机为要诀。

气之 流行畅通是人身健康的保证,《素问·六微旨大沦》云:“出入废则神帆化灭,升降息则气立 孤危”。

王氏基于对《内经》这一要旨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 的独到见解,他指出:“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原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 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

惟五气外 侵,或七情内扰,气机愆度,疾病乃生。

故虽在汲虚之人,既病即为虚中有实。

肝气不舒, 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饥。

一 气偶愆,即能成病。

推诸外感,理亦相同。

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 关乎老少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

愆则邪留着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

”e 愆者,缓也,气机愆度,即气之运行较正常为缓慢。

王氏此沦既指出了凡病必有气机愆度, 虽在虚人虚证也不例外;又说明了气机愆度为感受外邪着而为病的内因;若人身中气之运行 不愆,则邪不能留着而为病。

针对气机愆滞这一各种病证的共同病叽,王氏提出“调其愆而 使其不愆,治外感、内伤渚病,无余蕴矣”⑦。

王氏临床以疏瀹气机为法,用药不拘泥于古方,多依具体病情而定。

但其用药有一个显 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宣展肺气。

以肺主一身之气,司治节而性清肃,若“肺既不主清肃,一 身之气皆滞也,??肺主一身之气,气壅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

故调气 之法,其握在肺。

王氏主张“以大剂轻淡之品,清肃气道,俾一身治节之令、肝胆逆升之 火、胃府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咸得下趋,·自可向愈”⑧。

其习用清轻 之晶作宣肺肃降气机之用,药如杏仁、前胡、枇杷D1·、桔梗、芦根、薏苡仁、射千、瓜蒌、 薤白、白前、马兜铃、紫菀、贝母、冬瓜子、莱菔子等。

王氏被誉为善以轻药愈重病的高手,与这种用药思路有一定关系。

2.注重从痰湿论治 王氏认为凡病皆可致气机愆滞,导致气机愆滞的原因虽有多种, 而以痰浊阻滞最为常见。

王氏指出:“凡脉证多怪,皆属于痰。

”又说:“痰之为病,最顽且 幻。

”温病中热邪灼液为痰,痰浊痹窒气机,邪热与痰浊胶结不解,不祛其痰则热不能除; 杂证中湿热生痰者甚多,痰饮或痰浊流布全身,可为多种奇形怪症,不祛其痰则病难愈。

故 王氏临床无论治温病,还是治杂证,都注重从痰论治。

《王氏医案》所载其临证治验,十之 七八用有祛痰之品。

在《王氏医案译注》一书所收载的450余例医案中,有300余案例处方 中配伍了痰药,其选药配伍贴切灵活,值得借鉴。

· 温病挟痰之候,变证杂出,治之必以治痰为先,否则,温热难愈。

究其痰之来源,或平 素恣食厚味,变生痰浊;或脾虚湿盛,湿聚痰生;或素有痰饮久伏,盘踞胸中;或因湿热俱 盛,蒸郁成痰。

温邪外感,与素蕴之痰浊、湿饮相互搏结,胶固不解,则无形之邪热依附于 有形之痰浊湿饮而难散;或温邪挟宿饮上逆蒙蔽清阳;或温热蒸痰湿而弥漫三焦;或温热裹 挟痰浊阻塞气机,而变生种种不测之症。

凡此种种,皆当以治痰为先。

然欲治之必先辨之识 之。

王氏于辨痰治痰均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其云:“凡视温证,必察胸脘,如拒按者,必先 开泄;若苔白不渴,多挟痰湿,轻者橘、蔻、菖、薤,重者枳实、连、夏,皆可用之;虽舌 绛神昏,但胸下拒按,即不可率投凉润,必参以辛开之晶,始有效也。

”③胸脘乃肺胃所居之 地,肺胃乃痰浊湿饮蕴蓄之所,所以温证查胸脘可辨识痰湿之有无轻重;胸下拒按,加之苔 白不渴,必是内有痰湿,治宜辛开苦泄之法,虽热盛神昏,也不可纯用凉润,以防寒凝。

温 证挟痰,除必察胸脘外,尚须查其口中之感觉如何,王氏指出:“苔虽白而不燥,还须问其 口中和否,若口中自觉粘腻,则湿渐化热,仅可用厚朴、槟榔等苦辛微温之品;口中苦渴 者,邪已化热,不但大温不可用,必改苦降微凉之剂矣;或渴喜热饮者,邪虽化热而痰饮内 盛也,宜温胆汤加黄连。

”<2)口中和是湿盛之征;口中自觉粘腻,是湿渐化热;口中苦渴,是 邪已化热;渴喜热饮,则是邪虽化热,而痰饮内盛。

王氏从外证的细微差异之处辨出其病机 转变的异同,从而确定治法的相应变化。

王氏辨证之精细,经验之丰富,于此可见一斑乙 王氏治温病挟痰,主张开泄,意在祛邪。

故其极力反对滥用补涩之品,他指出:“故治 之之道,最忌补涩壅滞之晶。

设误投之,则邪得补而愈炽,浊被壅而愈塞,耗其真液乏灌 溉,阻其正气之流行。

”⑧此为要诀。

. 王氏不但善治温证挟痰,而且擅长从痰论治杂病诸证。

杂证挟痰,其症候更加繁多,难 以枚举。

总其病机关键,不外痰浊阻塞气机,导致气血流行不畅,而痰浊随气流行,无处不 ·到,非谓必外见咯吐有形之痰涎也。

临床所见,,脉滑苔腻为辨痰证之一端。

如王氏治张养之 令侄女,患月经后期而饮食渐减,于姓医以通经药治之,患者反更加厌食。

盂英诊其脉缓 滑,知为痰证,曰: “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

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 经自流通。

”于某闻其言而笑曰:“其人从不吐痰,血有病而妄治其气,胀病可立待也。

”然 而患者服盂英豁痰行气之剂后,竟然渐渐吐出痰浊,而诸病皆愈⑧。

从此案可以看出王氏从 痰论治杂病的高超技艺。

3.注重养阴,不忘祛邪 温热病邪最易伤阴,温病救阴就成为治疗的关键。

在这方面, 王氏借鉴前贤名家喻昌、叶桂、吴瑭等人的治温经验,以大剂甘凉濡润之晶救济阴津,获得 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援引前贤之说:“喻氏云人生天真之气,即胃中之津 液是也。

故治温热诸病,首宜瞻顾及此。

董废翁云胃中津液不竭,其人必不即死,·皆见到之言也。

”又云:“凡治感证,须先审其胃汁之盛衰。

如邪渐化热,即当濡润胃府,俾得流通, 则热有出路,液自不伤,斯为善治。

”④若邪热聚于胃府,即恐灼伤津液,濡润胃府,使二便 通调,则邪热下行有路,斯为救阴之妙法。

具体用药,他主张“专宜甘寒以充津液,不当参 用苦燥。

余如梨汁、蔗浆、竹沥、西瓜汁、藕汁,皆可频灌,如得蕉花上露更良。

@”王氏 的用药经验既有取自前贤,又有其临床独创,将养阴和祛邪很好地结合起来。

其以甘寒育 阴,多用西洋参、元参、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石斛、天花粉、蔗浆、梨汁、西瓜汁 等;其以凉润清解以祛邪,常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鲜梨皮等。

如治陈芝田仲夏患感, 诸医投以温散伤阴,延至旬日,神昏谵妄,肢搐耳聋,舌黑,唇焦,囊缩,胸口隐隐微斑, 七八日来小便不过涓滴,危在旦夕。

其家人邀孟英诊治,诊得其脉细数而促,遂曰:“阴亏 热炽,液将涸矣。

”遂用西洋参、元参、生地、二冬、知母、黄柏、栋实、石斛、白芍、生 甘草稍、银花、木通、犀角、石菖蒲等为大剂投之。

服后六七个时辰,患者解下小便约半 杯。

盂英曰:“此即转机也。

然阴气枯竭,甘凉濡润,不厌其多。

”于是于前方中加龟板、鳖 甲、百合、花粉,以大锅煎之,频灌勿歇。

如是者八日,神气始清,诸恙悉退。

后纯用滋阴 之药凋治匝月而愈⑩。

治温病阴竭之证,须用甘寒濡润,大剂频灌,方可有济。

此为要诀。

温病中暑热两伤气阴之证甚为常见,昔贤李东垣曾创制清暑益气汤。

王氏认为此方有清 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

因而改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 米、西瓜翠衣等为剂,以清暑热,益气阴,与暑热伤气阴之证的病机颇为恰合,为后世医家 所常用。

· 内伤诸病亦多阴伤者,或为内伤火热耗伤阴液,或为素体阴亏,日久不复,往往形成阴 虚邪恋,虚实夹杂。

治疗这类病证,的确难以措置,欲滋阴恐有恋邪之虞,欲祛邪则有伤阴 之虑。

王氏于此等之证的治疗颇为拿手,往往采用养阴与祛邪并用,而选药制方尤为精审, 养阴多采用浊药轻投,或选用滋而不腻之品;祛邪多采用清轻灵动之晶,凋畅气机为法。

祛 邪而不损阴液,如此则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如王氏治吴薇客太史令堂,年逾六旬,患痰嗽 喘逆,便秘不寐,微热不饥,口干畏热,多方求药而不愈。

盂英诊其脉,右寸关弦滑而浮, 左关尺细软无神,证属阴虚于下,痰实于上,微兼客热也。

攻补皆难偏任。

乃用浊药轻投 法,以熟地泡汤,煎竹茹、贝母、旋覆花、石斛、海浮石、芦根、冬瓜子、枇杷叶、杏仁、 花粉,投一剂即效,再服而大便行,渐次凋养而愈。

此案用药颇有特点,熟地不入煎而泡 汤,是浊药轻投法,取其汤代水煎药,避免了熟地滋腻助痰湿之弊,余药肃肺化痰展气机, 决无伤阴之虞。

又如治朱甫香,年五十六,幼年曾患童子劳,继而吐血。

三十外即绝欲,平 素大便如羊矢。

其阴血之亏甚可知。

秋患呃忒,连服滋,镇、温、纳之药,势濒于危。

孟英 诊视其脉,弦滑搏数,苔黄厚腻,口苦溺赤。

主以大剂凉润,如雪羹、瓜蒌仁、竹沥、枇杷 叶、苇茎、元参、紫菀、射干、马兜铃、菖蒲等,连进数剂,连下赤矢而瘳。

此案素体阴亏 火旺,兼痰气闭阻,王氏用雪羹、元参滋阴,余药豁痰顺气(\妙在养阴而不滋腻恋邪,化痰 而不伤阴。

雪羹汤乃王氏所创制,由荸荠、海蜇二味组成,有养阴之功,而无滋腻恋邪之 弊,为王氏临床所喜用。

[结语] 王士雄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所著《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有关温病的论述为经, 以清代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渚家之说为纬,对晚清以前的温病学说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发展。

其对伏气温病辨治规律的认识和阐发,补前人之未备, 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对时疫霍乱的病因、病机和辨治规律认识深刻,所提出的预防 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王氏对中医理论理解深刻,并以之指导临床,在治法和用药方面自成一家。

其临床以疏 瀹气机为主导,善于从痰论治,闲药轻灵,注重祛邪,反对温补,疗效卓著。

近代名医张山 雷赞誉:“名医临证灵验,处方熨帖,自古几无敌手。

”9王氏所著医案数部,读之令人赏心 悦目,于理论于临床皆大有启发意义。

[复习思考题] 1.王士雄所论伏气温病的辨治规律是什么?试述之。

2。

试述王士雄对暑邪的独到认识。

3.试述王士雄临床辨治的特点。

4.你对王士雄疏瀹气机的临床辨治思路是如何理解的? [注] ①《温热经纬·内经伏气温热篇》雄按 ②《温热经纬·仲景伏气温病篇》雄按 ③《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雄按 ; ④《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雄按 ⑤《归砚录·卷二》杨评 ⑥《王氏医案三编》曹序 ⑦《王氏医案三编·卷二》 ⑧《王氏医案续编·卷一》 ⑨《王氏医案·卷一》 ⑩《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雄按 ⑩《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雄按 ⑩,《王氏医案·卷二》 ⑩《张山雷专集·古今医案子议》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